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街头寻宝
作品:《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 尉迟恭迈开步子,先沿着繁华街道两旁的商铺一家家看过去。
果然不出所料,情形跟程咬金、房玄龄他们回来描述的大同小异。
那些亮闪闪的铺子里,卖的多是些离不开“电”的仙家器物。
什么能千里传音的“手机”、能存万卷书的“平板”、能自己洗衣服的“机器”……看得他眼花缭乱,心里直痒痒。
可一想到大唐没有电,只有数量不多的电池,便只能无奈摇头。
这些东西好是好,可眼下对大唐来说,如同镜花水月,中看不中用。
还有些铺子专卖各色仙境美食、美酒,香气诱人。
尉迟恭咂咂嘴,虽然馋虫又被勾了起来,但他心里清楚,这些吃食终究是消耗品,带回去图个新鲜还行,算不得能长久经营的正经“生意”。
至于那些寻常的衣物、器具,他仔细看了看,质地做工虽佳,但通过大唐的通道运力不大,不值得大老远专门倒腾这些。
“看来,这大路货色是指望不上了。”尉迟恭摸着下巴上的胡茬,若有所思,“得好生寻摸那些不起眼,却又顶实用的偏门玩意儿才行。”
想到这儿,他不禁想起了程咬金。那老小子当初不也就是在这仙境的街头巷尾,瞎猫碰上死耗子,找到了那种效果奇佳的“药酒”吗?
他程知节能撞上大运,我尉迟敬德难道还不如他?
这么一想,尉迟恭顿时豪气干云。他决定不再漫无目的地闲逛,而是要像在战场上搜寻敌情一样,有目的地去探查。
这仙境处处是宝,关键在于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他想起程咬金发现药酒的经过,那老小子就是在犄角旮旯里撞见的。
于是,尉迟恭果断转身,离开光鲜亮丽的主街,一头扎进了那些岔路小巷里。
“对!就去那些卖杂货、摆地摊的地方瞧瞧!”
他打定主意,“市井之间,往往才藏着真正的宝贝。”
“宝贝,往往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地方。”
他的目光开始专注地扫向街边临时支起的小摊、推着车叫卖的游商,以及那些看起来杂乱却充满生活气息的角落。
没走多远,尉迟恭被那股甜丝丝的焦香吸引,他循味望去。
街角处,一辆旧三轮车改装的摊子,上头架着一个圆滚滚的铁皮炉子,炉口半开,红光隐隐,炭火正旺。
小贩掀开炉盖,铲出几个烤得焦黄流油的红薯,香气四溢。
“老板,这是什么?”
来仙境逛了一晚,他也学会了仙境里的称呼,会叫老板了。
“这是红薯?要不要来一个。”
“哦哦,这就是红薯啊。听说过,还没吃过。”
他想起吴平在农庄引种的红薯,再过些时日,大唐子民便也能尝到此物了。这倒是一桩功德。
他买了一个,剥开焦硬的外皮,露出金黄油润的瓤,咬一口,又甜又糯,暖烘烘地直达胃腹。
“嗯,味道确实不赖。”他点点头,
然而,他的目光很快便从红薯本身,移到了那个正散发着融融暖意的小炉子上。
那是个圆墩墩的泥炉,结构简单,炉膛里烧着的并非木柴,而是一些乌黑的石块,却燃着稳定而旺盛的火苗,上方架着的铁桶里,红薯正均匀地受热。
尉迟恭蹲下身,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个小煤炉,眼中精光闪动。
他指着炉子,用尽量随和的语气问那小贩:“掌柜的,你这炉子有点意思,不烧柴火?”
小贩见他这样子,觉得这城里人有意思,没吃过烤红薯,也不用煤炉,见啥都稀奇。
“这是蜂窝煤炉,烧的是煤饼,可比烧柴火省事多啦。我们村里都不烧柴火了,就用煤。火旺,耐烧,一个煤饼能顶好久,还没那么大烟,干净。”
“哦?”尉迟恭心中一动。
大唐百姓冬日取暖、平日炊爨,多依赖木柴,耗费甚巨,且烟熏火燎。
若能有这样一种更耐烧、更便利的火源……
他追问道:“这煤饼……价钱如何?制作可麻烦?”
“不麻烦不麻烦!”小贩拿起一块满是孔洞的蜂窝煤,“用煤末子掺点土就能做,晾干了就行。比砍柴轻松多了,而且这炉子封火容易,晚上压上一块煤,第二天早上拔开盖子还能接着用。”
火旺、耐烧、省事、便宜、易做——这几个词在尉迟恭脑中炸开。
他仿佛看到大唐的千家万户,冬日里不再为柴薪发愁,兵营里士卒能更快吃上热饭,作坊里的工匠也能有更稳定的火源……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煤炉,其背后关乎的,是民生大计。
尉迟恭立马给小贩递上一支烟,借机聊起这小煤炉的事来。
聊了一会儿,他才明白过来,原来煤这东西大唐也有啊,不就是石炭吗?
山西、河北、关中,皆有出产,只是百姓多不知用法,仍以柴薪为主。
他心中大定,若能将此炉带回,让大唐工匠仿制,再辅以石炭推广……
何愁民生不兴?军需不济?
但他转念一想,若从小郎君苏寅那里进货,量太大,其他货物都得停运。
不如让大唐自己造。
这炉子看上去结构不复杂,以大唐冶铁之精、工匠之巧,定能复刻。
关键在于得把实物带回去。
于是他开口道:“老板,这个煤炉哪有卖?”
小贩摆摆手,笑道:“我这炉子是在村里订做的,两百一个。城里嘛……估计没人卖这玩意儿,现在都用煤气灶、电炉子,谁还烧煤啊?”
尉迟恭心头一沉。
没有卖的?那岂不是连样品都拿不到?
他蹲在炉前,盯着那口铁皮炉子,炉火映在他虬髯密布的脸上,忽明忽暗。
图纸没有,实物又没有,若只凭记忆回去仿制,十有八九要走样。
可这炉子,关乎千家炊烟、万民生计,绝不能空手而归!
尉迟恭一眨眼睛,那他就要出大招了。
他伸手入怀,掏出了一叠红通通的票子。
然后开始一张张的数着。
“一、二、三、四……”
小贩看得目瞪口呆。
不是,这城里人还真要买我的煤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