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独门秘方
作品:《回到70年代:从宠妻开始!》 在林峰的指挥和全村人高涨的热情下,十几个占地颇广,结构精巧的简易大棚拔地而起。这些大棚用竹子做骨架,上面覆盖着厚厚的茅草,既能保温保湿,又留出了巧妙的通风口。
外行看热闹,只觉得这棚子搭得齐整。
可像林德旺这样懂点木工活的老人,却是越看越心惊。
这棚子的每一根柱子,每一处连接,都用的是最省力、最稳固的结构。看似简单,实则处处都是门道。这手艺,别说村里,就是县城的老师傅,也未必有这本事。
大棚落成,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填充培养基。
“都加把劲!把这些土,全部运进棚子里去!”
林峰一声令下,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一筐筐颜色黝黑,散发着草木气息的腐殖土,被运进了崭新的大棚,按照林峰的要求,均匀地铺在地上。
整个后山坡,人声鼎沸,干得是热火朝天。
可这热火朝天的背后,每个人心里,其实都七上八下的。
“他二叔,你说这黑乎乎的土疙瘩,真能长出蘑菇来?”一个汉子一边用扁担挑着土,一边小声问旁边的同伴。
“谁知道呢?”同伴抹了把汗,苦笑道,“反正峰子让干啥,咱就干啥。就是这心里啊,一半是踏实,一半是悬着,跟走在房梁上似的。”
这种情绪,在人群中蔓延。
大家信林峰有本事,能打猎,能盖房,还能跟县里的大官说上话。
可种蘑菇这事,还是太邪乎了。
刘翠翠也在帮忙的人群里,她干活比谁都卖力,两只手搬着一簸箕土,走得飞快。
可那张嘴,却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她凑到正在铺土的宋嫂子身边,压低了声音,跟连珠炮似的嘀咕:“哎,我说嫂子,你看二弟这事儿,到底有几分把握啊?这又是砍树又是搭棚子,全村五十多户人跟着他折腾,这阵仗可不小。这要是……要是种不出个啥来,那脸可就丢到姥姥家去了!”
宋嫂子性格温婉,听了只是笑了笑:“翠翠,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峰子不是那种信口开河的人,他既然敢这么干,就肯定有他的道理。”
“我就是替他操心!”刘翠翠嘴上不饶人,手上的动作却没停,把土铺得又平又匀,“这万一要是赔了,他这个带头人,以后在村里还咋说话?我可不想跟着他被人戳脊梁骨!”
她嘴里念叨着,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却出卖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就在大家伙儿埋头苦干的时候,山坡下,几个格格不入的身影出现了。
正是村里的懒汉林老三,他揣着手,身后跟着几个同样游手好闲的家伙,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
他们也不靠近,就蹲在不远处的一块大石头上,对着热火朝天的工地指指点点。
“哟,瞧瞧,瞧瞧这架势!”林老三往地上“呸”地吐了口瓜子皮,阴阳怪气地拉长了调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林家村这是要盖皇宫呢!这又是土又是草的,真能耐啊!”
旁边一个尖嘴猴腮的闲汉,名叫林二狗,立刻嘿嘿地笑了起来,接茬道:“三哥,我看他们不是盖皇宫,是盖龙王庙——等着下雨好抱头痛哭呢!”
几人发出一阵刺耳的哄笑声。
林老三看那边没人搭理他们,心里更是不爽,声音也大了起来:“真是一群傻子!把山里挖来的烂泥当宝贝疙瘩,一筐一筐往里搬!我活了三十多年,就没见过这么种地的!”
这话虽然难听,却也刺中了某些村民心里最担忧的地方。
几个正在歇气的村民,听到这话,脸色都变得有些难看,手上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林东方听见了,气得脸都涨成了猪肝色,扔下锄头就要过去理论,被林峰一个眼神制止了。
林峰连看都没看林老三一眼。
跟这种人计较,只会拉低自己的层次。
事实,永远是最好的耳光。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很快土就铺好了。
铺好土之后,关键的一步来了,下菌种。
菌种,就如同地里的种子,是所有收成的根。
林峰从大棚前直起身,环视着一张张被汗水浸透,既充满期待又难掩忐忑的脸,声音沉稳地传遍了整个山坡。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下菌种。”
他的话音一落,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喧闹的山坡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吹过茅草棚顶的沙沙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峰身上,眼神灼热。
林峰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下菌种的手艺,是我研究的独门秘方,不能让外人看见。所以,麻烦大家伙儿先到外面歇口气,喝口水。”
什么?
秘方?还要清扬?
这话一出,村民们顿时愣住了,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好奇和不解。
在这个年代,大家种地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种子撒下去,浇水施肥,全凭老天爷赏饭吃,哪听说过还有什么“秘方”的。
“峰子,这……还有啥讲究不成?”林德旺作为长辈,忍不住开口问道。
“是啊,峰子,不就是撒个种吗?咱大伙儿还能给你偷学了去?”
人群里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但更多的人,是把那颗悬着的心提得更高了。这又是搭棚子,又是铺烂泥,现在还要搞什么秘方,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邪乎劲儿。
林峰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平静地看着大家,眼神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
林东方第一个反应过来,他一抹额头的汗,扯着嗓子喊道:“都出来!出来!我弟让咱出来,咱就出来!都磨蹭啥呢!”
他一边喊着,一边主动把身边几个还在发愣的汉子往棚子外推。
宋嫂子也连忙跟着招呼女人们:“都听峰子的,咱们出去歇会儿,正好给他们男人家烧点热水喝。”
有了他们带头,村民们虽然心里跟猫抓似的,但也只能压下好奇心,陆陆续续地从一个个大棚里走了出来,三三两两地聚在山坡上,伸长了脖子往大棚那边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