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刘邦:七十多年不上朝?

作品:《盘点皇帝相似度,李二朱棣破大防

    【他曾私下对郑贵妃说:“这些文官表面忠君,实则个个想着博取名声!”】


    【这种厌恶最终转化为消极和怠政,万力逐渐减少了上朝的次数,到1602年后基本就不再临朝了!】


    【万历和嘉靖这爷孙俩人,直接明就开创了皇帝不上朝的记录!】


    【合在一起七八十年不上朝,这在历朝历代中都没有过。】


    【他将奏折留中不批,导致官员空缺极其严重,行政几乎到了瘫痪的地步。】


    【就在明朝内部矛盾激化之时,北方的女真部落正在悄然崛起着。】


    【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爆发!】


    【此战明军损失四万五千人,文武官员战死三百余人,努尔哈赤从此掌握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万历接到战报后,足足沉默了三天时间,随后下旨追赠阵亡将领。】


    【意识到大明的衰落后,万历重新启用熊廷弼经略辽东。】


    【但这些措施未能触及导致惨败的根本问题,辽东局势依旧持续恶化,没有一点好转。】


    【而且此时的万历皇帝,健康状况已经非常差了。】


    【根据记载,万历皇帝常年头晕目眩,足膝酸软,不能步履。】


    【万历四十八年7月,万历皇帝在乾清宫驾崩!】


    【在驾崩之后,世人发现万历皇帝在遗诏中写道:“朕以凉德,获承天序,四十有八年,图治虽勤,化理未洽。”】


    【其实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像是对大明衰亡的预兆!】


    【张居正改革奠基的制度基础,在他亲政后虽有保留,但却因为缺乏持续推行而逐渐失效!】


    【三大征维护了明朝的宗藩体系,却几乎耗尽了国力。】


    【国本之争撕裂了朝堂,使文官集团陷入党争,矿税与怠政则加剧了社会矛盾与行政瘫痪。】


    【万历去世之后,明朝就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就走向了灭亡的结局!】


    【回望万历的一生,他既是制度的受益者,也是制度的牺牲品。】


    【小时候被张先生按照理想君主的模板培养,亲政后却发现这套模板与人性的冲突。】


    【渴望掌控权力,却受制于文官集团的礼法,想通过战争证明自己,却透支了帝国的未来。】


    【他不上朝,这既是对文官集团的消极反抗,也透着面对帝国越来越衰弱的无力和妥协!】


    …………


    “万历但凡好好经营,国家强盛起来绝对没有问题的!”


    “如果万历一直实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那明朝的命运或许会被改写,最起码能多存在百年时间。”


    “万历皇帝其实是有能力的,可是他却自己放弃了!”


    “张居正看到万历做的这些事情后,他会怎么样?会不会感到无比的失望?”


    “明朝的灭亡,实际上就是从万历开始的!”


    “嘉靖万历这爷孙俩,合起伙来葬送了明朝的未来!”


    ……………………………………………


    汉朝


    “爷孙俩合起来七十多年没有上朝?”


    “这王朝竟然还能没有灭亡?这也是不一般啊!”


    “不过这天幕上的明朝,在乃公看来灭亡是迟早的事情了!”


    “像这样的王朝,已经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得知嘉靖和万历祖孙俩加在一起,竟然有足足六七十年没有上朝的内容时。


    刘邦足足被震惊了好一会儿时间,才勉强恢复正常!


    这明朝是如何做到这么多年没有皇帝上朝,还能继续延续下去的?


    觉得王朝几年时间没有皇帝上朝,那就距离灭亡不远了,这明朝则足足六七十年。


    那些文武百官了不起啊,竟然能硬生生的撑着!


    不过刘邦他调侃归调侃,但已经在内心对这明朝不抱有任何希望了。


    天幕上的明朝在刘邦的眼中,已经是个四处漏风的破茅草屋了。


    明朝灭亡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唯一不确定的一件事情就是,那明朝要在哪一日灭亡而已。


    数代皇帝所埋下的那些祸端,总有一天是会彻底爆发出来的。


    毕竟是哪个皇帝刚好轮到了那个时候,估计要背上一个好大的锅。


    另外刘邦他还进行设想了一下,如果自己的大汉也变成天幕上的那番模样的话,那自己会怎么样?


    想了许久,刘邦他还是放弃继续想下去了。


    如果自己的大汉变成那样子了,那就彻底灭亡吧,也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反正存在也是个祸害,不如直接灭亡得了。


    …………


    明朝


    “妹子,你说咱的大明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啊!”


    “咱竟然看不到一丁点希望,咱的大明还有什么救啊!”


    “这后世子孙一个比一个无能,一个比一个昏庸啊!”


    “老四,你给咱…………算了,你就待着吧!”


    朱元璋望着天幕上的内容,眼中已生出来几分绝望。


    还没有想到自己的大明在晚期的时候,竟然会变得如此的昏庸和不堪。


    这一个个出现在天幕上的皇帝,朱元璋就没有从中看到几个正常的。


    原本朱元璋还想要骂朱棣,来宣泄心中的怒火。


    可话刚刚说到一半,朱元璋他就放弃了。


    大明变成天幕上的那般模样,光去怪他朱棣一人又有什么用?


    他朱棣又不是神仙,哪里会预知未来,知道大明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最令朱元璋感到气愤的原因,还是因为后世子孙的不争气。


    朱元璋宁愿后世子孙们在忙碌中死去,也不希望他们一个个的不理朝政,苟延残喘的活着。


    这样是不是过的太过窝囊了?哪里还有一点朱家儿郎的血气。


    而且明明有能让大明中心的机会,这些后世子孙却没能成功把握住硬生生的一个个错过了。


    越想越气,朱元璋不愿再看那天幕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