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康熙想买火器

作品:《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年关将至,凛冽的北风卷着零星的雪沫子,抽打在京城厚重的城墙上,发出呜呜的声响。


    往年此时,街市上车马喧嚣,人声鼎沸,正是商贾们一年中最为赚钱的时候。


    可今年……


    冬至已过,按例官员们早该封印入衙,开始享受那长达月余的年假。(贯通休假,冬至一直到元宵)


    然而,往年那些大肆采买各种物资的官老爷们,今年竟然集体消失了!


    “邪门,真是邪门了……”


    瑞福祥绸缎庄的钱掌柜揣着手,跺着脚,嘴里哈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霜。


    他望着自家店铺里堆积如山的苏杭锦缎、云锦蜀绣,原本红光满面的脸上,此刻布满了愁云。


    “往年冬至一过,各府的管家早就把咱家门槛都踏破了!张大学士府上每年都要订做十几套新衣,从老太君到刚会走的孙少爷,一个都不能少!“


    ”还有那兵部李侍郎新纳的美妾,娇贵得很,点名要最新款的苏绣,说要艳压群芳……可今年……这咋连个鬼影都没有啊!”


    他对面“盛源皮货”的掌柜,一个身形魁梧的蒙古汉子,也是一脸的晦气。


    他指着自家挂出来的紫貂皮和白狐裘,瓮声瓮气地抱怨道:


    “何止是你们,我这的货,可都是从关外刚运来的。往年那些个贝勒爷、小王爷,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包圆了,今年倒好,连问价的都没一个!”


    商人们你看我我看你,又转头看向了自家铺子里成堆的商品。


    抓狂的抓狂,懵逼的懵逼。


    他们哪里知道,此刻的紫禁城内,


    满朝文武,衮衮诸公,已经被暴怒的糠稀大弟骂的大气的都不敢喘了。


    还想休假?


    休个屁的假!


    整个福建都丢了,谁还敢在这节骨眼上提那“休沐”二字?


    怕不是嫌命长了!


    龙椅上的糠稀脸色黑的可怕。


    他真要准了这一个月的假,等这帮废物再晃悠悠回来时,这江山,怕是真要改姓朱了!


    “十几天!全军覆没!”


    “是明寇太强,还是尔等……皆为酒囊饭袋?!”


    “六七万驻军!就算是六七万头猪!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快,死得如此干净!”


    咆哮声在殿内回荡,官员们头垂得更低了,一个个恨不得将自己埋进金砖里去。


    不过,这已经是常态了。


    自福建的战报一封封雪片般飞来,糠稀大弟的雷霆之怒便成了每日的早课,一众官员也是照例跪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大气不喘。


    至于有几个人真正听进去了?那可就不知道了。


    反正,这噤若寒蝉的样子是做足了。


    良久,糠稀也骂累了,胸膛剧烈起伏几下,重重坐回龙椅,殿内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传旨!”


    “立刻抽调直隶汉军火器营,盛京汉军火器营南下。”


    “各处武库,但凡有库存火器,不论新旧,一并清点,火速送往衡州府!”


    “再派人,去寻红毛番!”


    糠稀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问他们,火器卖不卖!若肯,价钱好说!”


    “再问,兵,雇不雇!若肯,银子管够!”


    糠稀话刚一说完,立刻有几位老臣颤巍巍地叩首。


    “皇上三思啊!”


    “直隶、盛京两营乃拱卫京畿、护佑龙兴之地的根本,轻动不得啊,皇上!”


    糠稀眼神骤冷,扫过那几个冒死进谏的大臣。


    他一字一顿,寒气逼人。


    “朕,现在下的是诏令!”


    “不是在与尔等商议!”


    “谁有异议,现在就摘去顶戴花翎,滚出这大殿!”


    森然的话语落下,整个大殿瞬间死寂。


    反对?谁敢拿自己的乌纱帽和身家性命开玩笑?


    好不容易爬到今日高位,享尽荣华富贵,又有谁愿意放下这高官厚禄,去当那一普通平民百姓。


    没人再敢多言半句。


    朝会在这压抑的沉默中草草结束。


    在糠稀看来,与其让那两支大清仅有的全火器化精锐在京畿养老,不如立刻投入到最需要他们的战场。


    而且就算是将这两支部队留在后方,等明寇真打到京师城下,那个时候有无这两支部队,其结果都已经不会有太大变化。


    不过,仅这两支部队依旧远远不够,总共二十五个佐领,区区五千兵马,够干什么?给明军塞牙缝吗?


    此刻大力造火器显然是来不及了,更何况戴梓还在回京的路上。


    所以,糠稀又想到了荷兰人。


    那群嗜钱如命的红毛番。


    我大清什么都缺,唯独不缺银子!


    糠稀记得很清楚,荷兰人的战船犀利,火器精良,早年就曾向他兜售。


    当年征伐台湾郑氏,便雇佣过荷兰舰队助战,其战船之威,至今历历在目。


    如今,在大清水师基本不堪一用的情况下,重金雇佣荷兰人不失为一种选择。


    ……


    几乎就在糠稀的旨意发出的同时,大沽口外海,冰冷的海风吹拂着几艘悬挂着蓝白红三色旗与“VOC”徽记的武装商船。


    甲板上,一个身着荷兰东印度公司军官制服的金发男子,正仔细擦拭着一杆步枪。


    船长韦尔斯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困惑。


    “辛克莱少校,我们……真的要把这种新式步枪卖给清国人?”


    他指了指辛克莱手中的武器。


    “据我所知,这种步枪,连我们巴达维亚的驻军都还没完全列装吧?卖给这些东方人……这不符合公司的规矩啊。”


    被称作辛克莱的少校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


    “韦尔斯船长,放宽心,这是巴达维亚总督阁下与公司董事会的共同决定。”


    “而你我,只需执行命令。”


    辛克莱顿了顿,压低了声音。


    “你大概还不知道,去年公司在那个该死的‘大明’手里,损失有多么惨重!”


    “一整支舰队被他们抢走!一份屈辱至极的《巴达维亚条约》!还有!”


    ”为了赎回那些被明国人扣下的那批‘幸运儿’,公司付出了二十万英镑!”


    他伸出两根手指,在韦尔斯面前晃了晃。


    “足足二十万!”


    “上帝啊!那些人总共就被关押了不到一个月!那些贪婪的明国人,竟然敢索要二十万英镑的‘食宿费’!”


    “就算他们顿顿吃黄金,睡龙床,也花不了这个数!”


    “现在公司高层,从总督到每一位董事,都对那些明国人恨之入骨。”


    他重新举起步枪,对着虚空瞄了瞄。


    “如今,这些明国人正在猛攻清国,看样子是势不可挡。那些挥舞着大刀长矛的清国军队,在他们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董事会判断,明国人很可能重建那个庞大的东方帝国。而一个强大的明帝国,对我们在远东的利益,绝非好事。”


    辛克莱冷笑一声,放下了步枪。


    “所以,这款我们刚仿制出来的‘新玩具’,才会优先卖给清国人,让他们有能力去消耗明国人,让他们打得越久越好,越惨烈越好……”


    韦尔斯船长恍然大悟。


    事实上米尼步枪并非特指某一款步枪,而是使用米尼弹的线膛枪统称。


    辛克莱手中的步枪,正是荷兰工匠根据战场上捡到的明军米尼弹,以及花重金购得的一支损毁明军步枪残骸,紧急仿制改造出来的成果。


    而此时,蛮清的八旗、绿营正在明军犀利的火力下溃不成军。


    荷兰人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以及复仇的机会。


    将这款新式步枪高价卖给急需火力的清国,既能大发战争财,又能给那个让他们蒙受耻辱和损失的“大明”下绊子。


    这笔买卖,怎么看都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