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给崇祯火器!

作品:《大明:打造三十万反叛军,被朱元璋模拟曝光了

    “太祖,这杀文人士官的事,可是犯大忌的。”


    “何况,杀了东林党,即便能解一时之痛,可之后却又能如何,文人就不信任朕了,大明的内政恐怕会更乱。”


    崇祯本来一切都听朱元璋,但是朱元璋说要杀尽东林党,崇祯瞬间就急眼了。


    纵使东林党总是和他唱反调,可这些都是文人大儒,要是都杀了,短时间内确实能够止住阵痛,但之后就是全盘崩溃了。


    “何况,杀了一个东林党,之后又会来一个西林党,这如何杀得完。”


    崇祯无奈道。


    他知道太祖在洪武朝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一套,但是这一套在他崇祯朝还真不一定见效。


    “咱还没说完呢。”


    “在大明的政务系统里,有没有这么一个人,既不属于阉党,也不属于东林党,但却依旧受到重用,你可知道是谁?”


    朱元璋点拨道。


    崇祯仔细一想,貌似还真有这么一个人。


    “确实是有这么一个人,此人名叫杨嗣昌,湖广常德人,是个硬气人,因为不愿意依附阉党直接辞官回乡。”


    “是个直臣。”


    对于杨嗣昌,崇祯是有印象的,在党派斗争严重的明末,还能出现杨嗣昌这么一个人物,崇祯想看不见都难。


    “那他现在就任什么官职?”


    “他现在在河南就任右参政使,从三品,属于是地方骨干管员。”


    崇祯说完后,朱元璋点点头。


    “不错,你能看见这样的人才,证明你还没有完全被下面的臣子蒙住眼睛。”


    “此人是个能重用的,肃清东林党后,可重用杨嗣昌这样的实干人才,以此再建新党,新党最好不要和阉党、东林党有任何瓜葛。”


    “一切以实用主义出发,从头清理大明财政、民生上积弊已久的问题。”


    在朱元璋给出了这个思路之后,崇祯也不再顾虑。


    他早就看东林党这群腐儒不顺眼了,他做什么都要和他唱反调。


    “再说说第二件事,咱让你联系袁崇焕,重新加固防线的事情,交代清楚了没有。”


    这事关乎大明近期的危机,更是不能怠慢。


    “这事倒是很顺利,现在袁崇焕已经派兵去往了喜峰口处进行军事备守,孙承宗也被调集回京,联合袁崇焕南北全面备防。”


    崇祯如实说道。


    “这事做好了,大明最近的危机才能得以消解,如果没有这场大变,袁崇焕至少还能守五年,至于收复辽东,那就仍需大量财政支出,可以先缓缓。”


    在朱元璋的角度看来,若是没有己巳之变加快了皇太极的发育进度,大明至少还能续命十年。


    “太祖,这第四件事……”


    “朕没有办好。”


    崇祯知道瞒不过朱元璋,话题还是来到了关于镇压农民起义的事情上了。


    “怎么说?”


    朱元璋最看重的其实还是这第四件事,也就是让崇祯派洪承畴以边剿边抚的政策镇压起义,同时开仓济民的事。


    “如今陕西反贼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整个陕西半数沦陷,各大贼首不断流窜各县,即便朝廷颁布了招安公告,却依旧没有贼首应召。”


    “反倒是开仓济民这事,助长了反贼势力。”


    “延丰县开仓不到一日,反贼混在饥民当中,直接进城,里应外合,连城带着粮仓一锅端了。”


    “洪承畴在澄城和一窝反贼进行的死战,收复了澄城,但是因为手下士兵不受管束,抢掠城中百姓,杀了反贼的几千名妻儿,企图杀民代功,最后引发了反贼的夜袭。”


    “这场夜袭,虽然成功歼灭了贼窝,但直接造成了数千官兵的死伤。”


    说到这,崇祯也是头疼。


    洪承畴是个能干的,放粮也没有丝毫注水,但是他低估了官兵的残忍,低估了反贼拼死一搏的勇气。


    朱元璋听后也沉默了。


    “这事,倒是咱没有和你讲清楚了。”


    “咱大明的反贼,和咱那个时候终究是不一样的。”


    “现在反贼势力刚从陕西起来,基本都是流寇形式,也就是打一枪就跑,居无定所,但是在大元那时候,坐寇多,因而招安会有效。”


    朱元璋自己曾经就是反贼,他对流寇和坐寇分得很清楚,像他就是经典的坐寇,前面有人抗住压力,他就在后面偷偷发育。


    但那也是大后期的打法了,前期这些反贼基本都是流寇,全部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一听招安,想都不用想绝对是陷阱。


    而且朱元璋也没想到他大明的官兵居然如此残忍,对妇女小孩下手,把他们的人头充作军功。


    “对于这些反贼的家属,一定不能杀,一旦杀了,就彻底激怒了他们,这一战是个很好的教训。”


    “说到底,还是士兵粮晌不够的缘故,还是上面出了问题。”


    朱元璋叹了口气,想都不用想,大明的官兵变成这个鬼样子,也是粮晌发不到位,被上层贪墨的缘故。


    明末的官兵对于百姓来说,可比流寇可怕得多。


    “太祖,可还有什么法子来对付这些流寇吗?”


    崇祯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求助道。


    “有,派出火器部队,重火力围剿。”


    朱元璋斩钉截铁道。


    “这……”


    说到火器,崇祯又为难起来。


    别说火器部队了,他这大明军队里,连一门像样的火炮都没有。


    “朕最近才让徐光启下行造火器之事,大明已请了几个弗朗机的炮师进京指导,不过他们的态度实在傲慢。”


    崇祯想到那几个弗朗机人的嘴脸,不由感到一阵恶心。


    为了请这几个人来给他们大明造炮,他花了十来万两白银,代价不可谓不大。


    之所以要造炮,还是因为万历年的怠政,导致了现在崇祯用的火器还是三四十多年前的老东西,能用的不到一层。


    “你可以宣布让这几个弗朗机人滚回去了。”


    “不就是造炮吗?咱来帮你造。”


    朱元璋看到了崇祯脸上的愤怒,直接大手一挥道。


    “咱煌煌大明,还轮不到弗朗机这样一个芝麻大的小国来指指点点,咱大明有的是人才。”


    说罢,朱元璋直接拿出了朱榑的那一份连发火铳图纸。


    “拿着,此物,洪武朝的工匠就能造出,你崇祯朝就更别说了,你先派人造着,若是不够用,咱再从洪武朝给你带来。”


    朱元璋最见不得的就是儿孙受欺负,见不到大明受外人的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