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孤儿寡母求生存

作品:《全族!供我科举

    刘氏踮着脚,将最后一件粗布短衫晾在竹竿上。那衣裳袖口磨出了毛边,补丁摞着补丁,在烈日下像面残破的旗帜。


    十五岁嫁到白湖村,已经生过两个小孩,但都夭折了。才二十岁的人,原本圆润的脸颊凹陷下去,显得那双杏眼格外大,却没了往日的神采。她抖开一件小儿衣衫那是思齐的,袖口已经短了一截,露出线头。


    "思齐又跑哪去了......


    "她喃喃自语,声音轻得被风吹散。


    自从丈夫死后,这孩子就变得格外安静。常常一个人坐在门槛上发呆,眼神深沉得不像个两岁孩童。有时候半夜醒来,她会看见儿子睁着眼睛望着茅草屋顶,那目光里闪烁着她看不懂的东西,像是......像是在思考什么深奥的问题。


    想到这里,刘氏鼻子一酸。她抬头望向院墙外那条通往娘家的土路,眼眶又红了。三天前,她背着思齐回了趟刘集村。一进门,母亲就拉着她的手哭:


    "我苦命的儿啊......


    "三个哥哥围坐在堂屋,两个姐姐也回来了。本该是温暖的团聚,却让她如坠冰窟。


    "小妹,


    "大哥刘大山搓着手,黝黑的脸上堆着笑,


    "你家那五亩水田,可不能荒着。


    "


    "就是,


    "三哥刘三河接话,


    "肥水不流外人田,给自家人种最妥当。


    "母亲拍着她的手背:


    "女儿啊,让你哥哥们种,交完税后收成四六分,你拿四成,够你们娘俩嚼用了。


    "


    她当时如遭雷击,耳边嗡嗡作响。四 六 分?租给村里族人都是,刘氏拿六成,族人拿四成,自家亲哥哥反倒是他要六成只给我四成!


    "娘!


    "她声音发抖,


    "思齐还小,可那田是大柱留给他儿啊!


    "


    "两岁的娃娃懂什么田产?


    "二哥刘二海冷笑,


    "等他能扛锄头,地早荒了!


    "她看向父亲,那个曾经把她扛在肩头摘枣子的男人,此刻却蹲在门槛上闷头抽烟,一言不发。


    一滴泪砸在手中的小儿衣衫上,裂开一片深色的痕迹。刘氏猛地回神,慌忙用袖子去擦,却越擦越湿。就在这时,院门


    "砰


    "地被撞开。秦怀仁气喘吁吁地冲进来,满脸通红:


    "大柱家的!大喜事!你家思齐被秀才公收下做学生了!


    "


    刘氏手中的木盆


    "咣当


    "一声掉在地上,溅起一片水花。她呆呆地站在原地,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个字。


    "是真的!


    "秦怀仁激动地比划着,


    "那孩子在私塾外头听了一会,就把《三字经》从头到尾背了二十多句!秀才公说他是文曲星下凡,当场就收下了,还免了束脩!


    "


    刘氏的眼泪突然决堤而出。她双腿一软,跪坐在泥地上,粗糙的双手捂住脸,肩膀剧烈地抖动着。这一个月来的委屈、恐惧、绝望,全都化作了滚烫的泪水,从指缝间汹涌而出。


    "我儿,我苦命的儿......


    "她哽咽着,声音支离破碎,


    "你爹在天之灵可以瞑目了...


    "秦怀仁站在一旁,手足无措地看着这个崩溃的妇人。过了好一会儿,刘氏才渐渐平静下来。她用袖子抹了把脸,撑着膝盖慢慢站起来,腰背竟比往日挺直了几分。


    "怀仁叔,


    "她的声音还带着哭腔,眼神却变得坚定,


    "劳烦您回去告诉秀才公,我刘氏就是做牛做马,也会报答他老人家的恩情。


    "


    秦怀仁点点头,正要转身离开,院门外却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


    "你要干什么,弟妹你怎么哭了,是不是他做了什么?


    "一个粗犷的男声传来。刘氏抬头,看见大伯子秦大安扛着半袋粮食站在门口,浓眉下的眼睛狐疑地在她和秦怀仁身上来回扫视。


    秦怀仁连忙摆手:


    "大安别误会!我是来报喜的!思齐那小子,被秀才公收下做学生了!


    "


    秦大安黝黑的脸上闪过一丝诧异:


    "两岁的娃娃能读什么书?


    "他放下粮袋,拍了拍手上的灰,


    "莫不是秀才公图谋不轨......


    "说着,目光在刘氏身上打量了一圈。


    刘氏顿时涨红了脸。她才二十岁,虽然粗衣陋服,却掩不住青春的身段。丈夫刚走一个月,就被人这样揣测,羞愤得指尖都在发抖。


    "大哥!


    "她声音陡然拔高,


    "您这是要逼死我们母子吗?


    "


    秦大安被噎住了,讪讪地摸了摸鼻子:


    "我这不是......


    "


    "娘!娘!


    "一阵欢快的童声打断了他的话。众人回头,只见秦思齐小小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喜悦,跌跌撞撞地奔向母亲,一头扎进刘氏怀里。


    刘氏紧紧抱住儿子,


    "思齐,


    "秦大安蹲下身,尽量放柔了声音问道,


    "你真拜秀才老爷为师了?怎么做到的?


    "


    秦思齐从母亲怀里抬起头,眨着乌溜溜的大眼睛:


    "我就背《三字经》给爷爷听,爷爷就让我以后去旁听啦!


    "说着,他奶声奶气地背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秦大安震惊地张大嘴,脸上的横肉都在抖动。他下意识后退半步,两条腿一软,差点跪下去,幸好扶住了墙。这哪是两岁孩童?分明是文曲星下凡啊!


    "我...我这就回家拿钱!


    "他结结巴巴地说,


    "供、供你读书!


    "秦怀仁连忙摆手:


    "不用不用!秀才公说了,思齐年纪还小,先旁听着,不要束脩!等大些能拿稳笔了再说。


    "


    刘氏抹了抹眼角:


    "全凭秀才公做主。怀仁叔,麻烦您回去说一声,我们母子感激不尽。


    "


    秦怀仁点点头离开了。院子里一时安静下来,只剩下几只麻雀在枣树上叽叽喳喳。秦大安搓着手,黝黑的脸上显出几分尴尬:


    "弟妹,那个田的事......


    "


    刘氏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瞬。她将思齐往怀里搂了搂,声音低了下去:


    "大哥,我们家的地,一定要留给思齐。您之前说的六四分......就六四分吧,只要够我们娘俩糊口就行。


    "


    秦大安叹了口气。他有自已的田要种,实在腾不出手来帮弟媳。村里那些纷争他见得多了,谁把谁家的水放了,谁往谁田里扔泥巴了,为了一垄地能打得头破血流。


    "村长怎么说?


    "他问。刘氏摇摇头:


    "还没去。我打算下午带思齐去一趟。


    "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一阵咳嗽声。三人回头,看见村长秦茂山站在那儿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听说你们找我?


    "秦茂山的声音不疾不徐。刘氏慌忙行礼:


    "村长,正打算下午去拜访您。


    "


    秦思齐乖巧地行礼:


    "村长爷爷好。


    "秦茂山眼中精光一闪,捋了捋胡子:


    "好,好。你们决定好了?田怎么处置?


    "


    刘氏咬了咬唇:


    "交由族人种,交完税后我六分,族人四分。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


    "思齐还小,以后还请您多照顾。


    "


    "应该的。


    "秦茂山点点头,


    "都是同村人,互相帮衬是应当的。


    "


    秦大安插话道:


    "我侄儿现在被秦秀才收做学生了,以后更要麻烦村长多照应。


    "


    秦茂山明显一怔:


    "秦秀才?我爹?


    "他眉头皱了起来。


    "


    刘氏刚要解释,秦茂山已经摆摆手:


    "罢了,我正好要去找我爹问些事。田契的事就这么定了,明日我让秦老四他们来签契书。


    "


    说完,他拄着拐杖转身离去,背影挺拔如松。等人都走了,刘氏才长长舒了口气,整个人像被抽走了筋骨,软软地靠在枣树上。秦思齐仰起小脸,看见母亲眼角又渗出泪来。


    "娘......


    "他伸出小手,笨拙地替她擦泪。刘氏一把抱住儿子,将脸埋在那小小的肩膀上,无声地哭泣。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此刻,怀里的这个孩子,是她全部的希望。


    秦思齐轻轻拍着母亲的背,目光却越过她的肩膀,望向远处秦茂山离去的方向。那双属于孩童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