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这教化,有点不对劲
作品:《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倭国,江户城。
一间窗明几净的学堂内,数十名身着素雅襦裙的倭国少女端坐在小凳上,身姿笔挺,神情专注。
朗朗书声自纸窗格后传出,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皆是纯正的汉家官话。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讲台上,李秀才手持书卷,身着一身湛蓝色儒衫,神情肃穆。
他便是与陈知栋同批,自大明牢狱中被“请”来的归化儒教监之一。
只是,他的境遇,与远在南洋受苦受难的陈知栋,简直是云泥之别。
在这里,他不需要声嘶力竭,更不需要动用戒尺。
他甚至只需要轻轻咳嗽一声。
“咳。”
李秀才清了清嗓子。
瞬间,满室书声戛然而止。
数十名少女仿佛被施了定身法,齐刷刷地停了下来,鸦雀无声。
她们挺直腰背,双手平放在膝上,目光齐齐望向讲台,眼神里燃烧着一种混杂着敬畏、崇拜与狂热的火焰。
那股近乎凝成实质的专注,让李秀才自己都感到了一丝心悸。
这哪里是教化?
这简直是在铸造最虔诚的信徒!
他甩了甩头,将这丝荒谬的念头驱散。
“今日,我们便讲讲这‘仁’字。”
李秀才缓缓踱步,声音沉稳。
“《说文解字》有云,仁,亲也。从人,从二。何解?”
他目光扫过下方,最后落在一个跪坐在前排,容貌尤为清丽的少女身上。
“樱子,你来答。”
那名叫樱子的少女闻言,娇躯微微一震,随即起身。
她先是朝着李秀才,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万福之礼,动作优雅,宛如画中人。
“回禀先生。”
她的声音清脆如黄莺出谷,汉话流利得听不出一丝异国口音。
“弟子以为,‘仁’字从人从二,意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孔圣言‘克己复礼为仁’,便是要我等约束自身言行,以合乎礼法,方能成就仁德。”
“善!”
李秀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解得不错。”
他顿了顿,又道:“将你昨日所书的字,呈上来与为师一观。”
“是。”
樱子再次躬身,随后从自己的案几上捧起一张宣纸,迈着细碎的步子,恭敬地呈到讲台之上。
李秀才接过宣纸,目光落在纸上。
只见那雪白的纸面上,一行行秀丽端庄的蝇头小楷,工整得如同刻印出来的一般。
笔锋有力,间架结构匀称,已颇有几分火候。
“好,好字!”
李秀...才忍不住赞叹出声。
他本就是个穷酸秀才,书法也只算尚可,可眼前这倭国少女的字,竟隐隐有超越他之势。
这让他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感慨。
他将樱子的书法展示给堂下所有学生观看,引来一片压抑着的惊叹与羡慕的目光。
樱子站在一旁,低着头,脸上却难掩一丝得意的红晕。
李秀才看着她,忽然问了一个问题。
“樱子,你天资聪颖,又肯下苦功,短短数月,无论是汉话还是书法,都已远超同侪。为师很好奇,你为何如此刻苦?”
这个问题,让堂内再次安静下来。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樱子身上。
樱子抬起头,迎着李秀才的目光,也迎着所有同窗的目光。
她再次深深一躬,再起身时,她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回禀教串!学生如此,不敢言苦!”
“学生只愿习得上国之礼仪,通晓圣贤之文章,沐浴天朝之光辉!”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
“若此生能有幸,脱去倭籍,成为一名真正的大明子民……”
她停顿了一下,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纵使为奴为婢,学生亦心甘情愿,死而无憾!”
“轰!”
这番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整个学堂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堂下的少女们,一个个被这番话震得目瞪口呆,随即,她们看向樱子的眼神,从原先的羡慕,变成了敬佩!
这不也正是她们心中所想,却不敢宣之于口的终极愿望吗?
李秀才也被樱子的回答深深地触动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身形纤弱,意志却无比坚定的少女,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为了科举功名,悬梁刺股的影子。
不,她比当初的自己,更加纯粹,也更加疯狂。
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在他胸中激荡。
他想起了陛下那张出现在箱底的纸条。
“为国开疆,为民启智之先驱……”
是啊!他所做的,不正是如此吗?
将这些化外之民,变成心向天朝的忠诚子民!
李秀才的胸膛猛地挺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油然而生。
他看着樱子,看着堂下数十双期盼的眼睛,用一种从未有过的郑重语气,当众宣布道:
“好!好!好!”
“樱子,你的向学之心,为师看到了!你的忠诚之意,为师也感受到了!”
“为师在此应允你!”
“待你学业有成,为师定会亲自上书,向陛下举荐于你!前往我大明京师——南京!入国子监进修深造!”
国子监!
大明的最高学府!
这个承诺,比任何赏赐都更具分量!
学堂内瞬间爆发出巨大的骚动,几乎要将这小小的屋顶掀翻。
而作为焦点的樱子,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去南京?
入国子监?
幸福来得如此突然,让她的大脑一片空白。
片刻之后,巨大的狂喜淹没了她。
“噗通”一声,她重重地跪倒在地,对着李秀才连连叩首,额头撞在冰冷的木地板上,发出“咚咚”的闷响。
“学生……学生叩谢教习天恩!叩谢教习天恩!”
……
下学的钟声响起。
少女们三三两两地散去,她们还在兴奋地讨论着刚才发生的一切,看向樱子的背影时,眼神复杂。
樱子独自一人走在小径上。
她没有理会身后同伴们的议论。
她抬起头,望向大海的方向,那里,是她魂牵梦萦的天朝上国。
南京……国子监……
她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