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新的发明问世

作品:《大明:打造三十万反叛军,被朱元璋模拟曝光了

    在没有完成营中的伙食改善之前,朱榑让林威尽量地把训练强度降下来。


    不过像是站军姿、齐步走这种日常的队列训练还是不能落下。


    再监督了一个多时辰练兵之后,朱榑便离开了校场,朝着皇宫走去。


    “万事万物的发展,终归是离不开一个钱字,这里要用钱,那里也要用钱,入不敷出啊。”


    朱榑最近手头还算充盈,但是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始终让他感到不安。


    “小黑,你去探查一下黄河盐矿、盐湖,有的话汇报上来,把具体的位置也标注一下。”


    朱榑本来就是治理黄河的主指挥官,他辛辛苦苦去治理黄河,不可能一点油水也不捞。


    这其中最大的利润自然就是黄河沿途的盐矿、盐湖了。


    这些关于盐的生意,民间不敢经营,但是他可是皇室,只要得到朱元璋的允许,这些盐湖就是他的小金库。


    无论哪朝哪代,盐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这东西可不仅仅能够致富这么简单。


    在安排了手下的人去黄河探查盐矿后,朱榑便走进了皇宫,找到了工部尚书秦奎。


    上一个工部尚书薛祥,因为受到胡惟庸案的牵连,直接被抄家斩了,秦奎作为薛祥的下一任,他可谓是兢兢业业地在干活。


    “秦大人,之前陛下说的连发火铳量产事宜,进行得怎样了?”


    朱榑也不多废话,上来就问连发火铳的量产进度。


    “军器局那边,已经在生产了,第一批已经赶制完毕,总共两百支,配备火药一万斤。”


    秦奎对于这些东西显然了解得非常清楚。


    “第二批的生产材料还在运往京师的路上,应该不到七日就能完成第二批的制作。”


    说话的是秦奎旁边的下属单安仁,他是虞衡司的负责人。


    工部下设四个司,虞衡司就是这四个司当中最重要的核心,军器基本都是这个部门在生产。


    “单郎中,可否带我去军器局看看。”


    朱榑也没再和秦奎多做交流,喊上了单安仁,准备去一趟火器局看看具体情况。


    众所众知,在检查工作的时候,尽量不要喊上领导,要想真正的了解情况,直接和下属部门的负责人对接是最有效的办法。


    秦奎也看出了朱榑的意思,退到一边不再做声。


    “越王殿下这边请。”


    说罢,单安仁便带着朱榑前往了军器局。


    军器局由工部直属,但受虞衡司的监管,里面进行军器制作的都是世袭的军匠和征调的民匠,手艺功夫都是一等一的。


    “为了完成这批连发火铳的制作,我们虞衡司从苏州、杭州等地又召集了百余民匠人,只为加快进度。”


    军器局里,工匠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赶着工,单安仁边走边为朱榑做着介绍。


    朱榑环视整个军器局,这里虽然不像后世那些流水线工厂一样有着大量的机器进行协助工作,但看规模其实已经大差不差了。


    这里有好几个大型熔炉、木车床、相应的木匠、铁匠用具一样也不少,很是精良。


    “如果有这样的条件,那弄一把后装步枪应该也没有问题,就是磨一根膛线太麻烦。”


    “这玩意的精度太高了,以大明的模具技术,怕是很难做到后装步枪的量产。”


    朱榑大量了许久,心里的想法不由冒了出来。


    连发火铳的成功让他对于大明的工艺水平有了一定的自信,这些工匠或许真的能够创造奇迹。


    “单大人,我这里有一份图纸,是根据咱们大明士兵使用的火铳改造而出的,不知道能不能造出来。”


    “我想试一试。”


    巡视完整个军器局,朱榑突然开口对单安仁说道。


    “这自然是可以。”


    单安仁不由感到一阵诧异,这离造出连发火铳才多久,朱榑居然又有了新的点子?


    “喊几个老工匠过来,本王亲自绘制图纸,让他们来看看能不能造出来。”


    说罢,朱榑直接找了一个工具台,顺手拿了台上的油纸,开始进行绘制。


    匠人们见状也都停下了手中的事,围过来。


    “这就是发明连发火铳的越王殿下吗?他好年轻啊。”


    “看他绘制图纸的手法,似乎很娴熟啊。”


    “这是一柄鸟铳……不对……”


    匠人们惊奇地看着朱榑起笔绘制图纸,口中惊叹连连。


    “这种枪具的原理,实在精妙!”


    “就是那管子,若是发射弹丸,如何能够保证精确度?”


    匠人当中都是懂行的,后装步枪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通过底火碰撞,将子弹发射出去。


    但子弹这个概念在这个时代实在太过超前,他们无法理解这东西怎样发射出去。


    “发射的东西不是用到鸟铳用的弹丸,而是一种纸壳子弹。”


    说罢,朱榑将子弹的结构也画了出来。


    大明要想造出铅制子弹那工艺还至少差了三四百年,但是纸壳子弹却是能够实现的。


    也就是用宣纸包裹弹丸、火药,装入弹夹当中,每个弹夹大约五六颗便足够,确保不会因为受潮、腐烂而导致发射失败。


    朱榑已经尽自己的可能,结合自己的认知,将后装步枪的概念结合明朝的火器融合到一块。


    但尽管如此,这图纸上面的大部分零件的制作,依旧让这些匠人们感到头疼。


    “如何,这枪,你们能造出来吗?”


    朱榑抬头看向四周。


    周围的匠人师傅们一脸凝重,都在思索。


    “越王殿下,这种火器的制作工艺相当之难。”


    “尤其是这一块,要想我们用手工去磨,怕是要用十几个时辰。”


    一个匠人指着膛线的部分,为难道。


    “对,这是这把火器最难的部分,这东西叫做膛线,解决了膛线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你们先尝试去手磨膛线,完成后,再去尝试制作膛线磨具,看精度能达到多少。”


    朱榑也没指望这些匠人一次性就能把后装步枪给造出来,走一步是一步。


    “这火器的威力,恐怕不是咱们大明的那些火器可以比拟的。”


    单安仁是个懂行的,他祖辈也都是匠人,他也看出来了这图纸上绘制的东西,绝对是一柄绝世杀气。


    若是制作完成,恐怕足以将淘汰掉整个大明火器部队使用的鸟铳、三眼铳。


    当然,前提是要造得出才行。


    “就这样吧,你们尽力去造。”


    朱榑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便离开了军器局。


    实际上,他还有许多厉害的武器图纸并没有拿出来,譬如手榴弹等爆破式炸弹。


    这些东西都是他留给自己的军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