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沈星瑶作《春江花月夜》
作品:《夺我气运当皇后?重生我直接造反》 而太子在沈汐颜上场前,已经越过人群认出了她。
只是遥遥对上她那双清冷的眸子时,心头一震。
从上次公主府之后,短短十多天。
不过两面,却明显能感觉她整个人气势大变。
像今日这样的场合,若是从前她不会出现,更不可能这样走到人群中间。
在太子的心中,他那个未婚妻貌美如花、身份出众,但也仅此而已!
“殿下,这是沈大姑娘?”
他身边的侍卫小声问道,显然也是没想到。
太子见沈汐颜虽戴着面巾,可自己身边的下人都认出她来了。
保不齐还会有其他人认出来。
今日她上场若是出丑了,那丢脸的可不止永昌候一家!
想到这,他眼底刚刚升起的那点惊艳,瞬间化为了埋怨。
许是见到有贵女上前,其他青年也不再犹豫,朝着另外几个空座而去。
“反正有人垫底,我们的字便是再差,也是经过十多年的锤炼,各方面不会比一个年轻贵女差。”
这是几乎所有人的心声,他们只淡淡扫了眼沈汐颜便开始研墨。
而沈汐颜根本无视其他视线,先是将袖口挽起。
露出一小节皓腕,舀一勺清水在砚台,再拿起墨锭,素腕轻悬,徐徐推磨。
其他没有下场的青年,见到这一幕,不禁夸赞起来。
“这是哪家贵女?不说一手字写得如何,这一套动作倒是唯美至极。”
“难怪古人都追求,红袖添香,果真令人心生向往啊!”
都是青年人,又喝了几杯酒水,话匣子打开,难免开始调笑起来。
开口的正是兵部尚书幼子,李延年。
他话音刚落,身侧的青年赶紧笑道:
“延年兄最近不是正在说亲?等下不妨打听一下这是哪家贵女?”
诸如此类的调笑声不断,太子端坐堂上自然听在了耳中。
想到沈汐颜身为未来太子妃,这般抛头露面实在不合礼仪。
又想到几日前,在镇国公府,他亲眼看到她跟九皇叔亲密。
更觉得心中烦躁、如鲠在喉!
好在太后寿宴上早就做了安排,等那日之后他便名正言顺地退婚,另选沈星瑶。
思及此,太子不再注视沈汐颜,而是将目光转向厅堂中央,看起来娇小柔弱的沈星瑶。
却见她站在一众,皱眉凝思的青年中,巴掌大的小脸上全是自信。
刹那间,太子觉得,从前她那不够出色的五官。
仿佛瞬间染上了三分英气,七分俏丽。
他对沈星瑶接下来的表现很期待,再也分不出一点注意力给后方的沈汐颜。
恰在这时,那香炉中的香燃烬。
杨大儒的书童站出来,扬声道:
“时间到!接下来请诸位,以‘江月’作诗。哪位先来?”
题目倒是不难,难的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一首能兼顾意境、辞藻,又对仗工整的诗句。
时间已经到了,由不得众人耽搁,便一个接着一个,将口中诗词念出。
却多是平平无奇,坐在高位的两位大儒,也只点了点头,连一句评语都没有给出。
显然是还没有,令他们满意的作品。
直到沈清和,将一首五言律诗念出,场中为之一静:
“江月澄秋水,浮光净客心。
摇波千顷白,涌雪一痕深。
孤舟凝夜气,渔火照寒襟。
欲掬清辉满,遥寄故园音。”
沈清和不愧是京中有名的才子,此诗一出。
顿时将前面的那些,衬得只剩下‘工整’这一个优点。
一直没开口的郑大学士,摸了把胡须,漆黑的眼眸中,透出浓浓笑意。
“不错,本诗紧扣‘江月’之题,通过‘浮光’、‘摇波’等词勾勒动态月色,又以‘孤舟’、‘渔火’点缀人间气息。”
“短短一炷香时间,所做之诗,能兼顾这么多的意境,实在不凡!永昌候世子,果然名副其实!”
能得郑大学士如此夸赞,在场的所有人,都以羡慕或崇拜的眼神看向沈清和。
而他之面带浅笑,拱手行礼。
“多谢大学士夸赞,小生愧不敢当!”
而此时,场中唯一还没有念出所作诗词的,就剩沈星瑶了。
察觉的众人的眼神,她勾唇浅笑,缓步超前走了三步。
来到了窗口,而外面正对着的正是东湖,东湖湖水,汇入江河。
所以,在听到‘江月’为题时,沈星瑶几乎就要笑出声来。
若说作为一个通古博今的现代人,哪首诗传承千年,最叫人惊艳?
那必定要数,以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了!
沈星瑶站在窗前,看着东湖之上,三三两两画舫,悠闲滑过。
淡淡开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静!
整个厅堂里,明明坐满了人,却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无比震惊的看着那小少年。
许久之后,也不知道是谁,喊了句:
“好诗!”
这句却顿时将寂静的厅堂炸响!
便是郑大学士也面露欣喜和激动,他在凝视着那临窗少年片刻后,转向一旁的杨大儒。
毕竟两人年岁最大,定是最能体会出这首诗的惊艳之处。
谁曾想,杨大儒震惊是震惊,只是一张脸像是便秘似的。
一副有话想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模样。
憋了许久,才来一句:
“这位小公子,这诗会的规矩,可是要现场作诗!”
已经走到人群中的沈星瑶,当然想到,这首诗念出来后。
会有人怀疑可能是谁往日所作,所以此时面对杨大儒的追问,毫不犹豫,一脸傥荡道:
“在下当然知道!这首诗确实是方才,小生看到窗外东湖之景,有感而发!”
此言一出,本就喧闹的厅堂中,更热闹了三分。
原本众青年,是等着两位大儒点评之后,再抒发心中所感。
此时,见那小少年,自信满满回答杨大儒的问题,再也忍不住溢美之词。
“竟看了眼东湖夜景,便做出如此绝句?实在是了不起啊!”
“这首《春江花月夜》我敢肯定,今夜之后必定会传扬天下!敢问这位公子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