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请求
作品:《穿越五零:带着弟弟当军嫂》 薛校长叹息一声:“宋同志,您知道我们学校那些老师,正经大学毕业的有几个吗?加上我,也就是三个,其余的,好些的是高中毕业,有些甚至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去当老师,我说句不怕您笑话的话,能顺顺溜溜的把语文课文读下来,不错一个字,那就是很好了。”
宋宜安很惊讶:“这是老师呀,怎么能 这样呢?”
薛校长很无奈:“我也不想这样的人老当老师,可是没有办法,咱们太缺人才了,宋同志,我请请您去做语文老师,最起码,咱得让孩子们知道,那字到底是念什么,不会离开学校之后,因为念了白字被人 笑话。”
薛校长走了之后,宋宜安就开始沉思,小满就说:“妈,您要想去,咱就去,只要是您想做的事情,我都支持。”
宋宜安就笑:“小满啊,我来这里可是为了 帮你看孩子照顾家的,我这要去了学校,要备课,要讲课,还要给孩子们批改作业,说不定我忙起来,还得你照顾我呢。”
小满却不在意:“妈,我最不怕的就是忙活,你不觉得,整天这么忙忙叨叨的,过的很充实吗?能忙活,就证明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有一个让自己高兴的家,要不然,我哪里能打得起精神去忙活这些事情呢?”
宋宜安被小满的话逗得哈哈的笑了起来:“你呀,话说的实在是俏皮,我都要被你给你说服了。”
小满就说:“咱也不是要学校的什么名额,咱就是去当个临时的老师,去帮忙的,能教一天,咱就教一天,等哪天不需要咱们帮忙了,咱就回家,回家该干啥咱就干啥,妈,您还有什么负担呢?”
宋宜安笑着说:“那行,那我就去试试去。”
晚上陈粤生回家,听到婆媳两个在商量明天去学校上课要准备什么东西,很惊讶:“你们这是要做什么?”
小满就说:“商量妈再就业的事情呀,学校的薛校长求贤若渴,亲自登门劝说,妈答应去学校给孩子们 当语文老师,希望妈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当中,继续发光发热,做出让我们大家都为你骄傲的成绩。”
小满的支持给了宋宜安很大的信心,去学校一趟,带回来几个年纪的语文课本,她对小满说:“其实这些文章,我原来都看过,而且我还知道这些文章写作的背景,作者的生平,想要真正的把语文这一门学科教好,可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认识这些字,还要让他们明白作者写作的意图,让孩子们通过作者的描写,明白那些作者经历过而孩子们还没有经历过的过去代表什么意义。”
宋宜安的到来,直接就把学校语文教学拔高了一大截,其实宋宜安也曾经当过老师,只不过老师只是当时一个掩饰的 身份而已,现在又拿起课本,宋宜安心情很复杂。
“我在沪城一所中学当过老师,那个时候,学校里的孩子们,已经不仅仅只看到课桌上的课本,他们也开始思考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哪里,他们也想要救国,我在那所学校待了三年,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去参军,更有一些孩子,跟我走上同一条道路,我还曾经在延河边巧遇了我曾经的学生,现在跟你说起来,就更讲故事一样,但是在那个时候,我就跟做了一场梦一般。”
很多事情,宋宜安不跟任何人讲,但是她会跟小满偷着唠叨几句,就比方说,学校原来那个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字音都念不准,宋宜安去了之后,教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就去教低年级,原来那位低年级的老师,则是去了后勤。
“其实那位老师也是赶鸭子上架,我去跟他领东西的时候,他还跟我说谢谢,谢谢我答应薛老师的请求,去学校教课,他说他也知道自己本事不行,继续教下去,那就是害了孩子们。”
小满见过这位老师,据说曾经在一个私塾里面读过两年书,后来去了县里的一所学校当教工,这次不知道为什么,被教育系统从县里那所学校调到这边的学校,想来,也是个老实人,要不然,也不会别人不来,让他来。
惊蛰很懂事,每天去学校都是陪着 宋宜安一起,放了学也陪着宋宜安一起,还会很贴心的帮宋宜安拿着课本作业本,后来,家属院里很多跟惊蛰关系好的也会帮着宋宜安拿东西,宋宜安课讲的有深度,有内容, 孩子们 听得津津有味,就是学校的一些老师,也折服于宋宜安惊人的知识储备量。
田里的麦子长势非常的好,特别是农场里面试种的那几十亩的麦子,沉甸甸的麦穗看的 人心情好的不得了。
小满去农场检修农具,孙俊明陪着小满一起,说起在农场劳动改造的这些人,孙俊明真是一言难尽。
“就不应该把人给送到咱们这里来,都是些什么人啊,能干活的就没有几个,有还经常身体不好,往医院送了几回人之后,我算是看明白了,有些 就是为了躲懒装病的,他们要再整这些西洋景,我看还是去找师长,把人给撵走吧,咱可实在是伺候不起了。”
小满知道孙俊明这是跟她吐槽,只是笑着听着,谁知道孙俊明这个时候很小声的说:“不过这里面有个人,很厉害,我是无意中看到的,那家伙,力气大的很,那么粗的树,一斧头下去,就给劈开了,我后来试了试,反正我是不行的,当年我也是战场上尖刀连的。”
小满就知道,这说的就是裴常胜,小满现在也想不明白,为啥裴常胜还不想离开这里呢,明明可以找人给他证明一下,只要有了证明,那些问题很容易就离开这里,但是他却坚持要留下,也不知道是怎么打算的。
修完了所有的机器,小满要回家,孙俊明就说:“小满,你留下来吃饭吧,咱农场自己建了一个食堂,做的饭味道还不错。”
这是因为来了劳改队,农场这边就建了一个食堂,不过只做饭,没有吃饭的地方,劳改队的人打了饭之后,要自己找地方吃饭,而食堂旁边有一个房间,就是看守还有一些农场的人在这边吃饭的地方。
小满婉拒:“我还得去顾老师家里接孩子呢,顾老师跟麦香姐两个人看着三个孩子,挺累的。”
孙俊明就笑了起来:“你婆婆来了之后被薛校长请到学校当老师去了,我大儿子就在你婆婆教的班里,回家里说,你婆婆太厉害了,什么都知道,不管学生问什么问题,都有答案,没想到陈营长的妈这么厉害。”
小满笑着道谢:“我也觉得这么厉害的人,就在家里带孩子太可惜,咱们家属院的孩子,不能因为住的地方偏远,就不能接受好的老师的教导,都是一样的国家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凭啥城市的孩子吃细糠,咱就得吃粗粮啊,你说 是不是这个道理?”
孙俊明哈哈的笑了起来:“对,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要辛苦你,又得种地,又得照顾一家老小。”
小满不在意这个:“活着就得干活呀,整天这么忙忙叨叨的,等哪一天回头一看,哎,地里的庄稼要收了,等哪一天,再抬头一看,哟,孩子长大了,都能帮我干活了,你说,这些劳动啊,付出啊,是不是很值得?”
孙俊明点头如捣蒜:“对,是很值得,我看呀,你这口才,你这反应能力,就应该给家属院的家属们好好的上 几节课才行,有些 老娘们,实在是一言难尽啊,干活自己的活,顾好自己的家就行了,偏偏她们整天凑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有些呢,非得跟婆家争一个高低,教一教长短,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的。”
小满就说:“孙场,有些事情吧,你不是当事人,你当然没有当事人的真情实感,有些嫂子,嫁到婆家之后,男人在外面当兵打仗,嫂子们在家里就得承担起照顾公婆抚养孩子的责任,她们还得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哪一天就接到一张阵亡通知书,婆家人心疼倒还好,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如果婆家人不心疼,还欺负呢?你说,有这样经历的嫂子,怎么不会记恨婆家对她的欺辱,不想要跟婆家人教一教长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