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熬夜的女工
作品:《战场归来,我成了男妇联主任》 四九城春天,每到夜晚,都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湿冷。
白天阳光充足的时候特别的温暖,让人感觉暖洋洋的,但是当夜晚降临,阴冷的湿气从地面或者是从墙缝里渗了出来,这股湿气粘在人的皮肤上,让人的骨头缝都特别凉,拔骨头的凉。
红星第二纺织厂那一片高大的红砖厂房,在朦胧的月色下,和路灯交相映照。像一群高大的巨兽。
四周漆黑一片,唯有纺纱车间还依旧灯火通明,巨大的窗户被水汽蒙住了,透露出一缕昏黄的光还有女工们那忙碌的身影。
最近这几天为了赶制春天急需的棉布,每个车间都开足了马力,实行三班倒工作制。
这个工作最辛苦,最折磨人的就是晚上十点到第二天凌晨六点的那一班次,也就是所谓的夜班。
这个时间段人的生物钟本能,应该让人休息,恢复体力。但是在这纺纱车间里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林叶带着刘招娣特意选了一个凌晨一点左右的时间,悄无声息的来到了红星第二纺织厂的纺纱车间。
因为这之前林叶来过几次纺织厂,所以门卫自然的放行了,也没问为什么林叶半夜过来。
在纺织车间大门打开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机器的机油味儿,人体的汗臭味以及一种更为黏腻的棉絮特有的气味。混合着一股热浪猛地扑面而来,让林叶这样战场上下来的人都感觉到窒息。
与白天相比,夜间的车间里面显得更加闷热,巨大的A512型纺纱机发出的轰鸣声,似乎被这潮湿的空气放大,震得人耳朵膜发胀,脚底板发麻。
几十盏功率不足的电灯悬在高处,投下了摇摇晃晃的光影,让这个车间闲的更加的压抑。
女工们一个一个戴着的已经看不出本色的棉纱口罩。
在这极度潮湿的环境里,口罩很快就会被呼出的水气浸湿,紧紧地呼在口鼻上,还不断的吸附着空气中飞舞的棉絮。
那些本该轻盈的棉花,因为春天夜晚的高湿度,变得特别沉。黏糊糊的。
不仅让女工们觉得呼吸格外困难,胸口像压着块大石头,更麻烦的是,这些棉花更容易粘在机器的纺锤上。
林叶看到几乎每隔十几二十分钟就会有一台机器发出异响,转速慢下来甚至停止运转,那么只有一个原因,机器卡线了。
“又卡了”。
一个看着年纪不算很大,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的女工小声的抱怨了一句,然后赶紧小跑过去,先熟练的把机器停下来。
然后弯腰凑到复杂的纺锤前,借着昏暗的光线,用因为潮湿而显得有些肿胀的手指头,小心翼翼的寻找着线头,然后把纠缠在一起的棉絮和纱线解开。
她的动作必须又快又准,速度稍慢一些,带班的工长那严厉的目光就会扫射过来。
因为频繁的弯腰起身,再弯腰再起身,对这些女工的体力消耗极大,每个女工的腰感觉都没有以前直流了。
刘招娣默不作声的走到一台暂时停机的机器旁,伸手在纺锤附近摸了摸,再抬起手,指尖上粘了一层湿漉漉的棉絮残渣。
她送林叶使了个眼色,低声道。
“林主任,你看,这棉絮都结成团了,怪不得老卡机,这机器受得了,人可受不了啊。”
林叶点点头,然后他的目光扫过整个车间。
他看到车间主任李大姐。也在一线工作,看到李大姐,林叶的脸色稍微好看一点,至少不是针对新来的女工。
李大姐经验丰富,动作沉稳,不管是停机器还是换线头,手法都比一般人快得多。但是仔细看,她的脸上也带着一丝疲惫。
隔三岔五的直起腰重重的捶打几下后腰眼,缓解一下腰疼。
林叶还看到一个叫小娟的女工脸色苍白,拆线时手指头时不时的发抖,有一次差点把纱线扯断。
整个纺织车间空气中弥漫着忍耐和焦虑的气息。
到了凌晨三点,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后,也是女工吃宵夜的时间。
女工们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车间的一个角落。
今天晚上她们领到的晚餐是早就冷透的窝头,窝头看着都感觉梆硬。
每个人还有一碗带着冰碴的白开水。
这么冷的夜晚让这些辛苦工作的女工吃下这样的东西,肠胃怎么受得了?身体怎么受得了?
刘招娣悄悄的告诉林叶,就她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这周已经有三个女工因为腹痛腹泻请假回家了。
林叶的眉头皱得更紧。
一个女工小口小口的啃着窝头,对着铜板叹气道。
“这肚子咕咕叫,身上又冷还吃不饱,机器隔三岔五还老闹毛病,再这么下去真怕撑不到下个月了。”
林叶在旁边默默的看着没有说话,他需要更多的调查。
休息的时间结束了,哨声准时响起。
女工们又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回到各自的机器前。
巨大的轰鸣声再次充斥着整个纺织车间,林叶和刘招娣在旁边默默的看着,一直待到凌晨四点,亲眼看到了交接班的过程。
下夜班的女工们每个都眼神涣散,脚步漂浮,互相搀扶着走出车间大门。
外面天色还很阴暗,寒意更浓。通往各个胡同的土路在微光中显得格外泥泞。
有一个女工脚下一滑差点摔跤,幸好被旁边的人拉住了,但是裤腿子上已经都是泥点。
“这些女工没人敢吭声。”
刘招娣在回去的路上对林叶低声地说。
“这批布每个人都知道是政治任务,是急货,没人敢提辞职的,谁要是敢辞职,不光层层审批下来很麻烦,还得背上思想落后的名声,所以说这些女工只能硬扛。”
林叶沉默着点点头。
他心里清楚,直接要求红星第二纺织厂的管理层改善待遇在眼下可能收效甚微,甚至会被扣上干扰生产的帽子。
毕竟车间主任李大姐都带头在一线工作呢,这些普通员工更得努力。
所以他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让这些管理层心甘情愿接受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