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杨大儒认定沈星瑶抄诗
作品:《夺我气运当皇后?重生我直接造反》 好在沈汐颜面前的小二已经回神。
他拿起面前的宣纸,两手打开,哗啦一下。
便将沈汐颜的字,对着两位大儒的方向展开。
而原本气势汹汹走来的沈清和,就停在白纸黑字三步之外!
只见那墨色渗纸三分而笔锋不散,猛然间如游龙跃出,呼啸而来。
沈清和定是见过沈汐颜字迹的,隐约记得俊秀工整。
在他心中,女子读书写字,不过是为了明事理、长见识。
所以即便是从前兄妹关系亲厚,他也不曾关心过沈汐颜功课如何。
“这字……这字……”
此时却彻底被眼前的字,震惊得哑口无言。
而厅堂里的其他人,也都没想到,宣纸展开,见到的竟是这样一幅惊世之作。
啪啦!
青瓷站碎裂声传来,竟是端着茶盏的杨大儒,失神之际失手打翻。
如此声响却并没有引来其他人侧目,所有人皆不可置信的看着那笔墨。
“世子请让让,让老夫好好看看。”
郑大学士挥着手,喃喃道,因为沈清和阻拦根本就无法看全。
而沈清和似是在这声提醒中回神。
面色复杂地走向一侧。
“好字!字与字似争似让,行与行若即若离。这满纸气韵,书写者分明是胸中有万里江山!”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
而沈汐颜也没想到,郑大学士竟这般一针见血。
重生归来,虽只有短短的十多日,但她的心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好在她身为女子,这句点评并不会引起其他人多想。
见郑大学士不吝赞美之词,杨大儒也搓着手走了下来。
“好好好,敢问小姐是哪家贵女?师承何人?”
杨大儒见这少女年岁不大,没准教她书法的老师也还年轻。
收不得女徒弟,直接将她师父收了不就行了?
不过,又看了眼跟前的字,想来徒弟有这水平师父更了不得。
也是这一眼,杨大儒才越过书法本身,看向宣纸之上的字。
“竟是……《春江花月夜》?”
杨大儒目瞪口呆,却上前一步凑得更近了。
经杨大儒提醒,众人这才看清,这贵女书写的正是刚刚那首诗。
“好字配好诗!妙,实在是妙不可言!”
“如此大气的字,配上意境高远的《春江花月夜》简直是妙笔生花。”
旁人没发现异常,可是杨大儒凑近了,看这副书法的笔锋,瞬间便想到了家中书房的那份诗册。
他无比震惊地看着眼前的少女,却见她似有所感,遥遥望来。
眼眸清亮如一湾冷泉,直视着他惊讶的眼神,微微点头。
可这样寻常的动作落在杨大儒眼里,却将他震惊当场。
这少女是承认,诗册出自她之手?
那她必定是知道,做出那些诗的人都是谁!
杨大儒之所以不怀疑,《春江花月夜》是沈汐颜所作。
那是因为诗册扉页上,除了请他们半年内不能公之于众。
还有一条便是写明了,诗册乃是收录他人所作。
杨大儒这一幅惊讶模样,落在郑大学士眼里,便是以为他生了收徒之心。
说实话,郑大学士之所以每年诗会都参加,其实不是如外界传说那般眼高于顶。
而是他实在是没有见到,能令他心动之人。
今日看到这幅书法,他心神震荡,乃是因为在这上面竟看出了三分熟悉。
若这书写之人是个男子,不论对方是何身份,他郑佑凌都会收入门下。
可问题是对方是个女娃娃,这事就……可惜了!
沈星瑶站在人群中,原本脸上的笑再也挂不住。
一双杏眼恨不得将沈汐颜千刀万剐!
她不懂书法,却从众人的反应猜得出,这副字必定是写得不错。
尤其是这上面,写的正是自己刚刚当众作出的《春江花月夜》。
这样一首旷世绝句,哪怕配上平平无奇的字,也会锦上添花。
想到沈汐颜厚颜无耻,学自己来诗会就算了。
竟然还不要脸地写下自己的诗,沈星瑶就恨得咬牙切齿。
不过,想到接下来还有两轮诗会,她缓缓突出一口浊气。
不过是一副字罢了,谁不会写?
可是能流传千古的诗,她沈星瑶一场诗会连作三首。
她不信这份荣耀和风光,只几个大字能抢走!
而同样为沈汐颜的字感到意外的还有太子。
他实在是没想到,沈汐颜那般柔婉温顺的性子,
竟然能写出这样一手肆意张扬,笔锋成熟的书法?
尤其是,前面那张浓墨挥舞的笔墨背后,隐隐站着的纤细高挑的紫色倩影……美得惊心动魄。
太子心中复杂却对上了沈星瑶的眼眸,他赶紧别开眼,出声道:
“咳咳,两位大儒,这第一轮已经结束,不知两位心中,哪首诗能拔得头筹?”
随着太子的话问出口,站在厅堂中的人这才缓缓朝着自己的座位而去。
两位大儒都是见多识广之人,虽说今夜出了好诗又见了好字。
但那份淡定还是与生俱来的。
郑大学士年长些,先开口道:
“诸位今夜的诗句皆不俗,而其中《春江花月夜》在老夫心中是当之无愧的绝句!”
郑大学士的肯定,算是将这首诗和作诗之人,彻底推上了大舞台。
只是杨大儒听到郑大学士的话,飞快地扫了一眼对方。
眸色一转:
“诗是好诗,可我觉得只有那副字配上这首诗,才是真正的相得益彰。”
太子闻言心中一跳,这诗会评的都是诗,至于后面设桌案不过是锦上添花。
现在听杨大儒的意思,竟是沈汐颜跟沈星瑶在第一场比试里,打了个平手?
不等太子开口,杨大儒扬声道:
“刚刚那位小公子不是说,三轮皆会下场吗?不如稍后再说!”
“至于这位贵女,干脆你也留在场中吧!”
他是有私心,他不相信这里有巧合。
而在杨大儒的心里,显然后面那诗册的主人,才是值得信的。
至于那口口声声说《春江花月夜》,是他临场所作的少年。
在杨大儒心中,已经打下了‘剽窃者’的标签。
太子对此倒是没有意见,于是开口道:
“也好,这第二轮,就由杨大儒出题!”
杨大儒心中一动,立刻便想到了诗册上,另一首叫他叹为观止的诗。
他状似无意,扫了眼沈星瑶,朗声道:
“第二轮,便以‘梅花’为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