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前往秦王封地,朱标有危险?

作品:《大明:打造三十万反叛军,被朱元璋模拟曝光了

    离开之前,朱榑提前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当中,拆开了玉烟公主寄来的信。


    这一次的信件内容很短,只有寥寥几句话。


    不过倒是还寄了一张海图过来,上面绘制了好几条航线。


    大概内容就是玉烟公主准备把做商会的事情告诉朱元璋了,试图从朱元璋那里拉到一些投资。


    询问朱榑对此的意见。


    以及询问朱榑派来的人手到哪了。


    不过朱榑也看出来了,玉烟估计是不满意上一次自己回信的时候居然一句话都没写,只单纯寄过去了两张图纸。


    “看来还得和她好好说道说道了。”


    朱榑拿起桌上的毛笔,蘸了蘸墨水,起笔回信。


    “这事要是和朱元璋摊牌,他能支持吗?”


    脑海里,项羽有些不明所以道。


    “那肯定得同意啊,朱元璋又不是傻子,他肯定知道出海能赚钱,只是目前不知道能赚多少而已。”


    “现在我们是第一个去探路的,他就算不会大张旗鼓地支持,但应由的帮助还是不傻的。”


    李世民看得就比项羽看得通透多了。


    “好了,现在不是谈论老朱同不同意的事,而是得赶紧派人去商会那边帮忙了。”


    “你们说,派多少人给玉烟合适?”


    朱榑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给多了的话,玉烟那里又养不起,等下白白浪费了自己精心培养的士兵。


    但是如果给少了,那船队的安全指不定还真的难以保证。


    虽然倭寇经历了一场大败,短时间内不会登陆再作案,但是海上呢?海上的事一切难说。


    “我看给一千人就够了。”


    “之前不是有招募一批水师吗,这些水师正好可以给玉烟用,在岭南那块他们也派不上用场。”


    诸葛亮建议道。


    “玉烟的信上可有写他们船队的规模?”


    李世民不由询问道。


    在大唐的时候,出海行商的商人数量并不少,甚至大唐都有专门负责出海方面的机构,所以李世民对这个船队规模极为在意。


    “如果是大型的商会,出动上百条船,那一千人可就太少了。”


    李世民再次补充道。


    想到这,朱榑也不由仔细阅读了一下信件。


    “联合苏州、漳州、宁波,共大大小小8个商会,以苏州为主,共预出海五十艘船,船丁人手总计约三千人,每艘100人左右。”


    “途径高丽、倭国、安南、阿瑜陀耶、吕宋……”


    “一路行至波斯湾。”


    朱榑一遍看着信件,一边看着海图。


    安南、阿瑜陀耶就是现在的南亚地区那些国家,而吕宋则是指马来群岛那一片。


    别看洪武朝海禁,但这可不代表真的没人出过海,历朝历代沿海的百姓自有生存的智慧。


    很多航线都是宋朝,乃至唐朝一路传下来的。


    “这个航线上还有一些地方也可以去一去。”


    想着,朱榑又在原本的航线上有增加了几个停驻点,比如阿三国、斯里兰卡等南亚次大陆上的小国。


    整个航线开完大概需要花上一年多的时间,甚至可能更长,但是收益的话,光是高丽和倭国上就够赚的。


    更深层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绘制更新的海图,以便后续的出航。


    “看来这一次动作非常大啊,八个商会联合出海,四十多艘海船,三千多人。”


    “我们提供一千人真的够吗?”


    朱榑不由深思。


    思索一番之后他决定下了血本。


    “提供两千精锐水师,附带五艘战船。”


    得益于岭南的先天优势,培养一支合格的陆军部队或许很难,但是培养水师却十分容易。


    岭南地区南临南海,海岸线漫长,仅广东海岸线就超 4000 公里。


    分布着广州、潮州、雷州、琼州等天然良港,港湾深邃、避风条件好,便于水师船只驻泊、操练和补给。


    实际上朱榑自己手上确实是有船,并且不少,但这些船都是战船,非紧急情况绝不调动。


    能给玉烟公主五艘,他认为自己已经尽了作为投资者该尽的力。


    “再带六十万斤粮草以供军需。”


    朱榑再度补充了一句。


    自己的军队去了那边,不说一年,半年还是要待的,不管玉烟会不会给他们提供粮食,他都要自带粮草的。


    “这付出是不是有点太大,你不怕血本无归吗?”


    李世民不由叹气道。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更何况,这何尝不是一个练兵的机会呢。”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就到用兵的时候了。”


    朱榑对于粮草并不心疼,他在岭南养兵的策略就是边囤边养,效仿明末孙可望的做法。


    他的屯粮数量非常之大,足以自给自足三五年。


    确定好派出的兵力后,朱榑拟好兵书和书信。


    书信通过官方渠道寄给了玉烟。


    而兵书则是封存在身上,等待接头的暗子来取,送回岭南自己的副将手上。


    “我现在做的一举一动估计都在老朱眼里,要想把兵书寄出去都是件麻烦事。”


    对此朱榑也表示无奈,他这几天时不时就看到了盯梢的锦衣卫,真的从南京一路跟了过来。


    看样子是真的准备一路跟到西安去了。


    把玉烟的信寄了后,朱榑便和两位皇兄再度启程赶路。


    与此同时,西安,秦王府上。


    这是朱樉就藩的第四年,作为藩王的这几年,他享受着权力的同时,却又提心吊胆地在过日子。


    不久前的胡惟庸案引发的朝廷震动,以及平定云南等等,他虽然在西安,可对于外面的风声他可清楚得很。


    “王爷,有要事禀报。”


    此时的朱樉正在府上和妻妾玩耍,门外突然传来自己亲信的声音。


    “去去去,自己玩去。”


    朱樉把妻妾驱散开来,让人把亲信放了进来。


    “刘长史,有什么要事禀报啊?”


    朱樉瞟了一眼自己这亲信,心里极为不爽。


    自己正玩得开心呢,他就这样闯进来,真是太不懂事了。


    “回王爷,南京传来消息,说是太子、燕王、越王三人同行,要来一趟西安。”


    刘长史的语气都有些颤抖,冷汗从额头上密密麻麻的冒了出来。


    “什么?!我大哥要来西安?”


    朱樉那张纵欲过度苍白的脸瞬间被吓得更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