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扫荡友谊商店
作品:《回到70年代:从宠妻开始!》 “小妹,伸手。”
“谢谢姐夫!”柳雪梅激动得脸颊绯红,连忙伸出手腕,任由林峰给她戴上。
当手表扣上的那一刻,她兴奋地举起手,在灯光下晃来晃去,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太好看了!太好看了!我也有手表了!”
姐妹俩戴着新手表,激动的心情还没平复,林峰已经走向了下一个柜台。
“这几匹的确良,还有那块呢子的,都包起来。”
“同志,这种进口奶粉,给我来十罐。”
“水果糖,每样称两斤。”
林峰的声音,在友谊商店的大厅里不断响起。
他走到哪里,手指点到哪里,服务员就像上了发条一样,满脸堆笑地开始打包。
柳如烟和柳雪梅跟在他身后,从一开始的激动,到后来的目瞪口呆,最后已经彻底麻木了。
她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服务员将一匹匹漂亮的布料、一罐罐印着外文的奶粉、一包包五颜六色的糖果……打包好,堆在她们手边。
最后,林峰在一个柜台前停下了脚步。
柜台里,放着一台造型方正、镜头乌黑发亮的机器。
“这是……照相机?”柳雪梅好奇地问。
“同志,您眼光真好,这是最新款的海鸥牌照相机,我们店里也才刚到两台!”服务员极力推荐。
林峰点点头:“要了,胶卷也多拿几卷。”
当他终于停下“扫荡”时,身边已经堆起了一座由大包小包组成的、名副其实的“小山”。
整个友谊商店里,其他的顾客,无论是在挑选商品的干部家属,还是来看热闹的外国人,此刻全都停下了自己的动作,目瞪口呆地看着林峰这边。
他们从来没见过谁,是这么买东西的。
这哪里是买东西,这分明是进货!还是要把整个商店都搬空的那种!
……
当林峰三人提着那堆积如山的大包小包,从友谊商店那扇厚重的玻璃门里走出来时,门口来往的路人,齐刷刷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的天……他们……他们这是把商店搬空了?”一个戴着干部帽的中年人,惊讶的手里的自行车都忘了扶,哐当一声倒在地上。
“快看那女同志手腕上的表!是英纳格!瑞士的!我上次托人在首都问,要好几百块,还得要侨汇券!”一个看起来颇有见识的女人尖声叫道,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嫉妒。
所有人的目光“唰”的一下,全都聚焦在了柳如烟和柳雪梅洁白的手腕上。
阳光下,那两块崭新的银色手表,闪烁着令人目眩的光芒。精致的表盘,小巧的指针,无一不彰显着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矜贵。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议论声、抽气声此起彼伏。
这年头,能进友谊商店已经是不凡。能从里面买东西的,更是人中龙凤。而像这样,提着、抱着、几乎是用“驼”的方式把东西弄出来的,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
这得是什么家庭?什么背景?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地猜测时,采购部经理陈跃进,一路小跑着从店里追了出来,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
“林峰同志!慢走!你看,你买这么多东西,需不需要我安排车送你们去招待所啊!”
林峰侧身一步,淡淡一笑:“不用麻烦陈经理,我们自己能行。”
“哎!不麻烦,不麻烦!林峰同志,那咱们可说好了,下一批货……下一批货您可千万,千万要第一个通知我!我给您留着最高价!”
“一定。”林峰点头。
陈跃进这才放下心来,一直将三人送到马路边,对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还挥了挥手,直到看不见了,才转身回店。
而留在原地的围观群众,彻底傻了。
陈跃进是什么人?友谊商店的经理,平时对那些干部家属都只是客气,何曾对谁这般恭敬,显然这个年轻人不一般。
众人再看林峰的眼神,已经从单纯的震惊和羡慕,变成了深深的敬畏和猜测。这个年轻人的背景,恐怕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深不可测。
……
返回县城的长途汽车上,依旧拥挤而嘈杂。
车厢里充满了汗味、烟味和各种食物混合在一起的复杂气味。
林峰坐在靠窗的位置,高大的身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屏障,将柳如烟和柳雪梅姐妹俩,与周围的拥挤隔绝开来,护在了小小的角落里。
柳雪梅坐在中间,小脸蛋因为兴奋和激动,还泛着可爱的红晕。她时不时就抬起手腕,凑到眼前,翻来覆去地看那块崭新的英纳格手表,嘴角咧开的弧度就没下来过。
瑞士表!
她竟然戴上瑞士表了!
这感觉,比做梦还要不真实!她偷偷瞥了一眼旁边闭目养神的姐夫,心里对他的崇拜,已经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柳如烟则安静地靠在林峰的肩头。
她没有像妹妹那样反复去看手表,但她的左手,却始终轻轻地搭在自己的右手手腕上,指尖一次又一次地,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冰凉光滑的表盘。
车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一缕光线恰好落在那银色的表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那光,晃得她眼睛有些发酸。
曾经,在京城,她也拥有过一块属于自己的瑞士表,是父亲托人从上海买来的。后来家道中落,那块手表早就不知道被抄捡到了何处。她以为这辈子,都再也不会拥有这些东西了。
可现在,这个男人,不仅将她从绝望的深渊里拉了出来,还给了她一个想都不敢想的未来。
她紧紧依偎着身旁的男人,鼻尖萦绕着他身上那股令人安心的淡淡皂角香。心中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如同涨潮的海水,一波又一波地涌上来,几乎要将她整个人彻底淹没。
她忽然觉得,自己丈夫的本事,已经不仅仅是在小小的林家村,也不仅仅是在县城。
它,已通达省城。
以后,又会去向何方?她不知道,但她知道,无论他去哪里,自己都会在他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