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二郎,这就是你子孙后代治下的大唐?

作品:《盘点皇帝相似度,李二朱棣破大防

    曹魏


    “哼!世人都言孤是奸臣,可比起这董卓之恶,孤算的了什么?”


    “那董卓之暴行,天下何人不知,何人不遭受其迫害!”


    “暴虐之举,暴于四海,天下动荡!”


    “如今大汉变成这样,都是因为董卓所造下的杀孽!”


    董卓的名字一出现,曹操就发出了一声冷哼来。


    在曹操的眼中,自己跟这董卓比起来,哪里算得上是什么国贼?


    自己虽然行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但好歹还保留了几分汉室的颜面。


    如今天子还高高居于庙堂之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可那董卓在入洛阳后,可是彻底让天子威仪扫地,没有将皇帝放在眼里过。


    西凉虎狼劫掠京师,焚宫室,掘陵寝,夺珍宝,这哪一件事情不是伤天害理?


    当初讨伐董卓之时,曹操他也在讨伐队伍之中。


    正是从那一次起,曹操他才意识到汉室的脆弱,还有那些诸侯的不堪之处。


    光靠这些诸侯,连一个董卓都无法对付,更不用谈什么匡扶汉室了。


    所以曹操就准备用自己的方式,来维持这分崩离析,脆弱不堪的汉室江山。


    另外曹操他见到这出现的是董卓,不是自己的名字时,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虽然曹操他并不惧名字出现在这天幕上,但也不意味着曹操想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这上面。


    如今看来,这上天还是明事理的,知道自己并非历史罪人。


    这天下人只是没有看懂自己而已,所以才会认为自己是奸臣。


    …………


    隋朝


    “八王之乱,这……”


    “那赵高和胡亥二人所做之事,比起这八王之乱算什么?”


    “那贾南风一介妇孺,却险些让天下汉人皆死于异族之手!”


    “三百年的时间里,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生灵涂炭,尸横遍野啊!”


    杨坚在见到贾南风的名字时,手指轻轻的敲打着龙案,目光中却是对其的厌恶。


    对于杨坚而言,这天幕上的赵高和董卓二人合起来,也不如这贾南风一人的祸害大。


    那赵高和董卓最多就是祸害了几十年,可那贾南风引发的八王之乱,足足祸害了天下近三百年的时间。


    只要一看到贾南风这三个字,杨坚就会感觉有一股腥风扑面而来。


    她区区一个妇人却行了废淑妃,弑太后,鸠太子这种荒唐之事!


    三年时间,整个皇室子弟被其祸害的一干二净。


    正是因为她的愚蠢之举,使得司马诸王持刃相向,引发了八王之乱!


    衣冠南渡,五胡乱华,这些都跟贾南风脱不了关系。


    这天下死于战乱的百姓,已经多到数都数不过来的地步了。


    贾氏以娼妒之心窃神器,以屠刀之术乱朝堂,祸害无数黎民百姓。


    最终被赵王以酒毒杀,这就是天道轮回!


    想到这里,杨坚他的腰板开始变得挺直起来。


    “不过好在有朕在,建立了大隋,结束了这乱世!”


    “要不然天下苍生还处于战火之中,还要遭受生灵涂炭!”


    …………


    唐朝


    “朕虽没有经历过那五胡乱华,但朕从晋书里也看到过!”


    “汉人百姓险些灭绝,处处皆是空屋,处处皆是白骨嶙峋!”


    “杨坚光凭统一乱世这一功绩,足以被世人赞誉!”


    李世民他虽然没有经历过五胡乱华的时代,但是他从各种史书上也得知过那些乱象。


    每一次看到相关内容时,李世民都难免会感觉唏嘘和惊叹。


    两脚羊,不羡羊,和骨烂这些光听起来就骇人听闻的事情,是胡人真真切切做出来的事情。


    以吃人,杀人为乐,这跟畜牲有什么区别?


    当时百姓所生活的时代,比肩地狱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好在有那杨坚出现,结束了那乱世。


    也正是因此,李世民纵使不喜杨坚,但也不得不认可对方的这一功绩。


    若不是杨坚的话,这天下乱世还要再持续多久时间?


    当李世民感慨八王之乱时,接下来出现在天幕上的内容直接夺走了他的注意力。


    ……………………………………………


    【第四名!】


    【唐朝——杨国忠!】


    【安史之乱:身为奸相的杨国忠,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不知有多少忠臣死于杨国忠的祸害之下!】


    【两次发动与南诏的战争均以失败告终,使得死伤将士足足二十余万!】


    【他与安禄山之间的争权夺利,成为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第五名!】


    【唐朝——安禄山!】


    【安史之乱:身为皇帝宠将的安禄山,以讨伐逆臣杨国忠的名义率兵谋反!】


    【他的这一次谋反,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六名!】


    【后晋——石敬瑭!】


    【石敬瑭为了谋反,以割地,称臣,称儿为条件,请求契丹出兵相助!】


    【称帝之后,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且每年献帛三十万匹!】


    【他这一个割让幽云十六州之举,直接改变了中原王朝四百年的命运!】


    ……………………………………………


    隋朝


    “哈哈哈哈哈,好啊!”


    “这总算是出现唐朝的不好了,这算是给朕出了口气!”


    “这唐朝也不是一片盛世,也是有昏庸之君在的!”


    “看来无论是哪个王朝,都逃不过奸臣,昏君这一关啊!”


    隋文帝杨坚坐在龙椅上,脸色难得没有漠然,还出了丝丝笑意。


    这跟唐朝有关的内容出现在,杨坚看来就证明了那唐朝也并非是全部明君。


    自己的隋朝是不堪,但这唐朝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而且连续出现两个跟安史之乱相关的罪人,杨坚他心中有预感,这一劫难怕是小不了啊!


    …………


    唐朝


    “任凭奸相祸乱朝纲,迫害忠臣,还爆发了一扬安史之乱!”


    “朕怎么会有这样的子孙,这皇帝究竟是何人?”


    李渊看到杨国忠,安禄山二人的天幕内容时,心中的怒火瞬间就宣泄了出来。


    一瞬间,他直接将案桌上的东西扫落在地。


    这天幕上的字虽然不多,但是这所说的内容可不少。


    天幕上的每一件事,都是李渊极其不愿看到的。


    “二郎,这就是你子孙后代治下的大唐?”


    “由盛转衰,这是大唐要灭亡的意思吗?”


    面对李渊的呵斥,李世民的脸色表现的很难看。


    虽然这天幕上没有出现丝毫关于皇帝的内容,但谁都知晓这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皇帝的昏庸。


    若不是皇帝的默许,那杨国忠哪里来的机会权倾朝野,做出这些奸佞之举?


    李世民他在未来是唐太宗,那这天幕上的皇帝也定是他的后代。


    对方所做的昏庸之事,最后连李世民也会抹黑。


    他也想知道这皇帝到底是谁,自己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昏君子孙?


    大殿内的文武百官,在这一刻都选择了保持沉默。


    光看那天幕内容对安史之乱的描述,他们也能得知这一事的影响。


    能够成为历史罪人的事情,有哪个是轻的?


    …………


    所处另一时空的唐朝


    “杨国忠……安禄山???”


    “为什么他们二人的名字……怎么会这样!”


    “起兵谋反,让朕的大唐由盛转衰,国力锐减?”


    杨国忠,安禄山二人皆是李隆基他的心腹,都是被他一手给培养出来的。


    李隆基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二人的名字竟然会出现在天幕上。


    自己引以为傲的盛世,竟然会爆发一扬安史之乱。


    看着天幕上的这些内容,李隆基一个没有站稳,整个人甚至瘫倒在了地上。


    原本还处于酩酊大醉的李隆基,在这一刻彻底酒醒了。


    他原本还想着天幕内容不会出现大唐之人,跟自己也没有一点关系。


    可现在这天幕内容就摆在眼前,虽然没有详细的说,但是这每一个字都足以诛心。


    由盛转衰,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这哪一点背后不是天大的噩耗?


    这是要死多少人,才能配上这几个字?


    他们这两个心腹都已经成为历史罪人了,那自己还能好到哪里去吗?


    回过神来,李隆基就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


    他如今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跟杨国忠,安禄山二人撇清关系。


    “岂有此理,朕竟然被这二人给欺骗如此之久!”


    “来人,给朕将奸臣杨国忠打入大牢,废掉其身上所有官职!”


    “传诏,让安禄山入京,只许他一人前来!”


    “派高仙芝率领十万大军前往范阳,如果安禄山不来的话,就强行请他来!”


    李隆基还是那个李隆基,虽然沉溺于贪图享乐之中,但这不意味着他没有了先前的果断。


    如今这一切事情都没有发生,那自己就想要可以弥补的机会。


    而当李隆基下令废掉杨国忠的时候。


    一旁的杨贵妃眼中满是惶恐和害怕,想要开口为自己的兄长进行解释,但她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是好。


    意识到自己的杨家怕是要大难临头了,神仙来了也没有办法救杨家了。


    “来人,贵妃累了,送贵妃回宫!”


    “没有朕的命令,不许任何人去探望!”


    李隆基一早就注意到了杨玉环的反应,知晓对方所害怕的事情。


    若是其他的小事,李隆基他都可以依着杨玉环。


    但如今对方的名字都挂在天幕上了,李隆基想要饶对方一命都没有办法。


    甚至李隆基他自己都有可能会受到牵连,因为这二人可都是李隆基的宠臣。


    如果没有他的默许,杨国忠他哪里有机会权倾朝野,做出迫害忠臣,大肆搜刮钱财之举?


    按理来说,李隆基他连杨玉环也不能放过的。


    可他在处置杨玉环的时候,还是心慈手软了,想要饶其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