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北京保卫战

作品:《历史:从盘点华夏十大帝王开始

    【土木堡事变后,北京城内守军空虚,只有一万多人,并且粮草补给也是大问题。


    对此,于谦奏请朱祁钰调动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南京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进京守卫。


    征调五百辆大车将通州粮草运往京师,同时下达命令。


    不论是谁,用何种方法,只要能往京城运粮,一律按二十石粮食一两银子去分发赏赐。


    预支在京城的文武官员九月的俸禄,军人半年的俸粮,但都需要他们自己去通州领取。


    一系列操作下来,大批量的粮食聚集在北京城,有了足够的粮食,人心逐渐稳定。】


    西汉,武帝时期。


    “于谦是个大才!”刘彻说道。


    一套组合拳下来,让所有人都出城运粮。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钱财不少人都会选择铤而走险。


    最妙的是预支官员俸禄,给他们逼的不得不派人出城运粮,不然怎么保住自己的利益?


    隋朝,开皇时期。


    “厉害!”杨坚不禁为其鼓掌。


    手里有粮,遇事不慌!


    单单只依托城池,没有粮食的话根本守不住多久,有了粮食才能打持久战。


    只有坚守住京城才能等到其他地区军队进京勤王。


    不然京城被破,要么迁都,要么各地自立,再次进入一个乱世。


    【解决粮食问题后,还有军备,于谦命令工部加急赶工,抽调南直隶府库三分之二的武器作为后备。


    同时派人到土木堡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武器。


    拢共收集九千余项头盔、五千余件盔甲;火枪一万余杆、火铳两万多只,四十四万支火箭、八百余门火炮。


    派人镇守居庸关、紫荆关两座军事重镇,在朱祁钰的授意下,派十五人前往直隶、山东等地招募军民,操练军备,作为军事补充力量。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备战,共调集二十多万人马拱卫京师。】


    西汉初期


    “也就是明朝家底子硬,要是换作大汉可能就直接没了!”刘邦唏嘘道。


    一个月调集二十二万军队,整顿军备,收拢粮草,换作是大汉还真没法做到。


    家底子太薄了。


    就算有张良、萧何、韩信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明朝,洪武时期。


    “咱靠!丢弃这么多武器,朱祁镇这个败家子!打死都不为过!”


    看到这些武器甲胄,朱元璋一阵心疼。


    就这还被瓦剌抢走一部分呢,鬼知道土木堡一战朱祁镇到底败了多少东西!


    【大明不停歇运作的同时,瓦剌也没闲着,兵分三路进攻。


    一路北上攻打密云,一路攻打居庸关,也先率领十万大军带着朱祁镇前往大同。


    为了保命,朱祁镇在大同城下大声呼喊,让守城将领打开城门让自己进去,还以皇帝身份命令其开门。


    然而守城将领郭登说大明的皇帝现在正在京城,不给朱祁镇开门。】


    朱元璋:“......”


    朱棣:“......”


    朱瞻基:“......”


    这就是叫门天子的由来吗?


    秦朝。


    “逆天!”嬴政感叹道。


    还真让自己给猜中了,叫门天子,不就是带路党吗?只不过换了人罢了。


    明朝的皇帝还是太权威了。


    前有君王死社稷的朱由检,后有让将领开门放异族大军进城的朱祁镇。


    【见大同城门紧闭,也先转移目标进攻白羊口。


    白羊口守将谢泽战死!


    而后,瓦剌直逼紫荆关,在太监喜宁的带领下从一小路绕到紫荆关后方。


    两面夹击下,紫荆关守将孙祥、韩清全部战死。


    瓦剌攻破紫荆关后北上直扑北京。】


    李世民:“宦官这个东西真不能轻易乱用,汉朝的十常侍,明朝的王振、喜宁这全是血淋淋的教训!”


    ......


    忽必烈:“强大的敌军算是不得什么,最恐怖的是投降的自己人!”


    当年投降在自己麾下的汉军攻打宋朝时全都跟打了鸡血一样。


    同样。


    自己带着他们扫北的时候也勇猛的一比,爷爷成吉思汗留下的怯薛军都被汉军正面冲垮了。


    至于怎么找到的都蒙古军队的......


    这你不用管!


    【瓦剌突破紫荆关的消息很快传回北京,朱祁钰当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讨御敌之事。


    就在大多数大臣主张防守时,于谦再次提出不同意见。


    “北京城墙高大坚固,瓦剌军不善攻城,但也先一定会围而不打,选择去切断所有勤王的道路!”


    “即使守住了北京城,最后也只能变成一座孤城!”


    “所以千万不能守城,我们要主动进攻!”


    如此冒险的策略得到朱祁钰的同意,将二十二大军分别列在北京城九门之外,主动迎敌!


    九门守将借由京城总兵石亨节制,于谦则在最凶险的德胜门参与作战。


    同时制定赏罚政策:


    城内凡有甲胄不出战者,斩!


    战时临阵退缩者,斩!


    投降者,斩!


    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皆是如此。


    做完一切准备,军队列阵城外紧闭城门,背城一战!】


    各朝人屏气凝神,神色严肃的看着这一场赌上国家的战争。


    大明赢了,啥事没有。


    瓦剌赢了,中原百姓又得陷入战乱之苦。


    【瓦剌军抵达北京城外,彰义门与明军相遇并首次交战。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明军没有因为皇帝被俘虏而士气低下,反倒一个比一个昂扬,战斗时一个比一个不要命。


    首战便受挫的瓦剌借议和的名头,让大明派人去接朱祁镇回去,然而明朝只派了两名不痛不痒的小官前去。


    等待瓦剌再度派使者前来时,被于谦一句‘兵部的眼里没有和字,只有一战’给怼了回去。】


    明朝,宣德时期。


    “于谦,我爷爷看走眼了,以为你只是一个会搞政治的文官。”朱瞻基说道。


    “臣曾经跟随太宗皇帝远征塞外,自然有所成长!”于谦不不卑不亢道。


    朱瞻基没有说话。


    他的时间不多了,要为大明找好一个英明的皇帝和值得幼主信任的大臣。


    明朝,永乐时期。


    “于谦,这个状元郎跟着朕去一趟塞外,也算增长了一些见识!”朱棣说道。


    敢当面喷他的也就这一个人,记得能不清楚嘛!


    去之前是收敛好战之心,与民更始,施恩于天下,去之后是兵部的眼里没有和字


    只有见识过才能知道战争的残酷和不得不发动战争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