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明孝宗朱祐樘!

作品:《盘点皇帝相似度,李二朱棣破大防

    【第八位———明孝宗朱祐樘!】


    【对于皇帝来说,宽容仁慈是必须要有的品质!】


    【如果过度宽容和仁慈,那就会弄巧成拙,甚至酿成悲剧!】


    【明孝宗朱祐樘用宽容和仁慈所换来的,却是文武百官的肆意放纵!】


    【其父朱见深,通过重用宦官,设立西厂等手段,将朝政大权牢牢掌控于皇帝之手!】


    【而朱祐樘登基后,却因仁厚过度放任文官集团做大,最终导致皇权悄然旁落。】


    【朱祐樘会拥有这样的性格,跟他那悲催的童年脱不了干系。】


    【生母纪氏在万贵妃的迫害下,于冷宫秘密的生下了他。】


    【他在太监宫女们的竭力庇护下挣扎求生,直到六岁才被父亲宪宗所知晓。】


    【这一段经历没有让他变得性情暴戾,反而淬炼出了深切的仁恕之心。】


    【继位之后,他竟然拒绝大臣的严惩要求,赦免了曾毒杀其生母,并多次谋害他的万贵妃家族。】


    【在执政年间,朱祐樘的勤政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魄力显著。】


    【登基就罢黜出了大量前朝奸佞,并且裁撤大量冗官。】


    【同时大力启用王恕,马文升等贤臣,形成了众正盈的局面。】


    【他勤于政务,除早堂外增设午朝,常在文华殿召阁臣议事。】


    …………


    明朝


    “增设午朝?”


    “这个提议不错啊,咱也可以这么做啊!”


    “以后每日午时,文武百官再来上朝!”


    “若是如此的话,那处理政事……”


    朱元璋在看到天幕上的午朝时,眼中直接就泛起了亮光。


    在他看来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建议,如果没有天幕内容的话,朱元璋他还想不到有这样的办法。


    光一个早朝不够处理政事的话,那可以再加上一个午朝。


    这样一来,文武百官的效率应该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实在不行就在宫中设个给百官吃饭的地方,让他们来宫里吃饭。


    朱元璋他越想越觉得这事可以做,那朱祐樘都可以 自己为什么不行?


    殿内的文武百官在听到朱元璋的这个建议时,一个个的险些当场就晕了过去。


    你要是想要我们的命就直说,何必要这么弯弯绕绕的?


    一个早朝还不够,还要加一个午朝?


    你一个人吃得消,可我们吃不消的啊!


    要是朱元璋真的准备加个午朝,有的官员心中都动了想要辞官回去的念头了。


    如果自己不辞官的话,那迟早有一天估计也会被活生生累死。


    不过好在朱元璋也只是想想而已,并没有准备立马这么做。


    …………


    【经济上他轻徭薄赋,遇灾必赈,同治年间多次减免税粮,同时兴修水利疏通河道。】


    【这些举措使人口进行增长,赋税更是创造了明中叶时的新高,史称弘治中兴。】


    【然而仁政的代价是皇权流失,文官做大。】


    【他对官员过度纵容,面对早朝失仪,奏本错字概不追究!】


    【即便是朝堂重臣马文升因为整顿兵部遭到武将报复,他也仅是派人保护。】


    【这种隐忍被世人们认为是一种软弱,内阁与文官集团逐渐开始把控决策权。】


    【朱祐樘的政策也常因心软而反复,他三次下诏停止西江瓷器烧造,又因宦官游说恢复。】


    【在边防层面上,成化朝的强势在他手中转为被动。】


    【面对蒙古小王子的屡次挑衅,他轻信文臣以德怀柔之论,放弃扩张机会,国防实力日渐衰弱。】


    【明君之仁反成了王朝之隙!】


    【朱见深身用铁腕集权换来的边疆稳固,朱祐樘却用宽容让渡了硬实力。】


    【当文官集团以道德绑架君权,边防废弃与财政浪费变成了必然。】


    【弘治18年,年仅36岁的朱祐樘因积劳成疾去世。】


    【其子正德帝继位之后,文官集团与皇权的矛盾彻底爆发。】


    【这一切的伏笔,早就埋藏在朱祐樘无原则的宽容之中。】


    【权力的平衡之道,远比单纯的宽恕更难掌控!】


    【而且身为皇帝的朱祐樘,一生中却只娶了一个老婆,只生下了一个孩子!】


    【他的这一举动,也为后续血脉断绝埋下了伏笔。】


    …………


    “朱祐樘他确实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君子,但不是一个好皇帝!”


    “对于天下百姓来说,他不一定是个好皇帝,但对于文人来说,他肯定是!”


    “在众多皇帝之中,最为深情的一个好皇帝!”


    “身为皇帝,只娶一个老婆这就是对国家的不负责啊!”


    “大臣们都把他当成傻子来看,他也不负众望,确实是个傻子!”


    “朱祐樘自己儿子留下的明朝,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烂摊子!”


    “朱祐樘的一夫一妻制,跟万贵妃留下的阴影应该也脱不了干系,完全被吓的!”


    “作为普通人,他是个好人,但作为皇帝,他的手腕太软了!”


    ……………………………………………


    明朝


    “高炽,你如何看这朱祐樘?”


    “若论仁恕之名,你可不输这朱祐樘啊!”


    朱棣目睹了朱祐樘的所作所为后,眼中闪过了难以言喻的失望。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大明,竟然会出现这样的圣人皇帝来。


    但朱棣他没有给出任何的评价,反而问起了一旁的朱高炽。


    那朱祐樘被天幕称为仁恕的皇帝,那自己的太子朱高炽也素有仁慈之名在。


    “回父皇!”


    “儿臣认为这朱祐樘的仁恕,用错地方了!”


    “所谓仁恕,那只是给外人看的!”


    “该果断之时,就不能有一丝的犹豫和心慈手软,否则这下场就跟那朱祐樘一样!”


    朱高炽在回答朱棣的问题时,眼中闪过一抹难以捕捉的精光。


    对于朱高炽而言,身为皇帝,身为太子自然是要有仁慈的那一面。


    可这一面不能是皇帝的全部,皇帝不能只会仁慈。


    而且仁慈这种东西是给外人看的,对内自然要学会心狠手辣,要学会不留情面。


    那朱祐樘明显是只学会了仁慈,但没有学会心狠手辣。


    你可以看起来仁慈好欺负,但你不能真的好欺负。


    “高炽所言在理!”


    “那朱祐樘性情过于软弱了,不适合当一开拓之君,只能当个守成之君!”


    朱高炽所说的那些话,正是朱棣内心所想的。


    世人都说太子仁慈,对人宽厚,会成为大明一代仁君。


    可唯独朱棣知道自己的这个大胖儿子,那手段完全不比自己差。


    对方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只不过是没有到时候罢了。


    光靠所谓仁慈就能治国,就能成为大明的太子?


    若真是这样想的话,那对方就太过于天真和理所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