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福州府投降,康熙震怒

作品:《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有清军将领声音嘶哑,哭丧着脸哀嚎道。


    刚刚的守城战,与其说是在守城,倒不如说是他们在单方面挨炸。


    那可怕的炮火之下,城墙上有限的火炮在头几轮攻击中便被拆散了架。


    而他们这些当兵的,凭着血肉之躯又能做什么?


    除了蜷缩在残破的垛口后,祈祷下一颗呼啸而来的铁弹不要砸在自己头上外,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那种等死的无力感,比刀子割在身上还让人发疯。


    炮击中,清军的伤亡数以千计,而明军的伤亡数字恐怕都不会过百。


    如此悬殊的对比,换谁来都受不了。


    “要不……”


    “我们降了吧……”


    人群中,不知是谁颤抖着吐出了这几个字。


    这轻飘飘的一声,像根针,瞬间刺破了所有人的伪装。


    下一刻所有灰头土脸的将领,目光齐刷刷投向了总督张仲举。


    “这……”


    张仲举心头猛地一跳,手脚冰凉。


    投降?


    他想过。


    可他是谁?


    大清的闽浙总督!封疆大吏!站在明军的角度看,他就是妥妥的铁杆大汉奸!


    对蛮清恨之入骨的明军会放过他?


    施琅那颗还挂在海澄城头的脑袋,就是最好的答案!


    “大人!降了吧!”


    “再打下去,弟兄们都要死光了啊!”


    “我们根本不是对手!”


    打不赢,扛不住,再打下去只会被明军当成鸡仔儿一样杀光。


    绝望的情绪一旦开了闸,便再也收不住。将领们你一言我一语,叫嚷着要投降,声音越来越大,情绪也越来越激动。


    而且这些人看张仲举的眼神也是变了又变。


    从起初的哀求,到渐渐染上了一丝狠厉。


    那眼神明显在说:


    你不降,我们就绑了你去降!


    张仲举感受到了那股濒临兵变的寒意。他也确实无计可施了


    城破了,主将死了,兵无战心,将无战意。


    他颓然地垂下头,整个人的精气神仿佛被瞬间抽空,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罢了……”


    “降了吧……”


    ……


    当福州城头竖起白旗,残存清军放下武器之时。


    千里之外的北京紫禁城内,慢了不止一拍的糠稀大弟这个时候才收到了海澄城破,他亲封的福建都统、水师提督施琅,被明军斩首,头颅悬于城门示众的消息。


    糠稀坐在龙椅上,面色黑如锅底。


    施琅会败,他早有预感。


    可这确认的消息,仍旧如同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脸上。


    被一群早已该埋进坟墓的前明余孽打脸。


    这耻辱感,让这位鞑子皇帝胸膛几乎要炸开。


    “废物!”


    “啪!”


    他一声怒吼,震得大殿嗡嗡作响,手中的奏报也被他狠狠砸向殿下,正中一名大臣的顶戴花翎。


    那大臣浑身一颤,“噗通”一声跪倒,死死伏地,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通通都是废物!”


    殿内群臣噤若寒蝉,齐刷刷跪倒一片。


    “皇上息怒!”


    保和殿大学士杜立德连忙跪奏,试图挽回局面。


    “朝廷十数万大军已在驰援福建途中,待大军云集,前明余孽旦夕可灭!


    糠稀理都没理他一下。


    接二连三的败报,让杜立德在他心中的分量急剧下降。


    他跌坐回龙椅,牙齿咬得咯咯直响。


    糠稀不是傻子,这连续的加急奏报上都提及了明军火器犀利,攻城伐地凶猛异常。


    连海澄那样的坚城,也在一天之内就被攻破。


    明军到底用了什么妖法般的武器?


    他想不通。


    但他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威胁。


    火器……


    火器化的军队……


    海澄一天陷落,那么福州呢?


    如果福州也丢了,那他调集的十几万大军……


    会不会一头撞进明军的陷阱?


    糠稀越想脊背越是发凉。


    这大清的锦绣江山,怎么就凭空冒出这么一群煞星!


    沉思了良久后,糠稀意识到了大清必须立刻加强火器化部队的建设!而自己手底下貌似正好有这么一个火器方面的人才。


    一个在火器上极具天赋的汉臣。


    冲天炮。


    连珠铳。


    那人叫什么来着?


    “戴梓!”


    他猛地想了起来,扬声喊道。


    “戴梓,戴爱卿可在?”


    殿内一片寂静。


    糠稀皱紧眉头,又喊了一次,声音更大了。


    “戴梓!翰林院侍讲戴梓可在?”


    这次,礼部尚书顾八代小心翼翼地出列,他躬着身子,声音低微。


    “启禀皇上。”


    “戴侍讲……半年前,已被流放宁古塔。”


    宁古塔……


    经这一提醒,糠稀总算是想起来了。


    半年前,南怀仁在他面前痛陈戴梓私通东洋。


    他一怒之下,便将戴梓一家老小,全都发配去了那鸟不拉屎的苦寒之地。


    而负责督造火器的南怀仁,前脚刚把戴梓送走,后脚自己就一病呜呼了。(资料显示南怀仁卒于1688年,戴梓是1691年才被流放,而戴梓之所以会被流放就是因为南怀仁的诬陷。所以其中有一个记载有问题,然,遇事不决,架空历史)


    糠稀心中涌起一丝悔意。


    不该轻信那西洋人的话,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他手底下却连个精通火器的人才都没有。


    他定了定神,沉声道。


    “拟旨!”


    “经查,原翰林院侍讲戴梓私通东洋一案,乃是诬陷!系通奉大夫南怀仁嫉贤妒能,捏造事实,构陷忠良!”


    “现真相落定,即刻恢复戴卿翰林院侍讲一职。”


    “另,戴梓无端蒙冤,乃朝廷失察之过,为示抚慰,加封其为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


    “着其即刻启程回京,总领军器督造事宜!”


    糠稀毫不犹豫地将所有的黑锅,都甩给了那个已经死了大半年的比利时人。


    只是他不会想到,这情急之下为召回戴梓而给南怀仁扣的帽子,竟然与真相分毫不差!


    旨意拟好。


    糠稀心中的不安却并未消散。


    明军的表现太过惊人,他不得不怀疑,等大军赶到福建时,福州是否还在大清手中。


    不能再冒险了。


    “传朕旨意!”


    他再次下令。


    “令各路剿明大军,暂缓向福州进发!”


    “改道,先于衡州府集结!”


    “派出精锐的哨探,不惜代价,务必查清明军虚实!”


    “待探明情况,再做定夺!”


    接连的重挫,让糠稀收起了轻视之心,变得越发谨慎起来。


    ……


    自收复台湾以来,几乎所有的明军部队都是在赶路,不断的赶路,随后便立即投入到下一场战斗中。


    虽然明军的伤亡并不大,但连续的战斗同样同样让所有部队都疲惫不堪。


    部队需要休整。


    而且明军虽然已经歼灭了福建清军主力,但实际控制的地方却只有厦门和福州。


    福建广袤的内陆州县,还处于权力真空中,大片的土地仍等待他们去接收。


    蛮清大军的突然改道集结,倒是恰好给了明军这个宝贵的喘息之机,一个消化战果,巩固后方的时间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