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章 卧龙绢书论厨道

作品:《我在三国当厨神

    【宿主:丁庖辉(字子明)】


    【声望:498/500(‘小有名气5.0’临门一脚!)】


    【技能:基础厨艺LV1(火候掌控尚可)、基础刀工LV2(切墩儿的一把好手)】


    【菜谱(已知):蔬菜坨坨粥、碎石杂粮饼……等。】


    【食客图鉴:


    刘备(状态:中度关注):需求强效魅力/政治增益,偏好鸡肉、羊肉,羁绊未解锁。


    关羽(状态:中度关注):需求强效统兵/武力增益,偏好糯米、黄豆,羁绊未解锁。


    张飞(状态:高度关注):需求强效体力/武力增益,偏好肉食、烈酒,羁绊‘干饭兄弟’(初级)已解锁。


    徐晃(状态:轻度关注):需求强效武力/统兵增益,偏好麦饼、肉汤,羁绊未解锁。


    诸葛亮(状态:极度失望微弱好奇):头像灰暗度降低10%,备注:卧龙岗上,对你的‘绿豆饼’仍有怨念,但听闻‘开水白菜’,已产生一丝兴趣。


    董卓(状态:怨念值积攒中):需求强效武力/统兵增益,偏好酒池肉林,羁绊未解锁。】


    【特殊物品:狗屎运铁锅(破旧但总能化腐朽为神奇,被动:‘总有gui人在恰当时机、恰当地点,无法抗拒地品尝到宿主的菜品,并引发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称号:


    1.遭遇冲突时,敌方有0.01%几率陷入迷惑状态(图一乐呵);


    2.小虫厨(昆虫类料理美味+10%);


    3.魔王克星(对董卓特攻?);


    4.涿县扛把子(餐饮界)】


    【皮肤:铁锅什长(毫无防御,炒菜顺手)】


    盘点完毕,丁庖辉长长吐出一口白气,融入清寒的夜色。


    崭新的食肆给了他乱世中难得的安稳,炉灶间的烟火气暂时驱散了战场的血腥。


    系统面板上那触手可及的500声望,像一块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糕点。


    然而,目光掠过“魔王克星”的称号和“董卓”名字旁那个依旧鲜红刺眼的“怨念值积攒中”状态。


    再看向诸葛亮头像那抹微不可察却执着亮起的灰芒,丁庖辉心头那点轻松荡然无存。


    如今,“丁记食肆”的金字招牌,在涿县的炊烟里算是立住了。


    可这大汉十三州的乱炖火锅,黄巾或许只是刚下锅的第一把青菜。


    路,还长着呢。


    丁庖辉轻轻关上窗,将清冷的月光与未卜的前路一同关在窗外。


    楼下厨房里,隐约传来值夜伙计起身给灶膛添柴的窸窣声。


    ……


    凛冬虽寒,但涿县城内因“丁记食肆”的存在而暖意融融。


    随着丁庖辉随军平定黄巾、制作神奇军粮的故事越传越广,“丁记食肆”已不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成了涿县乃至周边郡县一处小小的“名流打卡地”。


    食肆大堂内,常闻高谈阔论之声。


    刘备故友简雍、孙乾等名士,如今也成了这里的常客。


    他们或品评时局,或吟诗作赋,或纯粹为那碗令人回味无穷的“凯旋红烧肉”而来。


    食肆的烟火气里,悄然混入了文墨香,成了乱世中难得的文人雅士聚集之所。


    这日午后,阳光透过新糊的窗纸,洒在擦拭得锃亮的原木桌椅上。


    简雍正摇着他那把破羽扇,对着孙乾大谈天下大势,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新上的“蔬菜坨坨粥”里。


    丁庖辉在后厨喝茶,忽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低低的骚动。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布衣、神色清冷的小书童,在众人好奇的目光注视下,径直穿过喧闹的大堂,来到了通往后厨的门口。


    正是那位曾掷钱留下“狗屁绿豆饼”差评的书童。


    这一次,他未发一言,脸上也无甚表情,只是恭敬地双手捧上一个密封严实的细长竹筒,声音清晰地传到后厨:


    “丁都伯安好。我家先生命我送来此信,请都伯亲启。”


    大堂瞬间安静下来,连简雍也忘了摇扇子,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小小的竹筒上。


    丁庖辉心头一跳,深吸一口气,放下茶杯走了出去。


    他接过竹筒,入手微凉,分量不重,却仿佛承载着千钧压力。


    【叮!检测到关键人物‘诸葛亮’的间接接触!长期挑战任务‘舌战群儒’关键契机触发!】


    【请宿主在众人面前,做出令其无法忽视、体现厨道尊严的回应!此乃建立羁绊之始!】


    系统提示音带着一丝看热闹的兴奋。


    丁庖辉定了定神,在众人瞩目下,小心翼翼地旋开竹筒封蜡,取出一卷折叠整齐的素白绢书。


    展开一看,字迹清峻飘逸,力透绢背,应是诸葛亮的手笔。


    他清了清嗓子,当众念了出来:


    “丁都伯台鉴:前番‘(傲娇)绿豆饼’之论,或有唐突。然烹饪之道,贵乎精微,尤重天时地利人和之契合。”


    “譬如吾近日所研‘东风醒神茶’:需于仲春卯时,采南山背阴之嫩菊三蕊,配以新雨后青竹梢头未展之嫩叶七片,集松针间承接之无根晨露半盏。”


    “器必选豫章白陶,薪必用陈年梨木,火候需文而不沸,恰如春蚕吐丝。”


    “待水汽氤氲,引东南微风穿堂而过,激荡茶性,方可得一缕涤荡神魂、醒脑开窍之清气……”


    洋洋洒洒数百字,将一道茶的取材、器具、火候、乃至引风之法描述得玄之又玄,近乎道法。


    最后笔锋一转,才点出正题:


    “……反观都伯之烹饪,火候掌控虽有小成,然取材终流于凡俗市井,更无借天地之势以升华滋味之妙。”


    “若欲窥厨道堂奥,精进至境,或可参详此‘东风茶’之理。大道至简?恐不尽然。诸葛孔明顿首。”


    念罢,大堂内一片寂静。


    简雍捻着胡须,孙乾微微摇头,脸上都带着几分“果然如此”的苦笑。


    这哪里是探讨?


    分明是一封裹着华丽辞藻、居高临下的技术性差评!


    字里行间透着“你的境界还差得远”的考校意味。


    丁庖辉握着绢书,心头火起。


    这卧龙,好大的架子!


    做碗茶搞得跟修仙炼丹似的!


    然而,【洞察人心(初级)】悄然生效,让他敏锐地捕捉到一丝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