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词中之龙,辛弃疾

作品:《历史:从盘点华夏十大帝王开始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很多华夏人的一生所求。


    南宋。


    这个华夏最软弱的王朝,同样也是华夏经济、文化发展最快速的王朝。


    也是这个朝代,诞生出无数让人遗憾的人或事。


    是三呼过河的老将军宗泽。


    是一生抗金却被自己人害死的岳武穆。


    是拥有中兴四将而没有中兴之主的南宋绍兴朝。


    是中原、燕云的百姓欲眼望穿想要看到汉人的军队而不得。


    是一位身在金人统治下却依然能怀着一颗爱国心的词中之龙


    辛弃疾!】


    北宋。


    “果然有我们大宋。”


    不出赵匡胤所料,这个赛道他们大宋朝一骑绝尘。


    宗泽、岳飞、杨再兴、中原的百姓们,现在又来了个辛弃疾。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宋朝又要挨骂,又要受到所有人的口诛笔伐。


    不过,他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很强大了。


    来吧!好好拷打我们大宋!


    南宋。


    “朕靠!这次不会又有朕的事吧?朕已经改过自新了!朕正在准备北伐呢!”赵构一个激灵,急忙说道。


    每次说到宋朝,自己就要挨骂。


    甚至单独开了一期盘点来挤兑自己。


    铁打的人也受不了!


    “官家,上面说的好像是绍兴...朝。”杨再兴捕捉到关键信息。


    赵构:“......”


    啥都好,就是多长了张嘴。


    秦朝。


    “又有宋朝?”嬴政不禁乐了。


    出场率这么高?


    天幕自从盘点完他之后,大秦就经常做为背景板出现,不过...这样得来的出场率,大秦还是不要为好。


    西汉初期。


    “乃公好像没有什么意难平的事,看来我们大汉在这期节目没什么出场次数。”


    四十多岁起兵,五十多岁君临天下,他还有什么不满的呢?


    “其实...我挺意难平的。”韩信突然说道。


    遥想自己当年,破赵、伐代、降燕、平齐,三分天下!


    最后却信了刘邦这个老登的‘甜言蜜语’


    还是当年太年轻。


    刘邦:“......”


    乃公觉得你在挤兑我,并且证据十足!


    ......


    武帝时期。


    “怎么又是宋朝?”刘彻看到这两个字就觉得牙疼。


    岳飞、杨再兴,哪一个都能让人看的火大,恨不得冲进天幕把赵构的脑袋砍下来当球踢!


    现在又有一个辛弃疾。


    又是血压升高的一天。


    ......


    漠北。


    “他的名字和我的好像啊!”霍去病说道。


    “确实!”卫青点头。


    去病,弃疾。


    不能说是像,可谓是一模一样!


    南宋,孝宗时期。


    “我?我有什么意难平的?”辛弃疾指了指自己的脸。


    难不成是北伐?


    也只有这件事他值得人说道。


    哎!


    谁让自己生在宋朝,时运不济!


    【南宋绍兴十年,辛弃疾出生于济南历城。


    此时的北方大地完全沦陷于金人之手,辛弃疾的家族因为过于庞大,无法举族南迁,只好留在金国任职。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十分痛恨金国,他把希望寄托于辛弃疾身上,想让他成为一名能把金人驱逐出去的大将,所以效仿西汉名将霍去病为辛弃疾取名


    ‘弃疾’


    小的时候,辛弃疾经常跟随辛赞一起登山远望,将国家山河尽收眼底。


    这时,辛赞就会指着河山对辛弃疾说:


    “这些都是我宋人的江山,不是金人的!我们迟早要把江山夺回来!”


    深受祖父影响的辛弃疾开始练武习文。


    不仅如此,辛弃疾还趁着进京赶考的机会绘制地图,为以后抗金做准备。】


    金国。


    “抗金!抗金!一群人天天就知道抗金!”金兀术脸色难看。


    每次提到宋朝的人物,提到宋朝,就要把大金拉出来。


    不是这个抗金,就是那个抗金。


    更糟糕的是,宋朝的赵构竟然准备北伐抗金!甚至发布了讨金檄文,召集天下抗金义士。


    好家伙!


    这条消息就像是在大金境内扔了颗陨石一样,现在大金内部的起义军此起彼伏,压都压不住。


    朝堂内部主张撤退的人已经压过主战的人。


    恐怕辛弃疾过后,大金就要提前退回那苦寒之地。


    北宋。


    “又是一名抗金义士,恐怕又要死在赵构手中。”


    赵匡胤已经摆烂了。


    大宋不配拥有这些名将义士。


    【绍兴三十一年,金国国主完颜亮再度南下进攻宋朝,打算统一江南。


    战争一旦打响,本就徭役赋税极重的金国变得更加横征暴敛,这种行为造成的结果就是起义。


    忍辱负重的辛弃疾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振臂一呼聚集两千多名抗金义士。


    当时一个名叫耿京的人,麾下之众数万,辛弃疾率领自己的两千人投奔到他名下。


    根据当时的局势情况,辛弃疾提出获取南宋的支持,配合南宋军队行动。


    这一提议被耿京采纳,命辛弃疾和贾瑞等人南归,在建康被赵构接待。】


    南宋。


    “该来的还是来了!”赵构认命般闭上眼睛。


    因为他知道,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被人骂。


    想必这次也一样。


    明朝,永乐时期。


    “也就是这波赵构死了,不然他又得挨骂!”朱棣说道。


    要不是赵构寿终正寝,以辛弃疾的结局,他包被骂的。


    秦朝。


    “赵构怎么这么能活?”嬴政有些小意见。


    凭什么后面的皇帝一个一个能活,除了一个三十八岁的朱瞻基之外,都比他能活!


    看来之后得注意身体保养,不能那么高强度工作了。


    随后,嬴政的目光转到李斯和刚来的扶苏身上。


    花那么多钱的养的臣子和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子,该派上用场了!


    李斯:不妙!怎么有种后半生要累死的错觉!


    扶苏:不妙!有人想要害我!


    【火烧眉毛的赵构没有和金人议和,当即封耿京为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并让他们回山东向耿京传达南宋朝廷的旨意。】


    南宋。


    “还好!还好!”赵构拍了拍胸口。


    幸好那时候没有昏了头。


    【就在辛弃疾和南宋朝廷谈妥了的时候,义军中出现叛徒。


    张安国、邵进等人杀了耿金,带着一部分投降金人。】


    耿金:卧槽!狗东西竟敢杀我?!


    辛弃疾:敢投降金人?


    张安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