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风云变幻
作品:《破婚事爱谁要谁要,我嫁纨绔赢麻了》 “年轻就是好啊,想当初朕也曾经这样年少轻狂过。”
宣盛帝的眼睛再一次失焦,仿佛真的穿过明黄的帐顶看到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
待朱红喜将宣盛帝扶起,宣盛帝这才清咳了几声,说起正事来。
“一会儿就让朱红喜拟旨,将小十封为太子,封你为摄政王,你可还有其他提议?”
此时的宣盛帝形容枯槁,脊背佝偻,鬓上甚至还多了许多白发,瞧着长老不已,完全没有了半年前那股浑然天成的帝王之气。
“并无,一切按照你我之前说好的来。”
顾昀庭不甚在意,面色淡然的望着龙榻上的宣盛帝。
“看到朕如今这副模样,你可开心了?”
宣盛帝有气无力的同顾昀庭说着话,眼皮瞧着有些沉重,眨呀眨的抬不起来,仿佛下一秒就要毫无征兆的睡去一样。
“你要我说实话还是假话?”
顾昀庭有些玩味,他倒是第一次见宣盛帝这般脆弱的一面。
“自然是实话,难道你还想欺君不成?”
宣盛帝的话连不成句,说一句话要被咳嗽声分割成好记几段,听得顾昀庭有些难受。
“皇兄说笑,其实我看皇兄如今这样内心完全没有一刻是波动的。因为我觉得今日种种都是往日你自己亲自种的因。”
“年轻时对子女们过分苛责,要求严苛。瞧着的确是一副严父的样子,可你从未在子女的角度为他们考虑,只管经营自己在外人面前的形象。”
“大皇子不就是因为你那所谓的自尊和面子才丧生的吗?当年的大皇子是多么乖巧可爱的孩子,就因为你的一句太过平庸,他就拼了命的想要在你面前证明自己。可惜,他本就天生体弱,那时又是深秋,熬了几夜身子就那样垮了。我记得大皇子当年比我还稍年长一岁,可他那时却看起来比我成熟得多。”
“你若稍用些心,也不至于不知道大皇子还在病中你还说那样的话。都是同龄人,我知道他的想法,他从小就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他表面上看起来是同其他人没有两样,那你是没看见他在你说他平庸后眼里那一闪而过的失落和伤心。”
远处在案前奋笔疾书的朱红喜听到顾昀庭的话额头上的汗都下来了,他此时还不能停,否则他就算是殿前失仪也得上前将顾昀庭的嘴堵上。
“你说的这些朕何尝不知道?可这么多年又有谁知道朕心中的苦楚。”
“大皇子是朕倾尽一切培养的孩子,可他却天生体弱,朕也想成为一个人人称赞的好父亲,当时朕太想被朝堂上的那群人肯定了,这才想着鞭策下一代。”
“可你完全没有考虑大皇子愿不愿意,你只拿他当成展示在众人眼前的物品,用来展现自己的才能。可那些夸赞声背后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是假意?这些你可知道?不止大皇子,当年大公主不也是因为你的愚蠢才陨命的吗?就因为她的行为无状,太像男孩子了些,你就让宫人体罚她,就算是皇后娘娘求情大公主依旧挨了不小的罚。就因为这样,她才偷偷跑到我那儿去同我哭诉你的无情,那时我还安慰她说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好。可第二日她就落了水,从此再也不用承受你的棍棒教育。其实他们也算是解脱了,有你这样严格的父亲,他们真就是死了才算是真正的解脱。”
顾昀庭言辞激烈,本以为宣盛帝会气的背过去去或者将他赶出来。
让顾昀庭万万没想到的是宣盛帝竟双眼紧闭,两行清泪自沧桑的颊边滚过,仿佛真的在忏悔一般。
“大皇子和大公主是朕和皇后的孩子,朕怎能不心疼,可那时朕只是无心之失,哪知道那一见能是永别。”
宣盛帝最心疼的还是大公主,记忆中那个小小的女童,跌跌撞撞的跑来,欢欢喜喜的让他伸手。他应言伸出手来,下一刻不成样子的稀软的糕点放在手心,彼时还是皇子的宣盛帝的心里别提有多熨帖。
“爹爹吃,吃糕糕。”
大公主软糯的嗓音在宣盛帝那混沌的脑中响起,他不自觉的笑了笑,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刻。
可是,那些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若大皇子还在,定不会将他这个父皇逼到这个境地,若大公主还在,她也定不会让他独自在这清冷的寝宫里孤独的待着。
可惜,没有如果。
“皇上,圣旨拟好了,请您过目。”
朱红喜此时都快成了一个汗人,双手微微颤抖的将没有改玉玺的圣旨给宣盛帝看。
宣盛帝费力的抬了抬手,擦了擦脸上刚留下的泪痕。
再睁眼是眼中尽是清明之色。
“嗯,表述明白正确,拿去盖印吧。昀庭啊,朕老了,再也不能对你们母子不利了,待朕走后,就将余氏和沈氏接回来吧。莫要让她们等久了。”
顾昀庭闻听此言眼睛都瞪大了,原来宣盛帝知道了余太嫔没死的事,可他不能入了他的套。
“皇兄怕是真糊涂了,余太嫔早已下葬,尸身还在皇陵处,何时同我一起去了望城了?”
顾昀庭故作疑惑。
“莫要演了,你我二人都到了这部田地了,就不要藏着掖着的了。朕也是后来才知道余氏还活着的,可那时你们早已到了望城,朕也不好动手。再说朕也知道了余氏在你身边过得好,朕就放心了。这么多年的执念,到老了也该放下了。”
二人相对无言,枯坐了许久,顾昀庭终于起身走了出去。
顾昀庭前脚进府,后脚册封摄政王的圣旨就跟着到了府里。
接到消息的朝野上下瞬间炸开了过。
各方势力都不理解为什么忽然爆冷,一个年仅五岁的幼子能当太子,而在朝多年的两个皇子却只能干看着。
三皇子党和五皇子党的人纷纷上折子抵制宣盛帝的此次决策,可那一封封折子递上去仿佛石沉大海一般没了音信。
等了几日,六部尚书等不了了,直接到勤政殿外想要求见宣盛帝,可无一例外都被拦在了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