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缺粮危机尚未解决
作品:《我全家在古代当陪房》 北方旱、南方涝,两头的土地都长不出粮食,沈家送来的这点粮或许能让苏府置身事外。
可是,要是真的到了各地都缺粮食的时候,激起民愤,苏府真的能置身事外?
柳闻莺从群聊中的离开,又下意识看向说出江南水灾的二太太,见她眉头紧锁,柳闻莺以为韩氏是想到了的什么大事,想要和苏媛探讨一下。
这也正合柳闻莺的意,她也想知道这事该怎么办。
结果她却听见韩氏说道:“沈家送来这么多东西,我们需要回礼么?若是回礼……”
韩氏一时间那捏不准,那一船的粮食哪里是他们苏府还得了的?
可是真的什么都不回礼,是否会被瞧不起?
这事韩氏也和老太太说了,只是老太太的意思是心意到了就好,沈家不会介意。
可是韩氏显然不接受这个回答。
苏媛听出来了,于是又道:“洪水之后,必有疫情。沈家虽然家大业大,但是时疫爆发可不管是你多大家业,没有药,一样要死,二婶婶不如找有名的大夫询问一些有关疫病需要的一些常用药材采买上一些送过去,这总比看惯了精巧古玩来的实用的多。”
柳闻莺说的这个韩氏听了也是眼睛越发的亮了起来,接下来逗弄苏旻的韩氏都有些心不在焉了,不到两刻韩氏便找了个理由退了出去。
柳闻莺见韩氏走了,屋里也没其他人,她便对着还在逗弄苏旻的苏媛,小声问道:
“大小姐,这江南闹了大水,往后这粮价怕是又要涨了……”
话没说完,便见苏媛抬眸看她,眼神平静得没有半分波澜,仿佛早已知晓此事。
她收起逗弄苏旻的小玩具声音清淡:“外界的事,自有官府和家中长辈处置,你我只需守好自己的本分才是。”
最后,苏媛又补了一句:“这事,你勿要担心。”
柳闻莺愣了愣,又想起府里粮草充足却依旧苛待下人的怪事,心底想着是不是府里这些主人家早就有了风声,因此粮食这才分外的节约。
看着柳闻莺不再多言,苏媛看向窗外的日光眼眸微沉。
···
暮色漫过钦州府城外庄子的院墙时,黄星烨正带着几人修补晒谷场的木栅栏。
前些日子,庄子里的佃户们和村子里的村民因为抢水,在晒谷场上相约打群架不说,打起来不管不顾的连边上木栅栏都没放过,掰断了好几根。
今日修补的时候他还听见路过的村民说什么今年都颗粒无收了还闲的屁多似的修晒谷场,真是多亏苏媛警告他收敛脾气。
否则,这扎栅栏的稻谷场的边上他能扎几个人棍在这。
“小公爷,你看。”
身边已经快和当地庄稼汉融为一体的亲兵指了指远处天官道上朝着他们策马而来的信使,情绪很是激动。
只有黄星烨,在接过那封火漆封口的信,心头沉了沉。
那火漆上印有的独特符号,一看就是苏媛派人来信了,苏媛很少这么着急的来信使唤自己。
他的指尖触到信纸边角的凉意,竟比晚风更甚。
黄星烨展开信纸,只见苏媛字迹清隽却藏着急意。
江南水灾、粮价将涨的消息落进黄星烨的眼里,他握着信纸的手骤然收紧,指节泛白。
这钦州这边的旱灾刚缓,燕地军营本就需靠后方运粮,如今南北两头粮路都要受困,燕州在北疆,本来粮食就是靠着周遭州府调集送去,今年钦州的事情本来就影响到了燕州那边。
如今要是更远的地方也是如此,兵士们的粮草供应怕是要出大问题。
苏媛也正是提醒他若是燕郊大营他还有人,最好将消息送过去让他们早做准备。
“来人!”
黄星烨看完信便扬声唤道,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焦灼:“快去把我的马牵来,备好行囊,我即刻去燕地!”
亲兵见他眉头紧锁,不敢多问,转身快步去牵马。
不多时,马蹄声踏碎暮色,朝着燕地方向疾驰而去,身影很快消失在沉沉夜色里。
···
下午就将信递出去的苏媛此刻正在床上辗转难眠。
她闭上眼睛,回想着上一世燕郊大营刚从人祸中稍稍走出,却不料天灾奖励,粮食短缺,使得秋日和来年春天时胡人草原南下时的战斗分外的凶狠。
上一世燕郊大营的士兵为了抵御胡人,几乎死了十之七八,尽管最后是成功的抵抗了入侵,可是死亡的数量哪怕现在苏媛听了还是让她自己心口发紧。
哪怕重来一次,她原以为这事还是北地这边的旱灾闹得,可是今世的自己带着上一世几十年的阅历她已经不能只看一面了。
比起今年的钦州大旱,江南的一年涝、一年疫影响才更大。
柳致远当年曾经还和她感慨过,江南人才济济,若非早年那次的疫病横行,他那微末学识怕也不可能高中二甲头名。
虽有谦虚之言,但是江南洪水之后的疫情确实给大梁带来极大的影响。
除了江南本地的带来的影响,一向是大梁的三大粮仓之一的江南两年粮食都出了问题,对于其他地方影响怎么可能不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也正是因为江南出了问题,连远在京城的那位也不得不想着开拓一个新的粮仓……
而此时的燕郊大营里,将军李奎上一秒攥着旱情简报,在帐中来回踱步脸上扬起笑意:“我就知道再这么旱下去不是办法,这秋粮要是接不上,别说防胡人,兄弟们自己都撑不住。
如今钦州的情况也不错,过段时间想来我们去‘化缘’应该也能白要些过来吧?”
虽然军饷贪污案已经结束,但是朝廷说的那笔补偿到现在他们也只见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量。
而旁边的参军忽然开口:“其实……顾瑾千夫长那边或许有办法。这阵子他带着人在燕州挖渠引水,周边几个县的庄稼好歹保住了些,底下不少兄弟都服他,愿意跟着他干。”
这话让李奎想起来了。
顾家当时被推出来说是贪污案的主要元凶之一,但是顾家人私下不认,还派了顾瑾前来,还在这军营里从头坐起。
这小子短短时间内立了不少功,已经成了千夫长。
说起来,顾家贪污这事刚爆出来的时候,燕郊大营可没多少人信。
就算证据摆在众人面前,顾家那位世子还被陛下斩了,还有人为他们家喊冤,当时李奎只觉得这些人都被猪油蒙了心似的,明明证据确凿,也不能因为老伯爵而心软不是?
结果当顾瑾出现,他在燕郊大营里做的这些他看在眼里,确实在他的身上似乎看见了老伯爵的影子,不少老兵确实也心软了。
这么想着,李奎便干脆真的去找顾瑾了,只是他没想到,都这么晚了,顾瑾军帐这里依旧还有人,帐子里的还传来了讨论声。
“听说钦州今年水利做得好,旱情影响小,按钦州往年收成来看,他们的官仓应该有余粮可调。”
顾瑾话音刚落,李奎却是脸色一黑。
他也才刚刚收到钦州对于旱情做的反应,这顾瑾是从哪里知道的?
喜欢我全家在古代当陪房请大家收藏:()我全家在古代当陪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