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丰收
作品:《穿越五零:带着弟弟当军嫂》 家属院的人没有想到,这里竟然也能种冬小麦,而且产量还不低,最重要的是,春天种下玉米,秋天收了玉米之后,接着再种麦子,一块地,一年就有两季粮食收获,种地人的心怎么不会火热火热的呢?
农场这边的地收完了,又趁着大雨之后把玉米苗给移栽好,小满就抽了两天的时间,去山谷里把山谷里面的麦子收好,看着山洞里面装满粮食的大缸,小满觉得满足,却又觉得很紧迫,最起码得储藏够三年的粮食,心里才能踏实啊。
山谷里面除了种麦子,种玉米,就是种黄豆,后面小满又开垦了一块地出来,种了很大的一片油菜,这会油菜已经开花,看着黄洋洋的一片,小满满意的点头,这些就是未来油脂的 供料原料。
夏收结束之后,地里的活计就少很多,不过雨水挺勤,下过雨之后,山上就会有蘑菇,只要是周末,孩子们就会背着背篓,去山上采蘑菇,回来晒干了收起来,冬天也是一道好吃的菜。
小满把晓曦用背带绑在胸前,后面背着家里的大背篓,沐着雨后的晨雾,进了山里。
晓曦很开心,满眼的绿色,看到颜色好看的小花小苗还会指着对小满哦哦的说,小满就跟她说这叫什么花,那是什么苗,小丫头听得很认真。
小满就笑:“你呀,这么点大就这么要强,等你大了,总是这么争强好胜的,可咋办呀?”
晓曦自然是不能回答小满这个问题,不过小满也没有指望晓曦给她回答,继续说道:“小丫头,爸爸妈妈呀,不希望你以后能有多么大的成就,就希望你能快快乐乐的,不过这个愿望,现在也就是想想罢了,妈妈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养大你跟你的惊蛰舅舅,只要你们来平平安安的长大,妈妈就放心了。”
山间可以吃的东西很多,小满采了很多蘑菇,摘了很多的野菜,背着背篓慢慢的下了山。
野菜清洗干净,晒干了收起来,冬天用温水泡开,也算是一道菜,更不用那些蘑菇了。
大人孩子不被允许去深山里面,因为前面出过好几回事情,家属院的大人孩子也不敢轻易的进去,小满没有这个顾虑,就算是带着晓曦,该进山就进山,人迹罕至的地方,雨后的蘑菇又肥又大,数量还多,背篓装满了,小满还用带着的一块包袱皮包了很大的一包,实在是不能再带了,只能跟背着背篓,提着包袱下了山。
下山之后,沿着河边往家属院那边走,地里有些人在地里干活,看到小满带着孩子背着背篓往家里走,就知道这又是小满收获满满的一天。
一个军嫂对旁边的人说:“还得是人家小满啊,看看,进一趟山里就弄回来这么多的东西,真是让人眼热。”
旁边就有人笑着说:“那是因为人家有本事啊,咱要有人家小满这本事,也能去山里弄回来这么多的东西,只可惜,咱没有,只能看着人家往家里划拉。”
刚才说话的那个就说:“你们说,这山又不是她自己家的,凭什么只能她一个人上山呀,都说她大公无私,一心为了咱们家属院,要我说呀,要真为了咱家属院,那就带着咱们一起去山里。”
家属院里面不是没有容易眼红别人家好的红眼病,不过大家都是私下里说说而已,小满她们可不敢轻易的得罪,谁心里都有一杆称,小满做了多少大家都看在眼里呢,不说这些大人了,就是家属院 的小孩子们,,都不听不得有人说小满的不好。
就有人说:“怎么,带着你去山上,还得护着你回来呗?”
“那当然了,认识她带上山的,就得她安全的给带回来。”这理所当然的话,让在场的几个人 听得 面面相觑。
这个家属大概也是意识到自己说的有些不讲道理了, 讪讪的说:“咱们都是一个家属院的家属呢,相互帮忙也是应该的。”
钱金秋把手里的锄头往地上使劲的一杵:“你也说了,咱们家属院的家属,相互帮忙是应该的,既然是应该的,那我来问你,你为这些嫂子们 做了什么?”
旁边就有人小声的说:“嫂子,她来的晚了些,咱们家属院一些事情她不懂。”
钱金秋却说:“不管来得早还是来得晚,都不是有这种思想的原因,我也是后来的,咱们 现在种地,种药材,都是小满帮咱们找领导提出来的,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让咱们这些跟着来随军的女人,能有个自己的收入,能让孩子们日子过的好一些,让孩子们能吃的好一些,人家小满有本谁,她要愿意,师部后勤都有给她准备好的工作,小满为啥不去上班,就想带着咱们这帮老娘们,把地种好,把药材种好,咱们不说一直记着小满对咱们的好,最起码,咱得知道好歹,不能当个白眼狼吧?”
刚才说话的那个家属,叫王秋玲的,已经红了眼眶:“嫂子,我这没有这个意思,我就是这么一说。。”
钱金秋却不客气:“就这么一说?按照你的这个意思,你们家男人一直是个连级干部,不能怨他不努力,能力稍微差一些,要怨,就得怨他们的领导不行,没有把人给带出来,你说对不对?”
几个嫂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王秋玲已经捂着脸开始啜泣。
钱金秋继续说道:“你们不要怨我说话难听,其实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咱们不要眼红别人,咱就守好自己的小家,现在咱有地种,地里这么多的粮食,咱还能去农场的药园种药材,到了秋上,又有一笔钱进账,姊妹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咱自己挣的钱,跟 手心朝上问被人要钱话,这腰杆子是个什么样?”
众人都没有再做声,这些人,基本上都在药园种药材,今年的药材已经种下去,长势还好,看这架势,今年挣得 估计比明年更多,谁心里不开心呢?
钱金秋低下头继续锄地:“反正,我们家里实实在在的得了小满的好处,小满就是我们家的恩人,我记着小满对我的好,谁要说她不好,我不让。”
旁边 就有人附和:“嫂子,你说的对,小满对咱都有恩呢,人家挺着大肚子 去省里给咱们 联系药厂,那么远的路呢,咱得记着人家 的好,谁要觉得 小满哪里不好,咱就给做做思想工作,思想上的这个弯转过来就好了 。”
钱金秋没有再说话,低着头使劲的锄地,家属院的这些人,吃着人家的饭,还要砸人家的碗,都是从村里过来的,在村里为了那点好处斗了多少心眼,谁心里不清楚?
也就是今天碰上了,钱金秋才给这些人提了个醒,有本事就自己 进山去弄好吃的,没本事,那就闭好自己的嘴巴,不要说三道四的败坏人家的名声。
小满倒是不在意这个,人多了,矛盾就多,矛盾多了,总得有一个矛盾的焦点,现在小满就是这个家属院矛盾的焦点,一个是因为小满的冬小麦大丰收,几十麻袋的新麦抬进后院的储藏间里,再就是小满进山,别人进山那是 冒着生命危险,小满进山,那就跟进自家后花园一样轻松,谁不羡慕?
不患寡而患不均,你可以没有,咱们都没有,自然是不会有人说你怎么样,但是,如果别人没有,你有,这就是原罪,这就是别人要抨击你的理由。
小满背着背篓,提着包袱回到家里,先把晓曦从 背带里面解放出来,把她放到用木头做的带着围栏的小榻上,这是小满为晓曦专门做的,原来那个竹编的筐太浅,太轻,晓曦已经能扶着围沿挪步,再用那个竹筐,很容易就摔倒。
晓曦坐在自己的小榻上,看着妈妈把蘑菇从竹篓里面拿出来,放到晒筐上面,这次采回来的蘑菇,竟然铺满了三个晒筐,晒干了得有一大包。
快要做中午饭了,小满想做个蘑菇汤,再凉拌一个野菜,虽然已经过了采野菜的时候,山里有些地方 的野菜刚长出来,很是鲜嫩,用开水烫了,用香油酱油还有醋凉拌一下,味道也水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