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清军想要登陆杭州湾

作品:《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王掌柜的脚步有些虚浮,踩在坚实的水泥路上,却感觉像是走在棉花上,软绵绵地使不上劲。


    他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怎么从那间挂着“大明皇家银行”牌匾的屋子里走出来的。


    只记得进去时,怀里那个沉甸甸的银箱,边角硌得他肋骨生疼。


    可现在……


    他没走几步,终究是按捺不住,找了个僻静的墙角,微微颤抖着打开了箱盖。


    箱内,原本那些颜色暗沉的银锭已然被一张张色彩鲜明的纸币所取代,旁边还整齐地码放着十几枚闪烁着柔和银光的圆形钱币。


    “乖乖……”


    王掌柜喃喃自语,眼神发直。


    他小心翼翼地拈起一张壹元面额的纸钞,又拿起一枚银元,对着阳光翻来覆去地反复端详。


    无论是纸钞上细腻的纹路、复杂的水印,还是银元上精致的龙纹、均匀的光泽,都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贵气”。


    太漂亮了!


    漂亮得让他这个见惯了金银的老掌柜都有些挪不开眼,甚至生出一种荒唐念头。


    这么好看的钱,怎么舍得花出去啊!


    他现在是彻底信服了先前那位织造厂前台小哥的话。


    陛下……这当真是亏着本在发行新币啊!


    而且这亏的钱,恐怕远不止那区区半成的手续费!


    单说这纸钞,用的纸张就绝非凡品,摸上去坚韧而有质感,上面的颜料更是鲜亮持久,也不知耗费了多少名贵材料。


    再看这银元,铸造得如此规整精细,其间所费的人工、技艺,又岂是寻常银锭可比?


    这哪里是换钱?这分明是陛下在用自家的真金白银,补贴他们这些老百姓啊!


    念及此处,王掌柜的鼻子猛地一酸,眼眶竟控制不住地有些湿润了。


    “陛下……陛下他对咱们这些小老百姓,真是……真是太好了!”


    不过,商人的本能很快便压过了这股感动,一股莫名的紧迫感随即涌上心头。


    “不成!”


    他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闪过一丝精明。


    “得赶紧回去,把家里所有的银子都拿来换了!照这么个亏本换法,说不定过不了几天,这银行的章程就得改!到时候,再想一比一地换,怕是就没这个好事儿了!”


    虽然这么做,好像有点……嗯,占了陛下的便宜。


    但他转念一想,陛下也没明说不让多换嘛!


    而且,他这也是在用实际行动支持陛下发行新币不是?


    心念一定,王掌柜再无半分犹豫,合上箱盖,抱紧了怀里的宝贝,掉头就往家的方向跑去,那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何止数倍。


    他跑得太急,甚至连织造厂那边还等着他结账的货款都忘了个一干二净。


    害得那位已经准备好账簿和笑脸的销售小哥,在柜台后翘首以盼,最终只等来一阵穿堂风,吹起一片寂寞……


    ……


    自新币发行的第二日起,各家银行营业厅外兑换龙币的队伍便骤然变长,往后几天更是人潮汹涌,络绎不绝。


    因为老百姓们渐渐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街面上,那些原先最认碎银子和铜钱的店铺掌柜们,如今在收钱时,态度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客官,您这袋米啊,要是用龙币付,不多不少,正好两百文。”


    “可您要是坚持用这旧银子嘛……那就得两百零五文了。您也知道,这称量、验看成色,还得找零,里里外外都费工夫不是?小店小本经营,这多出来的工夫钱,也只能算在您头上了。”


    伙计脸上挂着笑,手中的算盘却打得噼啪响。


    “什么?凭什么多收五文钱?!”


    “哎,客官您别急啊,我们这不也是为了响应陛下的号召,推广新币嘛!再说了,您去银行换一下,不就省下这五文钱了?一来一回,还能活动活动筋骨呢!”


    多花冤枉钱的事情,自然没人愿意干。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百姓揣着自家积攒的银两铜钱,加入到了银行门口兑换龙币的长龙大军。


    ……


    龙币不仅可以像以往的银钱一样自由流通,其在交易中的优先级也更高。


    加之其制造精美绝伦,轻便易携带,且银元成色十足,百姓们对其的接纳速度,远比朱和埸最初预想的要快得多,也热烈得多。


    而此前在民间那些关于“皇帝年轻识浅,胡乱折腾”的议论声,也随着龙币的深入人心,迅速转变成了“陛下圣明”、“深谋远虑”、“此乃利国利民之大好事”的交口称赞。


    ……


    衢州府。


    距离上次绿营因缺粮闹事,已经过去了好几天。


    各处绿营驻地,私下里的议论声似乎小了许多。


    然而,每当士兵们看到伙夫抬着木桶,送来的依旧是那清汤寡水的红薯粥时,他们眼神深处的阴郁,却似乎又浓重了几分。


    大年初七,上午,一骑快马卷着烟尘冲进了衢州府城。


    传令兵翻身下马,踉跄几步跪地汇报。


    “将军!”前线急报!新塘、松阳方向发现明军主力!兵员约在五万上下,装备极为精良!两地守军兵力薄弱,现已相继失守!”


    他喘了口气,继续道:“另外,江山、遂昌两地的绿营守军发来急报求援,恳请将军速派援军!”


    博霁闻言,眉头微微一挑,脸上露出一丝诧异:


    “这群明匪,怎的这般心急火燎?连年节都不过利索了?”


    他原本以为,明军至少也要等到元宵之后才会发动攻势,却没想到对方的动作竟如此之快。


    不过,诧异归诧异,博霁的脸上却不见多少焦急之色。


    虽然丢了两座小城,但那两处本就没驻扎多少兵力,被明军轻易拿下也属正常,对他而言并无多少实际损失。


    如今这衢州府城之内,尚有一万余八旗精锐,以及九万绿营兵。


    只要这支占据绝对优势的兵力还牢牢握在手中,便没什么可慌乱的。


    明军不过五万之众,他麾下可是足足十万!即便火器方面暂时逊色一些……


    哼。


    他刚刚接到京师传来的密报。


    皇上已经从那些红毛蕃夷手中购得了大量新式火器,目前正连同两支火器营,由水路秘密南下,不日便会送抵衢州。


    只要将明军拖住数日,待火器与火器营一到,区区五万明军,反手便可将其灭之!


    至于江山和遂昌那两处求援的绿营?


    博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沉声命令道:


    “传令江山、遂昌守军,告诉他们,援军已在路上。在援军抵达之前,必须给本将军死守城池!未得将令,擅自后退者,斩立决!”


    当然,他嘴上虽是这般说,但实际上,这衢州府城的十万大军,他一个兵卒都没打算再派出去。


    而且,说来也巧。


    驻守江山、遂昌两地的,恰恰就是当日在衡州府衙门前闹得最凶的那批江西绿营。


    ”得罪了本将军,还想要援军?“


    博霁心中冷哼,正好让他们去死顶明军的攻势,替他拖延时间,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博霁许诺给江山、遂昌的援军,注定永远不会抵达。但糠稀派出的援军,此刻却已经在半道之上了。


    ……


    杭州湾外海。


    一队悬挂着荷兰东印度公司三色旗的船队,正静静地停泊在波涛微澜的海面上。


    这支船队由四艘体型颇大的武装商船和十艘相对小巧的鸟船组成。


    船上搭载的,正是糠稀从荷兰人手中购得的首批一万五千支“丐版”米尼步枪,以及从直隶汉军旗中抽调出的两千五百余名火器营官兵。


    糠稀不是傻子,他自然清楚在如今大清水师几乎全军尽没的情况下,从水路运送军火、调遣军队是何等凶险之事。


    可陆路运输所需时日实在太过漫长,而时间拖得越久,变数便越多。


    因此,他才想出这个法子,让船队悬挂荷兰人的旗帜,请荷兰人替大清跑这几趟水路。


    在他想来,那些前明余孽虽然先前同荷兰人有过摩擦,但眼下不也风平浪静了吗?总不至于不分青红皂白,连荷兰人的船都打吧。


    火器营参领师涛,此刻正站在一艘已被更名为“威武大将军号”的武装商船甲板上,有些不耐烦地来回踱着步子。


    “师,我亲爱的朋友,你应该稍安勿躁。”


    辛克莱少校脸上带着一贯和煦的笑意,劝慰道,“我们的向导不是说了吗,大潮很快就要来了。”


    师涛没有理会那荷兰人,而是转头看向站在船舷边的向导,皱眉问道:


    “你确定涨潮之时,这般大的海船能直接驶入钱塘江?若是出了半分差错,你这颗脑袋,可就得搬家了!”


    “大人尽管放一百个心!小人自幼便生活在这钱塘江畔,对这片水域的情况熟悉得很!这潮水上涨之时,入海口水深足有四五米,过这样的大船,绝无问题!”


    那向导拍着胸脯,一脸笃定地保证道。


    “涨潮了!”


    “潮水来了!”


    向导的话音刚落,船顶桅杆上的瞭望哨便发出一阵惊喜的呼喊。


    只见远方的海平面上,一条雪白的浪线正翻滚着,浩浩荡荡地向着入海口方向涌来。


    “起锚!升帆!”船上的荷兰船长当即大声呼喝,水手们立刻忙碌起来。


    就在众人手忙脚乱之际,瞭望塔上的荷兰士兵再次传来了惊呼,只是这一次,他的声音中却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惊恐。


    “长官!南面!南面方向发现一支不明船队正在高速接近!上帝啊……数量……数量非常多!”


    闻言,辛克莱少校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


    虽然这些船只名义上已经卖给了那位蛮子皇帝,但在清军水兵彻底熟悉这些海船的操作之前,船上的一应事务,依旧要由他们荷兰人主导。他可不希望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什么岔子。


    他举起手中的单筒望远镜,快步来到船体一侧。


    由于双方相距尚远,他并不能看清那些船上悬挂的究竟是何种旗帜。但是,单看那支船队的规模,便已经让他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紧接着,透过镜筒,他在那支船队之中,看到了几个异常庞大的身影。


    辛克莱的瞳孔骤然收缩,脸色霎时变得惨白。


    “明军!是明军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