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三国——曹操篇

作品:《历史:从盘点华夏十大帝王开始

    (三国篇大都以《三国演义》为主,也没啥人看过《三国志》,我自己也没看过,就不写了)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多少人在少年时壮志满怀,要做那天下第一人!


    却随着时间的蹉跎,逐渐泯然众人,或逐渐迷失本心。


    人们都说屠龙者终成恶龙,谁又能知道他一路上的颠沛流离。


    就像那位立志要做大汉征西将军的少年,最后变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贼臣’】


    西汉初期。


    “东汉?这不是刘秀那孩子建立的大汉吗?末年?又要亡啦?”刘邦眉毛一挑。


    他都不记不清大汉已经亡了几次,总之是挺多次的。


    “没想到乃公随手搓出来的玩意能这么命硬!”


    “归根结底还是乃公牛逼啊!”


    “哈哈哈哈!”


    众人:“......”


    脸...算了,老流氓要什么脸。


    东汉末年。


    “这说的是曹操吗?”刘协在心里默默猜测。


    他有什么意难平的?


    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贼子罢了!


    朕才是真正的意难平!


    四百年炎汉要是毁在朕的手里,朕如何面对大汉历代先帝!


    ......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说的曹丞相吧?”周瑜看向曹操,发现他面露思索,像是在怀念一些事情。


    “大汉的征西将军?曹贼还有这理想呢?”孙策一脸质疑。


    “阿瞒...确实有过这样的理想!”人群中一直一言不发的袁绍突然开口。


    “?!!”


    其余人一脸诧异的看着替曹操说话的袁绍。


    你和曹操之前狗脑子都要打出来了,竟然还替他说话?


    “没想到本初你还记得!”曹操语气唏嘘。


    年少的自己是那么意气风发,励志为大汉东征西讨、开疆扩土,何曾想到会变成当今天下最大的‘奸贼’


    南宋,临安。


    被贬成乞丐,刚遭受一顿毒打的秦桧衣衫褴褛的倚靠在墙角。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秦桧呢喃一句。


    曾几何时,他也是主张北伐抗金的主战派,现在却沦落至此,变得人人喊打。


    “真是世事无常!哈哈哈哈!”


    凄惨的笑声从墙角传出来。


    “狗东西!笑你妈笑!”


    一位极其雄壮的中年妇女抄起手中的烂白菜砸了过去。


    【曹操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家里颇有名望。


    年少时的曹操机智灵敏,性格放荡不羁,但不修品行、不爱学习,说白了就是个街溜子。


    溜到什么程度呢?


    据野史记载,曹操和他的好基友袁绍在一次游手好闲的时候,看到一路娶亲队伍。


    本就吃喝不愁闲的蛋疼的两人一合计,准备干点刺激的事,晚上把人家新娘给抢了。


    到了夜晚,曹操在人家屋外大喊有贼,屋里的新郎一听当即出来抓贼,趁着空档,袁绍进屋背起新娘就跑。


    反应过来的新郎赶紧带着家伙什去追。


    背着新娘的袁绍一不小心掉沟里了,一时间爬不出去。


    眼瞅着新郎追上来了,曹操没义气的指着沟里的袁绍大喊:贼人在这,然后一溜烟跑了。


    只留下沟里的袁绍苦苦挣扎,费尽力气才跑出去。】


    秦朝。


    “吃饱了没事干去抢人家新娘子?就是为了寻求刺激?”嬴政大受震撼。


    关键他俩只是看到一家人娶亲就萌生出这种抽象的想法,而不是因为新娘的美貌动了占有欲。


    果然,人一旦闲下来就会干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


    西汉初期。


    “啧啧啧,这俩小子是个人才!”刘邦满脸欣赏。


    当年乃公当街溜子的时候也没想过干这种刺激的事,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武帝时期。


    “背刺这一块!”刘彻笑道。


    袁绍掉沟了,曹操不去救也就罢了,还给人家新郎指出‘贼人’在何地。


    好兄弟,够义气!


    东汉末年。


    “哈哈哈!闲的没事干去抢人家新娘?真的笑死我了!”孙策一个没憋住,率先笑了起来。


    “曹丞相,袁本初,你俩是因为这件事才闹掰的吗?”周瑜强忍着笑意发问。


    两人:“......”


    “曹丞相,关某还以为你乃忠义之士,没想到...哎!”关羽深叹一口气,别过头去。


    曹操:“......”


    “堂堂四世三公, 名门之后,竟然干出这么龌龊的事,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张飞更是直接。


    “三弟!休的无礼!”刘备表面训斥着张飞,实际上嘴角已经压不住了。


    众人大笑着你一言我一语,充满了欢声笑语。


    只有曹操和袁绍两人的脸已经黑成锅底。


    我淦!


    竟然连这种事都拿出来说,脸面都丢光了!


    三国时期。


    “......”


    没有任何一个人在面对自己黑历史时能绷得住,即便是身为魏王的曹操。


    “坏了!”


    曹操想到另一件事,心中大呼不妙。


    连这件事都有记载,那宛城那事?


    不好!孤的脸面!


    【熹平三年,曹操通过举孝廉入朝为官,而此时的东汉朝堂政治腐烂,奸臣当道。


    他如同愣头青一样撞进官场中,其刚正不阿的做法得罪不少人,经过多次的贬官、罢官,曹操也变得不敢说话。


    不久,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差于平定黄巾叛乱,同时整治济南数十个州的贪官污吏,使得“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可面对黑暗的官场,曹操任然不愿附和权贵,选择回乡隐居。


    中平五年,汉灵帝刘宏为了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典军校尉。


    此时的曹操依旧怀揣年少时的理想,要做大汉的征西将军。


    次年,刘宏驾崩,太子刘辩继位,大将军何进想借此机会除掉十常侍,于是采纳袁绍的建议,引起边将董卓进京。


    曹操闻讯大笑起来,诛杀几个宦官,只需要派遣酷吏便可,这么大动干戈,必定会被察觉,此计必然不成。


    如同曹操猜测,何进被十常侍所杀,进京的董卓无人可以节制,开始祸乱洛阳。】


    北宋。


    赵匡胤:“袁绍四世三公,家世显赫,本以为能压制董卓,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还是没有明白‘谁拳头大就听谁的’这句话的含义。


    让董卓带兵入城?这和引狼入室有什么区别?


    明朝,洪武时期。


    “后汉末年能乱成一锅粥和袁绍的操作脱不了关系,成功将后汉朝廷中的平衡打破。”


    朱元璋很早便洞悉出后汉全是幼帝还能支撑这么久的原因。


    外戚、宦官、世家大族,袁绍上来就弄死俩,本来能运行的朝廷瞬间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