第51章 小小轴承卡脖子?卫国同志,靠你了!

作品:《四合院:我八级工程师,你还闹?

    林卫国接过文件,入手很沉。


    翻开第一页,一行大字映入眼帘。


    只看了一眼,心头就是一跳。


    “关于高精度陀螺仪轴承国产化攻关项目的紧急报告”。


    他一目十行地往下扫。


    越看,脸色越是凝重。


    简单来说,国家最尖端的一个国防项目卡壳了。


    就卡在一个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零件上。


    高精度轴承。


    这玩意儿是飞机、导弹里惯性导航系统的命根子。


    精度差一点,炮弹就不知道飞到哪儿去。


    现在,国内能造的轴承,根本够不着边。


    唯一的指望,是求“老大哥”苏联。


    可派来的苏联专家,鼻子都快翘到天上。


    图纸是给了,可最要命的材料配方和研磨技术。


    藏着掖着,就是不给。


    一会说你设备不行,一会说你工人技术太差。


    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你们中国人造不出来。


    想要?行啊,拿东西换。


    文件的最后,是军方代表写下的报告。


    字迹都快嵌进纸里。


    “他们不要钱!”


    “他们要我们的粮食!我们的矿产!”


    “他们是想用这小小的轴承,卡死我们的国防!”


    大领导的声音透着一股子压抑的火气。


    “卫国同志,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人家欺负我们底子薄,技术落后。”


    “这口气,咽不下去啊!”


    “这比在战场上吃个败仗还窝囊!”


    旁边一个穿着军装的老者,一巴掌拍在桌上。


    “砰”的一声,茶杯都跳起来。


    “那帮苏修,就没安好心!”


    整个会议室,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谁都感觉胸口堵得慌。


    大领导殷切的目光落在林卫国身上。


    “卫国同志,你刚搞出特种钢,是国家的大功臣。”


    “我们都晓得,你也是精密机械的专家。”


    “所以,这事儿,你怎么看?”


    林卫国合上文件,抬起头。


    脸上看不出半点紧张。


    “有办法。”


    就这三个字,让满屋子的大佬们精神一振。


    所有人的目光刷的一下全盯在他身上。


    大领导身体往前一探。


    “快说说!”


    “苏联人的技术,强在他们有专门的高精度磨床。”


    林卫国娓娓道来。


    “我们没有,短期内也造不出来。”


    “所以不能跟在他们屁股后头跑,得换条路。”


    他停了一下,抛出自己的方案。


    “我管这叫‘超精密研磨’。”


    “用特制的研磨剂,再加上咱们工人师傅的一双手。”


    “把精度,一点一点‘磨’出来。”


    “手工研磨?”


    一个头发全白的老专家眉头拧成一个疙瘩。


    他第一个就提出疑问。


    “卫国同志,我不是信不过你。”


    “可文件上要的精度,是P4级,甚至P2级!”


    “这是什么概念?误差得以微米来算!”


    “一根头发丝,大概是七八十微米。”


    “咱们要把误差,控制在头发丝的百分之一!”


    “这种活,靠手去磨?”


    “这……这跟神话故事一样啊!”


    老专家的话让在场的技术人员都倒吸一口凉气。


    在他们脑子里,精密加工就得靠机器。


    机器越好,活儿越细。


    靠手?那不是倒退回小作坊的年代?


    林卫国没跟他们辩论,只是看着大领导。


    “理论上,行得通。”


    “但需要时间,更需要绝对的支持。”


    大领导跟身边的军方大佬交换一个眼神。


    眼神里都是一股子破釜沉舟的狠劲。


    到了这个地步,只要有一丝光就得冲过去。


    “好!”


    大领导一拳砸在桌面上。


    “卫国同志!”


    “从现在起,这个项目,你就是总指挥!”


    “要人给人!要东西给东西!”


    “整个红星轧钢厂,就是你的兵工厂!”


    “我只有一个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把这块骨头啃下来!”


    “是!保证完成任务!”


    林卫国站起身,一个标准的敬礼。


    声音斩钉截铁。


    ……


    第二天一早,红星轧钢厂就炸了锅。


    部委和大领导亲自签发的命令,直接下到厂里。


    成立“高精度轴承攻关项目组”。


    总负责人:林卫国。


    这个项目组的权力大得吓人。


    全厂的人员、设备、物资,随便他调动。


    就连杨厂长都成了他的“后勤大总管”。


    杨厂长在全厂干部大会上宣布这事的时候。


    整个会议室的人脑子都是懵的。


    林卫国,这小子又上天了?


    李主任坐在后排,脸色阴晴不定。


    他还在盘算着怎么把林卫国拉到自己阵营。


    结果人家一转身,成了自己都得仰着头看的大人物。


    这小子,路子这么妖?


    技术科那帮老工程师,心里更是翻江倒海。


    高精度轴承?那玩意儿是铁板,能啃碎一嘴钢牙。


    连苏联专家都当宝贝的技术,他林卫国真能行?


    会议结束,林卫国直接召集全厂的技术尖子开会。


    八级钳工易中海,自然也在其中。


    易中海坐在椅子上,浑身不自在。


    自从上次全院大会丢尽老脸,他在院里就成了笑话。


    本以为在厂里,凭着“八级工”的身份还能撑着。


    哪知道林卫国这小子,跟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


    现在,他一个长辈,反倒要坐在下面。


    听一个嘴上没毛的小子,给自己开会。


    这感觉,比让人当众扇耳光还难受。


    当林卫国在会上说出“手工研磨”的方案。


    易中海再也坐不住。


    “林工,恕我直言。”


    他站起来,那股子老资格的派头又端起来。


    “您这个想法,我个人觉得,不靠谱。”


    他故意清了清嗓子,声音里带着不屑。


    “我当了三十多年钳工,跟铁疙瘩打了一辈子交道。”


    “这手上的功夫不敢说全厂第一,那也是数一数二的。”


    “靠着这双手我能把零件修到一丝,也就是0.01毫米。”


    “这,已经是咱们厂里人手的极限。”


    易中海停顿一下,拿眼角瞥着林卫国。


    那眼神里的质疑毫不掩饰。


    “可您要的微米级,是0.001毫米!”


    “比‘丝’还要细上十倍!”


    “那他娘的哪是人能干的活?那是神仙的活儿!”


    “恕我多句嘴,您这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异想天开!”


    这话说完,会议室里立马嗡嗡响。


    不少老师傅都下意识地点头。


    易中海这话虽然冲,可理就是这个理。


    人手的极限就是“丝”级。


    “微米”这玩意儿,


    只在书上和进口机器上见过。


    林卫国看着公然跳出来唱反调的易中海,一点没生气。


    只是平静地问。


    “易师傅,你的意思是,你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