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理念冲突
作品:《潮汕三姐妹》 陈美凤等陈敬棠把难听的话都说完了,
才在一旁装好人:
“好了好了,别吵了……”
“阿棠累了,曼卿你少说两句。快把粥端出来,凉了就不好吃了。”
她给许曼卿使了个眼色,
那眼神里看似是劝和,
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偏袒。
许曼卿没动,
只是望着陈敬棠。
他的制服领口还别着海关的徽章,
在昏黄的灯光下闪着冷光,
可说出的话,
却比盐田的夜风还要寒。
她忽然想起刚认识那会,
他去汕头接她,
在韩江边说过会一辈子疼她,
那时的风也是咸的,
却带着点甜。
“我去热粥。”
她最终还是低了头,
转身往厨房走时,
旗袍的下摆扫过门槛,
发出轻微的声响,
像一声无声的叹息。
陈敬棠看着她的背影,
胸口的火气没下去,
反而更躁了。
他知道自己话说重了。
在他看来,
女人就该守着家,
生儿育女,
相夫教子。
这是天经地义,
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也是对这个家最好的保护。
“对了,”
他对着厨房的方向喊,
声音缓和了些,
却依旧带着命令的口吻,
“明天把算盘收起来。村委那边,我去跟村长说。”
厨房传来碗筷碰撞的轻响,
没有回应。
陈敬棠皱了皱眉,
没再追问,
转身在竹椅上坐下,
从口袋里摸出烟盒,
点燃了一支万宝路。
想起昨晚的在蛇口海关的惊心动魄。
蛇口港的腥风裹着大雨往人骨头缝里钻。
陈敬棠叼着没点燃的烟,
蹲在缉私艇舱底数第三根裂缝。
烟卷早被海风泡得发软,
那红点,
就跟他熬通宵的眼睛一样。
"来了!"
瞭望哨的吼声刚炸响,
整艘艇突然像被巨手攥住猛晃。
陈敬棠一个趔趄撞在铁架上,
后腰旧伤疼得他龇牙,
却看见探照灯劈开的光柱里,
三艘"大飞"正贴着浪尖疯跑。
那不是普通走私船。
改装过的马达发出野兽般的咆哮,
船尾拖出的白浪里,
隐约能看见防水布裹着的长方体——是最新款的松下彩电,
从香港偷运过来的硬通货。
"抄左舵!"
陈敬棠扯掉风纪扣,
扯开嗓子吼。
缉私艇像只猎豹扑出去,
甲板上的水花溅在他脸上,
混着不知是海水还是冷汗。
最前头那艘"大飞"突然急转,
船尾甩出的铁链"啪"的缠上缉私艇螺旋桨。
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里,
陈敬棠看见驾驶舱里探出个戴金链子的脑袋——大圈!
是老面孔!
那浑蛋居然敢回头比中指。
"丢距老母!"
他抄起甲板上的消防斧就想跳过去,
却被老张死死拽住。
"不要命了!他们带了家伙!"
话音未落,
玻璃瓶砸碎的脆响炸开,
刺鼻的汽油味瞬间弥漫
这帮疯子竟然朝他们扔自制的炸弹!
艇身突然剧烈倾斜,
陈敬棠看见右侧船舷正在往下沉。
大圈那帮人的"大飞"已经冲过防波堤,
沙滩上窜出十几辆摩托车,
车灯在黑暗里晃得像鬼火。
"开枪示警!"
枪声在空旷的海面炸响时,
陈敬棠突然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从"大飞"上滚下来。
那小子抱着个彩电箱子在沙滩上连滚带爬,
裤脚沾着的红泥。
陈敬棠总觉得在哪里看过他。
却一时想不起来。
陈敬棠甩开老张,
踩着摇晃的甲板就往艇边冲。
冰冷的海水已经漫到脚踝,
他却像没知觉似的,
眼睛死死盯着那个越来越小的背影。
"陈队!船要沉了!"
他听见老张在喊,
听见马达最后一声哀鸣,
却看着大圈那帮人的摩托车队消失在红树林里。
咸腥的海水灌进嘴里时,
陈敬棠突然狠狠一拳砸在船板上。
这帮人真的是太猖狂了!
回到海关办公室,
陈敬棠揉着后腰坐进竹椅,
老张端来两杯凉茶,
一杯递给陈敬棠说道:
“昨晚那批货,我估摸着能赚上万。”
“难怪这帮孙子,不要命的走私!”
陈敬棠猛灌一口,
茶水下咽时喉结滚动的厉害,
“一条‘大飞’的货,够普通工人干十年,换你你不动心?”
老张往地上啐了口烟丝:
“何止动心,是疯了!前阵子盐田港,有个走私的为了抢地盘,直接用钢管敲碎了对方的头。”
他指节敲着桌面,
“说白了,还是咱们这边太缺这些玩意儿。”
“香港那边彩电论斤称似的,咱们这儿凭票还得托关系,价差能翻十倍,傻子才不干。”
1984年,
深圳经济特区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
率先在全国取消一切票证。
粮食、猪肉、棉布、食用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
深圳有底气取消粮票,
得益于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以及对当时全国农村改革大环境的正确预判。
随着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推行,
农业经济增长,
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高峰,
为取消粮票提供了物质基础。
1993年 4月 1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