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那个短暂而辉煌的秦朝!
作品:《盘点皇帝相似度,李二朱棣破大防》 唐朝
“大一统,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仅凭天幕上的这些工具,秦朝就注定不可能会被人遗忘!”
“若是没有这些的话,大唐也就不会有今日了!”
纵使李世民他对于嬴政和秦朝态度,并不怎么喜欢。
但在看到天幕上的内容时,也不得不承认秦朝立下的那些功绩。
即便秦朝灭亡已经过去了千年时间,但这些功绩仍然存在。
若是没有秦朝所立下的功绩,那天下就不会变成如今的这番模样。
最起码大一统一事,还要在晚上最起码百年不止?
大唐也享受了不少秦朝的红利,就像是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这些事情。
…………
【春秋五百余年,诸侯割据不仅带来战乱,更造成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分裂!】
【齐国人看不懂楚地的文书,赵国人用的度量衡与魏国人相差悬殊,就连马车的轮距都各有标准。】
【一辆车从秦国到齐国,要不断更换车轮才能通行。】
【而秦朝用一套标准化组合拳,将这片碎片化的土地,第一次整合成有机的整体!】
【书同文,以李斯创制的小篆为官方文字,废除国一体字。】
【从此笔墨所至,天下同文。】
【即便方言各异,一纸文书却能让边疆与中书心意相通!】
【车同轨,规定车轮间距为六尺,从此驰道贯通全国。】
【从咸阳出发,北达九原,南达南海,十天之内便能传递政令。】
【度同制,以商鞅方升为标准,统一度量衡。】
【一斤十六两,一尺23.1厘米!】
【商贩不再因尺短寸长争执,粮草征收也有了统一依据。】
【行同伦,以法律形式规范伦理,让不同地域的人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
【这些看似繁琐的规定,实则是维序庞大帝国的生命线。】
【让天下不再是地理上的拼凑,是文化与制度上的统一体。】
……………………………………………
秦朝
“何为天下一统?”
“光是地域统一的话,那算什么天下一统?”
“朕要让天下人写一样的字,说一样的话,用一样的东西!”
“只有这样,天下才算大一统!”
“只有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统一,朕的大秦才是大一统王朝!”
看着天幕上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统一的内容。
嬴政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朝天幕所在方向自傲的说道。
那一刻,嬴政身上的帝王之气一览无余!
在嬴政他的心中,光是地域统一根本就算不上大一统!
嬴政心中的大一统应该是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字,用一样的东西,这样才能算得上是大一统。
如果做不到这些的话,那天下跟先前的诸侯割据有什么区别?
只有全部都统一了 天下百姓才会认同自己是秦人。
只有这样,大秦才算得上大一统王朝!
望着天幕内容对自己功绩的称赞,还有对大秦的评价。
嬴政脸上得意的笑容,始终都没有消散过。
这就是自己的大秦,即便只存在了十几年时间,可仍然能够流传数千年!
后世之人仍然会歌颂大秦的功绩,会记住老秦人所做的这一切。
……………………………………………
【当我们今天谈论华夏这个概念时,我们不仅在讨论一片地理空间。】
【更在讨论一种文明形态,一种国家模式,一种文化认同。】
【而这些都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那个短暂而辉煌的秦朝!】
【这就是大秦帝国留给我们的复杂遗产,这就是历史永远无法简单评判的深刻命题。】
【秦始皇不会想到他苦心经营的帝国,给落得一个二世而亡。
【更不会想到他开创的大一统格局,却如那不灭的明灯般,永远照耀着中华文明的前行之路!】
…………
隋朝
“那秦朝二世而亡,可在天幕上是这种评价!”
“那等朕的大隋出现时,会是如何?”
“朕的大隋与那暴秦进行比较,会是什么样?”
杨坚在看完天幕上的内容后,瞬间想到了自己的隋朝。
因为同样都是二世而亡,历朝历代中唯二的二世而亡大一统王朝!
因为这份关系,杨坚难免会跟天幕上的秦朝进行相比。
他在想如果轮到自己的大隋时,上天又会如何评价?
自己的大隋要是连暴秦都不如的话,岂不是要遭受世人的唾弃和嘲笑?
…………
【有人说要懂汉朝的意义,不用翻厚厚的史书 只要看看我们身上的标签。】
【我们叫汉族,我们说汉语,写汉字,连过春节,端午这些习俗都在汉朝找到源头!】
【时候的汉朝人既有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豪情,有张骞出使西域的开阔,还有司马迁写史记的执着。】
【他们用一辈子的时光,华夏百姓定下了最初的模样。】
【既有家国担当,又有包容胸怀。】
【既懂坚守底线,又会变通创新。】
【为了了凝聚国家力量,巩固大一统格局,汉朝在承袭秦朝的基础上深耕创新。】
【一方面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正式纳入国家管辖,首次实现了中原与西域的行政统一。】
【一方面推行推恩令以精妙的制度设计,化解诸侯国势力。】
【让大一统理念从制度层面深入人心,融入百姓骨血中。】
【此外通过建立察举制,从民间广纳贤才,打破贵族对官场的垄断壁垒。】
【对官僚体系持续注入新鲜活力,让中央政权获得更加广阔的社会认同。】
【这些举措不仅支撑汉朝成为疆域辽阔,治理有序的强大帝国。】
【更将中央集权天下一统的治理逻辑,深刻记入进华夏历史的基因之中。】
【汉朝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开拓,更塑造了华夏百姓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