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哪有这种道理?

作品:《重生80:断亲后,全村看着我天天吃肉

    接到乡里打来的电话,胡振华丝毫不敢怠慢。


    听说对方是就业部门领导后,更是当场表态。


    “领导您放心,山河村无业游民的就业问题,我们整个村大队一直在想方设法尽力解决,好消息是我们已经联系到了大型集团,他们将会与我们村达成深度合作,并且能完全覆盖我们的就业问题……”


    对方听完胡振华的话后,连忙笑着说道。


    “胡村长您别紧张,我这次给你打这通电话,不是来催你解决村里的就业问题,而是正式通知你,经过我们部门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山河村作为刚刚合村的新村,除了就业以外,还面临着更多的困境,我们不应该下达强制指标,这样不利于村里的健康发展!”


    这话听得胡振华一头雾水。


    前些天,就业部门还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要求自己必须尽快解决村里的就业问题。


    这一共还没过去几天,他们的态度怎么瞬间一百八十度转变了?


    不应该啊……


    胡振华一脸为难的回道。


    “领导,我知道你们给我们村干部压力,是为了我们好,也是为了村里好,我们山河村不会搞特殊,该是什么样的标准,就按照什么样的标准要求我们就行!要不是领导的激励,山河村也不可能这么快进入创业时代。”


    对方听懂了胡振华的意思,于是便欣慰说道。


    “好!既然村里的问题胡村长已经解决了,那就请继续加油吧!至于村里的就业指标,即便你们能够完成,我们乡里也不再考核了,你们暂时自由发展就好!等你们的好消息!”


    挂断电话后,胡振华依旧是一脸懵逼。


    这乡里的就业部门是啥情况,怎么翻脸比翻书还快?


    没有考核指标为什么不早说?


    害得自己急急忙忙派人去乡里拉投资,搞合作。


    虽然结果是好的,但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未免也太儿戏了吧?


    胡振华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不过转念一想,乡就业部门这一番操作下来,村里倒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


    反而激发了村里扶持新创业青年的想法。


    更关键的是,让自己看清了某些人的真实嘴脸。


    尤其是赵满仓。


    明明有能力帮着村里摆脱困境,却站在一旁束手旁观。


    这样的人,以后还想得到村里的扶持?


    简直是痴人说梦!


    等赵德柱带着赵家兄弟把粮仓弄好,彻底步入正轨后,赵满仓这小子,就可以带着他那帮混混兄弟,有多远死多远了!乡亲们不指望他带着致富,村里也不指望他能帮上任何忙!


    与此同时。


    正在陈哲工作室帮忙查看新品种花卉的赵满仓,猛地打了个喷嚏。


    陈哲一脸担忧的问道。


    “满仓哥,你咋了?是不是感冒了?”


    赵满仓揉了揉鼻子,摆了摆手。


    “就凭我这体格,哪那么容易就感冒啊!估计是你工作室鲜花太多,我有点过敏,没关系这都是小事!”


    陈哲连忙说道。


    “过敏可不是小事,要我看满仓哥你还是出去透透气吧,反正这些新培育的花卉,你已经看的差不多了,哪些花适合哪些单位,你也讲清楚了,剩下的事交给我就行了!”


    赵满仓摇头回道。


    “差不多不行啊!既然来了,那就一次性把事情弄彻底,弄得一清二楚!咱们事业刚起步,任何决策都关乎着上百名兄弟的利益,绝对马虎不得!”


    赵满仓话音刚落,耳边忽然响起了一阵广播声。


    “喂!喂!各位乡亲们,大家好!我是副村长赵德柱,问大家一个问题,土地私有以后,大家种的粮食都归个人所有,这些粮食肯定是完全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甚至还能有不少的余粮,这些粮食储存起来,费时费力,一旦发霉得不偿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面对赵德柱忽然的隔空提问,不少村民都是一头雾水。


    要知道,村里的广播,从来都是播放重要指示的,很少能遇到这种村干部和大家闲聊的情况。


    陈哲听到广播后,也是紧皱眉头。


    小声问道。


    “满仓哥,赵德柱又在搞什么鬼?不忙着干工作,怎么跑到广播室和大家闲聊起来了?”


    赵满仓苦笑道。


    “赵德柱怎么说也是老村长了,没有急事的话,咋可能开广播啊!既然他提到了粮食,这事肯定和乡亲们息息相关了,听听他后面怎么说吧!”


    陈哲一脸不满的嘟囔道。


    “有急事不说事,闲扯什么……”


    赵德柱停顿了一会,继续说道。


    “面对乡亲们即将面临的困境,村大队早已为大家打好了提前量!我代表村大队,非常开心的通知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山河村目前与国内顶级粮商达成了合作,粮商给出的收粮价格,比市场价高两倍,他们用翻倍的价格,只为得到村里优质的粮源!下面,有请本次项目的民间负责人,赵满顺赵满堂赵家兄弟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听完这话,陈哲和赵满仓当场傻了眼。


    谁也想不到,这两个平时游手好闲的主,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为项目民间负责人了?


    正当二人一脸懵逼时,广播里传来了赵满顺的声音。


    “各位乡亲们,大家好!我是本次合作的项目负责人之一,赵满顺!我身旁的是我的弟弟,赵满堂!最近我们两兄弟干了一件大事!大致的情况赵副村长已经和大家讲了,下面我来讲一些合作细节!”


    赵满顺坐在话筒前,盯着提前准备好的稿件,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赵满仓皱着眉听着赵满顺的发言。


    听了大概十分钟,这才搞明白这次的合作是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就是粮商高价收粮,但村里的代价是,必须每年按时按量交粮。


    而且村里要为粮商提供当年全村,各家各户的粮食产量报表。


    抛去日常家用的粮食,其他粮食必须出售给合作粮商,否则算作违约。


    听到双倍价格收粮,赵满仓还觉得挺欣慰。


    认为赵家这两个废物终于开悟了,总算干了件人事!


    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如果真能以这个价格把粮食卖出去,一旦乡亲们觉得没安全感,想要弄点存粮。


    完全可以拿到钱以后,用一半的价格去乡里,买回卖出去的那部分粮食。


    里外里,粮食总量没有损失,反而还能剩一半的钱。


    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然而越听,赵满仓越觉得不对劲。


    广播里,赵满顺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粮商因为规模过大,需要统计的数据过多,因此乡亲们卖粮的收益,结算时间为次年的收粮时间。


    换句话说,乡亲们忙活一整年,把家底都掏空了,省吃俭用,却不能及时拿到现金。


    反而要等上整整一年!


    哪有这种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