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模式

作品:《穿越五零:带着弟弟当军嫂

    燕崖村的人来的也挺及时,江同山江同舟兄弟俩一起过来的,就在家属院门口等着。


    小满在门口做了登记,带着兄弟俩直接回了自己家里。


    屋檐下摆着桌椅,三个人落座之后,小满给他们倒上了茶水,江同山没好意思喝,江同舟则是一仰脖,一茶碗的茶水就喝干了。


    小满知道这兄弟俩一路走过来,估计天还不亮就开始往这边走,又给江同舟倒了一碗,江同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是一茶碗。


    江同山不好意思的对小满笑了笑,低着头把茶碗里面的茶水喝完。


    江同舟连着喝了三碗,才笑着说:“小满姐,你的茶水真好喝。”


    小满笑着说:“那我给你一些 你带着回去喝。”


    江同舟嘿嘿的笑着说好,江同山瞪了江同舟一眼,把提着的那个白色袋子提起来,对小满说哦:“这是我们山里种的小米,味道不错,给你带一些来尝一尝。”


    小满笑着谢过,心里已经想好了待会让他们带着什么东西回去。


    “小满姐,我跟我哥忙了这些天,总算是把事情办好了,我们直接找了县里的领导,还是我们俩硬着头皮去找的,那位领导当初带着人在我们这一片打游击,在我们村里养过伤,领导听了我哥的话之后,就帮我们去地区找了人,地区的领导派人来村里实地考察之后,知道我们这里实在是种不出来粮食,就给我们批了条子。”


    小满点头:“既然你们已经有了条子,正好咱们一起,我们农场这边,准备要成立专门种植药材的药园,我也跟省里一家药厂签订好了合同,到时候,咱们一起种。”


    江同兄弟听了,异常惊喜,就听小满说:“我去看过地方,你们村北边的山林,挨着农场西边的山林,这一片的药材长的也好,我跟药厂签订的采购合同上说明了,咱们按照药厂的需求种药材,只要咱们的药材质量过关,药厂就要按照市价收购。”


    江同山开心的说:“太好了,只要有人收购,咱们就能挣钱,有了钱,咱就能把山路修一修。”


    江同舟也点头,然后对小满说:“上次地区的人来考察我们村,我们就带着从那山路上走的,来的那位同志离开的时候,我们几个给送到山外面,他就说,这事一定要好好的做,挣了钱先把路给修一下,其实也是看我们村里因为那路,好些找不上媳妇的,这要再过几年,村里光棍多了,也是不稳定因素。”


    小满没想到江同舟他们能考虑到这些问题,跟着点头:“对,我也是这个想法,不能等,不能靠,咱们得看看手底下有什么能挣钱的事情,只要能挣钱,就想法子 找领导要政策,要帮扶,领导看咱们能靠着自己解决问题,还能不帮着想办法吗?”


    江同山听得一个劲的点头,他父亲跟他说过,以后村里还得靠他们这一帮年轻人,他们这些老的,就想法子帮他们找关系找人,燕崖村当年可是根据地,很多领导在这里打过游击,虽然现在有联系的不是很多了,但是 再联系上,总会有人还念着当年并肩抗战的情分,给那么一点的面子。


    陈蘩拿了两罐麦乳精,两袋奶粉,江同山不要,小满就说:“给你媳妇还有家里孩子的,苦了谁都不能苦了孩子,带着回去给孩子添一添。”


    江同山只能收下,跟江同舟出了家属院,就往燕崖村那边而去。


    小满则是去找师长,跟师长汇报了燕崖村的情况,师长说这些事情她跟后勤还有农场的同志商量着来,小满就去后勤,找吴思允,一起去了农场。


    农场这边负责的是一个叫孙俊明的营级干部,他家属也在家属院,家里好几个孩子,自从知道农场这边要在山林里面建药园,而且这 药园是专门给家属院的家属准备的,孙俊明就一直等着小满去跟他商量这事。


    看着吴思允还有小满过来,孙俊明笑着招呼两个人到田边建的一溜棚子里坐下喝茶。


    这会种下去的麦子已经开始发芽正在种花生还有地瓜,小满给改装了一个形状看起来很奇怪的家伙是,用拖拉机带着往前走,后面就是一些小坑,把已经泡的发芽的花生扔到坑里,后面拖拉机再拉着一个犁耙走一遍,花生就种好了。


    孙俊明在棚子里摆上了一张桌子几把凳子,招呼小满还有吴思允坐下:“您二位可算是过来了,再不过来,我就要去找师长去了。”


    吴思允笑着说:“孙场,好饭不怕晚,这点时间你还等不起吗?”


    孙俊明摇头:“你们不知道呀,药园的事情家属院 已经传的沸沸扬扬,都知道是农场管这事,我现在就怕回家,一回家就有人去家里问,我哪里知道要怎么做呀,一问三不知的,就有人说我藏着掖着,天知道我藏了什么掖了什么。”


    小满笑着说:“我们这不就过来了吗,孙场,事情是这么一个事,咱们原来计划呢,是要把农场后面那座山头开辟成咱们的药园,我看过那一片地方,从咱们这里往南边,就是燕崖村的地方,那一片跟咱们这里挨着,正好他们村呢,土地不适合种粮食,村里就找了地区的领导,领导特批他们可以种药材,我想跟孙场商量下,是不是可以把那一片的山林吸纳到咱们的药园里面。”


    孙俊明不敢做这个决定,就问小满跟吴思允:“这事师长是什么意思?”


    吴思允笑着说:“师长放权,让咱们商量着来,说以后这药园,就归咱们农场管,农场要怎么弄咱就怎么弄。”


    小满继续说道:“还有药园的经营模式,是跟农场一样,每日里上工,领工资,还是把地分下去,个人种个人的,等采摘了药材,卖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孙俊明就开始琢磨,琢磨良久,才说:“要我说呀,还是把地分下去,个人种个人的,就像咱们分到各家的地,各家种的不都挺好吗?如果统一管理,我怕嫂子们日常时间不够,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大孩子小孩子的,把地分下去,平时孩子不上课,也能带着到自己家的药园里面帮忙干活,还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其实小满也是这样想的,就是怕她主动提出来,会有什么隐患,她毕竟只是一名军属,既不是农场的工作人员,更不是驻地的工作人员。


    既然选定了这个模式,小满就把自己的计划提出来,比方说,每一名报名的军嫂要分多少地,中间要如何进行管理培训,还有要怎么样跟燕崖村合作。


    孙俊明跟吴思允听得一个劲的点头,一直说到快要到下午下班时间,小满才从农场离开。


    郑翠红正好从驻地大门出来,看到小满从农场那边过来,就站路边等着,等小满到跟前了,问她:“你这是去农场了吗?农场的药园现在计划的怎么样了?”


    小满点头:“我已经跟孙场还有吴同志商量好了,谁要想种,就报名,咱们根据报名的人数,分一块山坡地,过两天种子送过来之后,我负责育苗,把苗育好了,咱就分下去种。”


    郑翠红给小满竖大拇指:“还得是你啊,小满,咱家属院这么多的家属,就你本事最大,家属院那些喜欢说长道短的娘们,背后谁的闲话都说,就是不敢说你的。”


    小满不在意:“愿意说就说呗,谁人背后不说人,说人背后不被说?我还怕被人说吗?”


    郑翠红扶着小满的胳膊,往家属院里面慢慢的走:“你可是有大本事的人,你看看这一年多,你给家属院做了多少事情?再看看家属院的孩子们,谁不说他们的小满婶子是他们最想成为的人,那一帮小伙子们,可是想要跟你学学怎么修汽车呢。”


    小满笑着摇头:“我这又不是系统的学习学出来的,就自己感兴趣,找点书看看,再找人打听打听,野路子出来的,怎么教别人?还是让孩子们好好的读书,就像程家沟那位同志一样,考到京大去,听说学的是最先进的技术呢,咱们国家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各行各业的人才,好好读书,考到更高一级的学校去,学好本事,以后才能建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