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招募侍女告示的威力

作品:《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朱和埸靠在椅背上,修长的手指在光滑的紫檀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土著和西班牙人打起来了……


    这可真是……再好不过的消息。


    “动作?当然要有。”


    “但不是冲着他们去。传朕旨意,即刻起,各部扩军!于城中汉民内,征召适龄青年入伍,人数……不设上限!”


    朱和埸没有打算参与土著和西班牙人之间的争斗。


    于大明而言,无论是西班牙人还是这伙暴乱的土著,都是敌寇。


    敌寇相残,自是死得越多越好,正好为大明扫清障碍。


    整个菲律宾的土著还是太多了,虽然他的确需要这些土著作为劳力,但土著一旦太多,难免会对未来的治理造成隐患。


    现在正好西班牙人和土著的火拼可以消耗掉一部分。


    另外征兵方面,除特殊兵种外,朱和埸暂时不打算在军营征召普通士兵了。


    用当前的一级军营征召士兵,钱花了一大把,却还要重新进行训练,实在不划算。


    他还得留着更多的银两,以备奇迹市扬内刷出高价值商品时,他能够及时购买。


    “遵旨!”李振华肃然领命。


    ……


    天刚蒙蒙亮,马尼拉城便炸了锅。


    一夜之间,城中各处最显眼的墙壁上,都被崭新的明黄色告示贴满了。


    除了征兵告示外,还有两份告示同样引人注目。


    一份是招募内官(宫女),另一份则是招募政务官。


    招募宫女,是朱和埸亲自吩咐的。


    他早前就念叨着要给妹妹朱昭妤寻些年龄相仿的侍女和玩伴,此事一直被各种事务耽搁,如今正好借着征兵的当口一并办理了。


    而那份招募政务官的告示,则是许敬明苦熬了不知多少个日夜后,实在扛不住了的无奈之举。


    朱和埸将马尼拉城大大小小的政务一股脑儿全压在了他身上,饶是许敬明精力再过人,也顶不住这般日日夜夜、连轴转个不停的消耗。


    他感觉自己的头发,都快要掉光了。


    再不招些人来分担,老头子怕是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


    “前面粘贴告示了,走,快点过去看看!”


    消息传得飞快,一传十,十传百,半个时辰不到便传遍了街头巷尾。


    听闻朝廷又有新告示,百姓们好奇心起,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计,争先恐后地朝告示栏涌去。不过片刻功夫,各处告示栏前已是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


    “快看!是陛下要招兵了!月饷足足三两银子!”人群中,一个眼尖的年轻人指着征兵告示,声音激动夫人喊道。


    “啥?”


    “三两?”


    旁边立刻有人发出一声嗤笑。


    “张二郎,你小子莫诓我们这些睁眼瞎咯!三两银子?当兵的有这等好事?那鞑子兵,一个月才给一两五钱!陛下这银子,莫不是大风刮来的?”


    “对对对,二郎,快老实说,到底多少?”


    众人七嘴八舌地附和起来,显然对这个高得离谱的军饷数目充满了怀疑。


    当初大明官军月饷不过一两二钱,如今清廷绿营兵也才一两五钱,这三两月饷,足足翻了两三倍,怎能不让人疑窦丛生?


    那被称作张二郎的年轻人见无人相信,急得面红耳赤,正欲辩解,人群中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人朗声道:


    “各位稍安勿躁,这位小哥所言非虚。老朽识得几个字,这告示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楚,军饷确是每月三两白银,


    “这不是新月斋的王掌柜吗?”有人认出了那说话的中年人。


    “还真是王掌柜!他老人家都这么说了,那定然是真的!”


    “天爷!当兵真能拿三两银子一个月!”


    有了王掌柜这位城中略有声望的人物作证,人群的疑虑顿时消散大半,转而被巨大的惊喜和渴望所取代。


    短暂的沉寂后,立刻有人高声问道:“二郎,那告示上可说了,当兵有啥要求没有?去哪儿报名啊?”


    “是啊是啊,劳烦二郎再给大伙儿念念!”


    显然,每月三两白银的丰厚军饷,已让无数人心头火热。


    张二郎见众人信了,也不再计较之前的误会,仔细看了看告示,扬声道:


    “要求倒也简单,十六到二十八岁,身子骨结实的男丁都成!报名得等到明天,告示上说,军爷们会在城里设好几个点儿呢!”


    “还要等明天呐!”一个壮硕的中年汉子扼腕叹息。


    旁边立刻有人打趣:“马大哥,你就别想了,明儿不成,后儿也不成啊!“


    ”瞧你这岁数,都快奔五丈了,陛下可点名要的是年轻后生!”


    “嘿!老子就不能过来凑凑热闹?”


    那马姓汉子没好气地回了一句,引来一阵哄笑。


    “二郎,旁边那两张告示说的是啥?也给念念呗!”又有人好奇地问道。


    张二郎目光移向旁边的告示,应道:


    “这张是招内官的,陛下说了,只要女子,不要太监。另一张是许总督招政务官的。”


    “内官?!”


    张二郎话音刚落,人群中不少人立时眼中精光一闪,心思顿时活络起来。


    内官!


    只要女子!


    谁不知道当今陛下正值青春年少,英武不凡,可身边却连个贴心伺候的女子都没有!


    这招募内官,不就是天赐良机?


    自家若有适龄的闺女送进宫去,近水楼台先得月,万一哪天得了陛下青眼,那可就不是麻雀变凤凰那么简单了!


    皇后之位自然是不敢奢望,但搏个妃嫔之位,还是大有可为的嘛!


    一旦女儿成了皇妃,自家岂不也跟着鸡犬升天,一步登天成了皇亲国戚?


    一时间,人群中原本嘈杂的议论声诡异地安静了下去,紧接着便是一阵阵粗重的呼吸声和眼珠子“咕噜噜”乱转的声音。(我说转的有声音就有声音!)


    下一秒——


    “哎呀!我突然想起家里灶上还炖着汤,得赶紧回去看看,可别烧干了!”


    “我家那头老母猪好像快生了,我得赶紧回去瞅瞅,这可是头一胎!”


    “今儿是我家小子成亲的大喜日子,我得先走一步,各位慢聊!”


    “时辰不早了,该回家喂孩子了,走了走了!”


    ……


    一时间,各种五花八门的理由脱口而出,刚才还拥挤不堪的人群,转眼间便散去大半。人人步履匆匆,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


    剩下那些没走的,大多是家中没有适龄女儿的,一个个捶胸顿足,唉声叹气,恨自己怎么就没生个漂亮闺女。


    不过很快,他们又猛地醒悟过来——自己家没有,亲戚朋友家有啊!


    虽说亲戚家的闺女若是真被选上了,好处大头自然是人家自己得,但作为引荐的亲友,怎么着也能跟着沾点光,喝口汤不是?


    想到这里,剩下的人也坐不住了,呼啦一下,顷刻间走得一干二净。


    只留下那张二郎,傻愣愣地站在原地,看着瞬间变得空荡荡的街道,一脸茫然。


    “这……这是咋了??”


    恐怕连始作俑者的朱和埸也未曾料到,他仅仅是想给妹妹找几个玩伴侍女,竟会掀起如此波澜,更让一旁本该同样备受关注的政务官招募告示,显得那般……无人问津。


    许敬明想要招揽助手的道路,尽是坎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