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工序复杂
作品:《穿成农妇,我带着三个状元杀疯了》 沈青禾把这个丑疙瘩先洗了洗,就开始削山药皮。
不过她削皮的时候很注意,根本不敢让皮肤接触到任何一点魔芋肉。
最后实在是没有手拿的地方了,她就摸出一块帕子,用帕子垫着手。
一个魔芋刚削完,花嫂子的男人江石头就帮着苏明允端石磨回来了。
苏临苏照带着盘盘也跟在后头。
江石头人如其名,跟石头一样沉默寡言,进了院子,放下磨就走了。
沈青禾只来得及打了个招呼。
然后,她就发现苏明允的脸色不太好。
沈青禾就让苏临苏照带着盘盘进屋去吃树莓,她则是悄悄问了句:“怎么了?”
苏明允却摇头:“没怎么。”
然后就岔开了话题,只问沈青禾接下来做什么。
沈青禾让苏明允去找点碱面。
要做魔芋豆腐,碱面是必须要的东西。
苏明允应一声,转身又出去了。
他一走,苏临苏照从屋里出来后,苏照就凑过来,小声跟沈青禾说:“娘,爹先去的大伯那边借石磨。”
整个村里,以前条件最好的,就属苏明允他们这一大家子。家里的东西也是最齐全的。
甚至还有两头耕牛。
但现在么,分家产之后,家里条件最好的,就是苏明允的亲大哥家里了。
他家的各种农具,东西也是最齐全的。
苏明允过去找他,也挺合理的。
而且估计苏明允不管怎么样,还是觉得大哥始终是大哥吧。
但现在看来,应该是碰了一鼻子的灰。
沈青禾虽然没看到全过程,但猜到了。
苏临抱着盘盘,轻哼一声:“看不清形势。”
沈青禾:……嘴这么犀利不好吧。但说得可真对啊。
但她还是一巴掌糊过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们爹那是当局者。”
顿了顿,她看了一眼苏临苏照,还是说了句:“以后不管怎么样,你们要记得你们之间的兄弟情分,莫要因为一些事情离了心,太生分。”
“将来娶妻,也别找那太计较爱占便宜的。找个宽厚些的,明事理的。”
这样一番话,直接就给苏临苏照弄得怪不好意思。
倒是盘盘说了句:“不生分!我们好!”
这个小人精,居然听懂了。
沈青禾亲了亲她的小脸蛋:“对,我们是最最要好的人啦!”
苏临苏照也跟着使劲儿点头:“对对对,我们天下第一要好!”
两兄弟默契地对视一眼,谁也没有提起苏明允。
嗯,和他真的称不上第一要好!
沈青禾又跟三兄妹讲:“如今关系处到这个份上,虽然那是你们大伯,但却已经不如外人了。人家不待见咱们,咱们也少往人家跟前凑。”
苏临苏照猛点头。
盘盘奶声奶气:“不凑!”
沈青禾又忍不住亲了亲她的小脸蛋:哎呀,小娃娃可真可爱啊!哪里都可爱!
苏临忍无可忍把盘盘抱走:“亲多了脸上容易长癣!”
沈青禾:……我怀疑你是吃醋不是为了保护妹妹。
不一会儿,苏明允回家来,手里端着一竹筒的碱面。
很干净。很白。
沈青禾很满意。
接下来,沈青禾就让苏临苏照看着做饭,然后自己则是把魔芋剁碎。
又让苏明允把洗好了的磨盘组装好,准备磨魔芋碎。
将魔芋碎用木勺舀到磨盘孔里,然后一手推磨一手加魔芋碎和水,从最开始的有点忙乱,到后头越来越得心应手后,沈青禾果断撵了苏明允也去做饭。
魔芋经过石磨的研磨之后,就变成了细腻的魔芋浆。
这些浆被沈青禾用陶盆接住。
等全部磨完,沈青禾就准备进行下一步了。
苏照跑过来看了一眼那一盆黏糊糊的东西,有些嫌弃:“好像鼻涕啊!”
沈青禾:……不会形容你就别形容啊!
本来如果要口感更细腻的话还要过滤一遍的。
但考虑没有橡胶手套,沈青禾就很干脆地省略了这一步——自家吃,先试试!成功了再搞精细一点!
不过滤,下一步就直接是把碱面加水,兑成碱水。
然后一面搅拌魔芋浆,一面缓缓加入碱水。
碱会让魔芋里的葡甘聚糖凝固成型。
这就是做魔芋豆腐最核心的原理。
在这个加碱水的过程里,一定要一直快速而用力地搅拌魔芋浆,且得是一个方向,这才能保证葡甘聚糖和碱的充分反应。
沈青禾搅拌了一会儿,慢慢感觉手底下的阻力越来越大,到最后几乎要搅不动了。
这个时候,沈青禾就知道这是该下一步了。
下一步是最简单的,直接就是静置,让它自己彻底成型。
沈青禾用竹片将陶盆里的魔芋糊糊面上刮平,就放在那儿让它自己凝固,她则是洗手准备吃饭。
今日晚饭很清淡,鸡汤粥,还有凉拌折耳根,不过一人加了一个杂粮饼子。
这个饼子还是早上贴的。
本来该带到山上去吃,结果沈青禾忘记装背篓里带上山了。
所以就只能这会儿吃。
杂粮饼子很有韧性,嚼着也有点粗,但没人嫌弃。
毕竟,十几天之前,还是吃不饱的日子呢?现在能吃饱已经很好了。
苏明允吃了两个饼子,喝了一大碗粥。
看样子是真饿了。
不过,沈青禾也觉得苏明允已经又把自己开解好了——毕竟胃口都没被影响。
苏明允放下碗,跟沈青禾说起了自己看到的事情:“我在咱们屋周围看见耗子了。粮食那么放着不行。”
沈青禾大吃一惊:“耗子都招来了?!那先把粮食挪个地方!不然两天就能偷走好多!”
她是真忘记这个事情了。
毕竟,耗子已经好多年都没怎么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了。
灭四害的效果实在是很显著的。
不过,对付耗子也有好办法,沈青禾皱眉问苏明允:“那咱们是养一只猫,还是直接弄个粮仓?”
不同于北方,这边西南地区雨水多太阳不够强,所以地窖是很容易潮湿的。
因此沈青禾就没提地窖。
但她记得,小时候几乎家家都是有粮仓的。
最小时候是泥夯的,木头的,再后来有砖砌的,再后来,就全是不锈钢皮的。防水防潮不生锈!
至于现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