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母亲来信
作品:《潮汕三姐妹》 李远梅的工位挨着流水线的转角,
最是闷热。
头顶的吊扇吱呀转着,
吹过来的风都带着焊锡的焦糊味。
她手里的镊子刚夹起一颗米粒大的电阻,
指尖突然一抖,
电阻“叮”地掉进传送带的缝隙里。
“搞快点!”
张秃子的破锣嗓子从身后炸响,
“再发呆这个月绩效全扣!”
李远梅吓得一哆嗦,
慌忙伸手去掏缝隙里的电阻。
指尖被铁皮边缘划开道血口子,
渗出来的血珠滴在绿色电路板上,
像朵细小的红梅花。
下工铃响时,
她攥着那张被汗水浸得发皱的工资条,
指尖反复摩挲着“87元”那个数字。
上个月寄回家 80块,
这个月本想多寄 5块,
因为哥哥的药钱又涨了。
宿舍熄灯后,
她摸出枕头下那个铁皮饼干盒,
里面藏着她攒了三个月的零钱。
一毛两毛的硬币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加起来刚好 12块 7。
她把硬币一个个塞进袜子里,
袜口扎得紧紧的,
这才敢躺下。
床板咯吱响着,
她望着上铺的床板,
眼前浮现出湘西老家的木楼。
哥哥拄着拐杖在晒谷场挪步,
母亲坐在门槛上纳鞋底,
线头在布满老茧的指间绕来绕去。
上个月来信说,
哥哥上山去采草药,
摔断了腿。
每天都靠吃药维持生命。
“梅子,发什么呆?”
王春红翻了个身,
“明天去东门逛街,你去不去?”
李远梅赶紧闭上眼:
“不去了,我想多加点班。”
黑暗里,
她悄悄摸出藏在枕头下的信纸。
那是村小学老师帮哥哥写的信,
字迹歪歪扭扭:
“妹,药快没了,村医说要去县里买进口药,要五十块……”
五十块。
她在心里默默算着,
就算天天加班,
也得再熬一个月。
可哥哥等得起吗?
凌晨三点,
流水线突然停了。
李远梅趁着停机的空档,
跑到车间角落的水龙头下接水喝。
冰凉的水顺着喉咙往下滑,
她对着布满水汽的水管哈气,
镜子里的自己脸色蜡黄,
眼下是淡淡的青黑。
“又上夜班?”
黄佩珊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
手里拿着半个馒头,
“刚从食堂拿的,还热乎。”
李远梅摇摇头,
刚要拒绝,
肚子却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她接过馒头,
小口小口啃着,
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
“我哥他……”
她哽咽着说不出话,
“他昨天又咯血了。”
黄佩珊拍着她的背,
没说话。
来这里打工的女孩子们。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
但是每个人又坚强地活着。
车间的机器重新启动,
轰鸣声里,
李远梅把脸埋在膝盖上,
肩膀一抽一抽地抖着。
天亮时,
李远梅找到张秃子,
小声说想申请连班。
张秃子正对着考勤表抽烟,
闻言斜睨着她:
“连班?”
“你顶唔顶得顺啊?”
“冇搞出咩冬瓜豆腐出来哦!(别搞出什么事情来)”
“我能行。”
她攥着衣角,
指节泛白。
那天的太阳格外毒,
透过车间的玻璃窗晒在电路板上,
烫得能烙手。
李远梅连续站了十四个小时,
眼睛越来越花,
眼前的电阻变成了两个、三个。
当她再次伸手去抓镊子时,
突然眼前一黑,
栽倒在传送带上。
醒来时,
她躺在宿舍的床上,
王春红正用冷毛巾敷她的额头。
“傻妹子,不要命了?”
李远梅挣扎着想坐起来,
却被按住。
黄佩珊端着碗红糖水里进来:
“医生说你低血糖,得好好歇着。”
她看着那碗红糖水,
突然想起小时候生病,
母亲也是这样端着糖水喂她喝。
可自从父亲在矿难中去世,
母亲的背就一天天驼下去,
再也没给她熬过糖水。
“红姐,珊姐,”
李远梅突然开口,
“我想预支工资。”
王春红刚要骂张秃子不是东西,
却被黄佩珊拦住。
“我帮你去问。”
黄佩珊说,
“但你得答应我们,以后不准再这样拼命。”
李远梅点点头,
眼泪又掉了下来。
窗外的蝉鸣聒噪得很,
她望着墙上那张皱巴巴的汇款单,
上面的地址被摩挲得发白——
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松柏乡……
突然,
“李远梅,有你的信!”
大喇叭一样的中年妇女的声音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