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梦回高丽乡,西京敌袭

作品:《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高丽?”


    听到这两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王君平愣在当场,原本四处乱看的眼神猛地停住,像是在消化。


    很快,他脸色陡然大变。


    “这是高丽?陆大人!您没有在开玩笑吧!”


    陆云逸表情平静,端起茶来轻轻抿了一口:


    “王大人,你没有听错,目前在高丽西北道的德川,距离定州不远了。”


    “德川?”


    王君平满脸茫然,若是没记错的话,德川距离辽东边境还有很远,几乎要横穿整个西北道,而定州距离辽东边境很近。


    “怎么会在这儿?


    难道是故意绕了一大圈?”


    他指的是帐篷帘幕,试探着发问:


    “陆大人,我能去看看吗?”


    “看吧,本将还会骗你不成。”陆云逸笑着应允。


    王君平噔噔噔地跑出军帐,


    营寨外早已漆黑一片,还下着点点小雪。


    可是空气中那熟悉味道,以及远处连绵不绝的高山,还有那熟悉万分的树木,


    让他能够确定,这里就是高丽,是他的家乡。


    他站在军帐门口,怔怔出神,


    泪水不知何时打湿了眼角,一股委屈从心中油然而生。


    “如此好的地方,怎么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朝堂混乱,权臣当道,各地官府各有心思,整个国家都无法形成合力,


    最后还需要外人来帮忙荒谬,简直荒谬!”


    深吸了一口气,王君平迅速恢复了平静,转身走入军帐。


    他没有去纠结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又为什么会被遮挡感官,而是站在下首,沉思片刻后,躬身一拜:


    “陆大人,钱财已经在定州,只要我等赶去那里,再由我与接应之人见一面,钱财陆大人就可以拿走!


    还请陆大人,为我国君上寻得一条出路!”


    陆云逸看着王君平,脸色有些古怪,这人的智商忽高忽低,


    如今这般郑重,倒是让他有些不适。


    “你放心,答应你的事情本将会做到,如今大军在德川停留,


    就是要将我等入境的消息告诉高丽朝廷,让李成桂做出应对。”


    王君平脑海中生出浓浓的疑惑,有些理不清其中利害关系,但他却直言发问:


    “陆大人,敢问大军要如何震慑李成桂,此贼胆大包天,不听圣命,一意孤行,若是寻常办法,恐怕无法达到效果。”


    陆云逸轻轻笑了起来。


    “在大宁城的时候,我等不是已经做过商量?”


    王君平一愣,呼吸一下子屏住!


    “大人,真.真的?”


    他清楚地记得,在过年都司聚会之时,他借着酒意问过,到底如何震慑李成桂。


    得到的答案让他十分震惊,甚至当时以为只是玩笑话。


    “当然是捉对厮杀一场,正面将其击溃,让他们看看大明天兵的厉害!”


    声音如洪钟大吕在脑海中回荡!


    陆云逸笑着点了点头:


    “本将既然已经答应了,就一定会做到,你在都司这么久了,难道没有发现本将是言而有信之人?”


    王君平欣喜若狂,点头如啄米!


    “不是不是,是.是小人有些激动,而且不敢相信。”


    陆云逸摆了摆手,脸色略有凝重,解释道:


    “本将决定与李成桂厮杀一场,也并不完全取决于你那五十万两银子,而是有着自己的考量。”


    “现在本将问你,自从李成桂篡权以来,你们高丽的精兵是否一直驻扎在两京以及西北道!”


    王君平见他如此慎重,也很快将笑容收敛,郑重回答道:


    “大人,您说得没错,李成桂的根基就在西北道,


    先前他就将许多精兵调往西北,然后打散编制,充入新军,


    更有甚者,他将隶属于王室的近卫亲军调离了开京,


    将其中一些军卒遣散回原籍”


    陆云逸静静听着,挥了挥手,示意旁边的亲卫记录,而后他再次发问:


    “以李成桂为首的一行人对于大明的态度如何。”


    “态度?”王君平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敢问大人,所问何事?”


    陆云逸沉思片刻,沉声道:


    “一路行来,听说你们高丽在进行田亩改革,


    李成桂正是因为这等办法才能大权独揽,肆无忌惮地击垮保皇党。


    朝堂上的位置空出来了这么多,总有新人上位。


    本将想问的是,这些新上位的官员,是否有能力裹挟民意与朝廷,迫使李成桂等人与大明作对。”


    “毕竟,骤登高位,总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若是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模样,恐怕对于大明,也不是那么服气呀。”


    这么一说,王君平便听懂了,陆大人是担心李成桂一行人对大明不满,从而与大明作对,


    所以想着提前崭露锋芒,让这些人看看,与大明为敌的下场。


    接着王君平肯定地说道:


    “大人所说极是,先前小人在开京时就听到朝中传闻,


    说是等李成桂篡权之后,


    要更改国号,不再做大明的附庸之国,而是以平等地位待之。


    不过此等流言蜚语,无从考究,也落不到实处,


    高丽是万万不敢与大明作对。”


    陆云逸神情平静,淡淡道:


    “本将无数次说过,不要看他怎么说,要看怎么做,


    李成桂将精锐都集结在西北道边境,


    对我大明来说,已经可以视作威胁。


    而且,王大人想来也知道,


    辽东与大宁将要合作修路,这个时候辽东身后万万不能出现差池,


    若是那边热火朝天地正修着路,


    高丽突然从背后向前捅一刀,那事情可就不美了。


    其实,本将原本在心里觉得,


    就算是李成桂掌权也断然不敢与大明为敌,


    但走走停停看下来,本将发现你们高丽国的内部矛盾很大,


    已经大到无法通过改革来完成修缮,


    那么这个时候,对外开战似乎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王君平脸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事实上,他从宫内得知,


    枢密院新进的几位大人的确想要通过对外作战来收拢兵权,


    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成共识。


    陆云逸将他的表情收入眼底,轻笑一声,没有戳破他的隐瞒,而是继续说道:


    “明日,大军会继续进发,向定州而去,


    在这过程中,本将需要李成桂手下精锐的名单、主将姓名、驻扎地点,以及用兵习惯,


    你有没有办法?”


    王君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到了这时,


    他是真信了陆云逸的话,真的准备动兵!


    深吸了一口气,王君平眼中闪过一丝狠辣,仔细想了想,回答道:


    “大人,若是能去西京平壤,小人能够弄来西北道的兵力部署。”


    “西京.”


    陆云逸低头沉思,看向不远处的地图,


    德川距离西京平壤很近,只有三百里,


    而且这其中多平原,官道通畅!


    只是,虽然大军走在上面速度飞快,


    但高丽朝廷若是调兵,也同样速度飞快。


    王君平见他面露沉思,没有出声打扰,


    而是静静等在一旁,面露恭敬,


    心中有些不可思议,


    居然一眨眼就到了高丽,而且还有意外之喜!


    正当他思绪之时,陆云逸沉声发问:


    “李成桂的性子是求稳还是勇于冒险?”


    王君平一愣,怎么又扯到了李成桂身上,


    但他也没有耽搁,连忙回答:


    “大人,李成桂做事十分求稳,


    若是没有万全的把握,他几乎不可能去做。”


    “嗯是个稳健的性子,本将知道了,


    你先下去歇息,等明日一并随军出发,


    到了西京后,就看你的了。”


    王君平欣喜若狂,连忙站直身体躬身一拜:


    “多谢大人,小人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两名亲卫上前将他带走,等到王君平离开,


    陆云逸站起身回到简易书桌后,


    打开高丽地图,仔细看着各个城池之间的山川脉络。


    既然李成桂是个求稳性子,


    那他就断然不会匆匆迎敌,或许只有在聚集了足够军卒,能够一举战胜的时候才会动兵。


    而且,李成桂虽然大权在握,但终究不是皇帝,


    朝中还有反对势力,那么开京就是重中之重,绝不能有失!


    如此,一个两头重,中间轻的战场态势就出现在眼前,


    一边是重兵防守的西北道,一边是位于府邸的开京,


    而中间的西京,很大可能防务空虚。


    总结出这个思路后,陆云逸迅速拿过纸笔在文书上写下方略,


    一刻钟后他将方略递了出去:


    “交给参谋部印证,证明作战计划的可行性!”


    “是!”


    巩先之接过文书,匆匆跑开。


    做完这一切,陆云逸站起身,


    踱步到一旁立着的巨大地图前,陷入沉思,久久无言。


    西京平壤,位于西北道腹地,曾经是高句丽故都!


    高丽王朝自诩为其继承者,


    高丽成宗在位时,为抵御来自西北方向契丹以及女真的入侵,


    所以将平壤定为西京,宣示其正统性,也是以此表达对北方领土的重视!


    而西京也是整个西北战线的军事指挥中心,亦是后勤补给的枢纽所在。


    大明建立后与高丽永结友好,双方朝贡互利互惠,所得颇丰。


    而因为大明的版图扩张,


    辽东的存在使得高丽再也不用担心西北方向的草原人、女真人,西京这才稍有没落。


    但即便如此,也是整个高丽国少有的大城!


    如今,临近二月中旬,依旧天寒地冻,


    天空中飘着小雪,硕大城池在风雪中若隐若现,


    高大城墙上有着战火洗礼的痕迹,


    吊桥以及护城河透露着一种厚重气息。


    此刻,西京四方城门大开,往来商贾与附近百姓纷纷入城。


    西京地位虽然稍有没落,但变成了西北道的商业枢纽,


    在与大明的商贸往来中,也有着很重要的戏份。


    东城门处,守城军卒裹着厚厚棉衣,戴着狗皮毡帽,


    拿着长枪的手已经长满冻疮,


    为了缓解寒冷,军卒们只能不停地跺脚、来回走动。


    冷到极致时,还会用力地挥挥手,


    催促商贾们快些进城,以此来换取些许暖和。


    这时,有一名年轻守城军卒在检查完一个商贾后,破口大骂:


    “他妈的,这个天怎么这么冷,


    朝廷也不发新的防寒衣裳,冻死了!”


    “行了,朝廷自己都打得不可开交,哪有工夫管咱们.


    没看城防军都要被调走了,


    时候这么大一个城池,只有衙役和咱们这些守城的,能发衣裳才有鬼了。”


    一名年老军卒摇头叹息,眼中满是失望,像是已经心灰意冷。


    年轻军卒同样叹了口气,小声嘀咕:


    “也不知道朝廷怎么想的,好好的西京难道就这么不要了?


    到时候明军打过来,看他们怎么办,凭你我这点功夫,趁早投降。”


    “别乱说话,明军离着西京十万八千里呢,怎么会打过来。”


    “这世道谁说得准呢?本来以为在西京能安稳过一辈子,


    谁承想这才没待几年就要挨饿受冻,


    依我看啊,今年的俸禄都别想了。”


    年长军卒没有反驳,而是迎上了一队走上来的商贾。


    “文牒、通行文书!”


    商队为首之人三十余岁,长得憨厚,


    连忙将文书递了过去,军卒看了一眼,问道:


    “什么时候走?”


    “回禀军爷,下午就走。”


    “下午,这么快?可以多留几天。”年长军卒提醒。


    “不了,军爷,我等就是送货,送完货马上走”商贾笑着回答。


    年长军卒打量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在文牒上写下通行时间,提醒道:


    “下午快点出来,要是晚了可要罚钱。”


    “放心吧军爷,知道规矩.”


    等到商队走后,年长军卒叹了口气,埋怨道:


    “看看,现在商贾都不愿意多在西京待了,


    以前但凡商贾前来,可是要吃喝玩乐好几日。”


    “城中大人越来越少,青楼酒楼开了门也没有生意,怎么会在这逗留。”


    年轻军卒有些不忿,不停地摇头:


    “现在城中好看的姑娘都去了开京,


    留下的都是一些歪瓜裂枣,看着就反胃。”


    “等开春休息了,咱们一块去开京快活快活,


    朝堂上的大人斗得厉害,民间根本没人管,


    到处都是好姑娘,我还听说还有一些犯官女眷呢。”


    年轻军卒眼睛一亮,顿时来了精神,


    “好,一言为定!”


    时间流逝,半日的时光眨眼而过,


    到了下午,天色稍微好了一些,风雪暂停,隐隐有日头穿过乌云,投下阳光。


    依旧是东城门,年长军卒一眼就看到了早上见到的那个商贾,笑道:


    “还真是下午走啊,这么快。”


    “军爷,趁着现在天气好多走一走,等下大雪了路就难走了。”


    商贾将文牒以及通行文书递出。


    军卒接过后,看了看,又写下了离城时辰,便将文书递回:


    “走吧走吧。”


    “多谢军爷!”


    商队逃难一般离开的模样,


    让年长军卒心中又多了一些不忿。


    正当他心中不平之时,前方官道上传来一声惊呼,


    还伴随着阵阵吵闹,年长军卒不耐烦地抬头,不假思索地喊道:


    “嚎什么嚎!吵死了!”


    但下一刻,军卒的声音戛然而止,


    怔怔地看着前方视线尽头,瞳孔剧烈摇晃。


    在视线尽头,一群黑色的“蚂蚁”争先恐后地涌了上来,


    像是从雪原下苏醒,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靠近!


    所有人被这一幕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直到官道上有人反应过来,掉头就往城池的方向跑,这才开始蔓延。


    年长军卒也反应过来,发出了此生最大一声呼喊:


    “敌袭!敌袭!!!”


    “关城门,关城门!!!”


    年轻军卒还愣在门口,瞳孔收缩到了极点。


    他怎么也想不到,在高丽腹地能够见到敌军,见到女真人,


    这是哪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