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风暴中心的演讲者
作品:《重生医圣:从抢救濒死校花开始横扫医界》 会场的灯光聚焦在主讲台上,数百道目光落在林修远身上。
他身着笔挺白大褂,胸前别着一枚医界协会新星徽章,在聚光灯下微微泛光。
台下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学者、医院管理者以及媒体记者。
此刻,气氛并不轻松。
“未来十年,AI将成为医生最强大的助手。”林修远开口时语气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掌声响起,但不全是热烈的——有人鼓掌,也有人皱眉,更有人冷笑。
“林医生,”一个略带讥讽的声音从后排传来。
说话的是郑浩然,康泰集团安插进来的所谓“专家代表”。
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高高举起,“我这里有一份真实案例:一名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AI辅助诊断’后被误判为良性结节,延误治疗,最终死亡。您如何解释?”
此言一出,会场顿时议论纷纷。
“这怎么可能?”
“AI真的有这么大的风险?”
“现在连癌症都能误诊了吗?”
林修远眼神微眯,看着那张明显经过修饰的报告,嘴角却未动分毫。
他缓步走到舞台边缘,接过话筒,语气平静:“这份报告引用的数据来源模糊,病例编号也无法追溯。我请各位注意——全球目前尚无一起经权威机构认定的‘AI主导误诊致死’事件。”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继续说道:“相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发布的《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白皮书》,过去三年内,AI辅助诊断系统已成功提升早期癌症检出率35%,将误诊率降低至不足3%。而所有被归为‘AI导致误诊’的案例中,96.7%是因为人为操作失误或数据输入错误。”
他说完,轻轻敲击手中的平板电脑,身后的大屏幕立即切换出一组清晰的图表与统计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会场陷入短暂的沉默。
“这是我刚刚调取的世界顶级医疗机构联合数据库。”林修远指着屏幕上一条红色曲线,“这是过去三年全球AI医疗事故统计——全部都是人为操作失误所致。”
郑浩然脸色一沉,刚要开口反驳,却被一道声音打断。
“林医生,”后排突然站起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是国内知名的内科专家李教授。
他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几分审视,“你的数据确实令人信服,但我还是要问一句——AI终究只是工具,医生的经验和判断才是核心,对吧?”
全场视线再次聚集在林修远身上。
他目光坚定的点点头,:“完全同意。所以我主张的,并不是取代医生,而是构建一个全新的‘人机协同’模式。”
他转身面对大屏幕,手指轻点,调出一幅构想图。
“想象一下,一个偏远山区的小诊所,医生经验有限,但借助便携式智能诊断仪,可以在五分钟内完成全身扫描,结合AI分析,给出精准建议。再想象一下,一个手术室里,AI实时监测病人心电、血压、血氧等指标,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危险,为主刀医生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这不是科幻。”林修远缓缓道,“这是已经发生的现实。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人类智慧与科技力量融合的新纪元。”
会场上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苏晚照站在后台,紧紧攥着手中的记录本,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而在会场角落,唐主任眉头紧锁,悄悄掏出手机发了一条信息。
林修远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回头望向那个方向,目光冷冽如冰。
但他早已准备好迎接狂风骤雨。
因为他手中握着的,不只是未来的医学蓝图,更是真相与正义的钥匙。
林修远站在台上,目光炯炯有神。
李教授那句“人工智能终究只是工具”的质疑声还在耳边回响,他便迅速回应道:“我完全同意。所以我所主张的,并非取代医生,而是构建一个全新的‘人机协同’模式。”
台下众人神情各异,有的表示认可,有的心存怀疑,还有的在冷静的表情下隐藏着敌意。
林修远没有浪费时间去做更多辩解,他直接调出一位晚期肺癌患者的完整病历数据——包括CT影像、病理切片、基因检测报告、既往治疗记录等数十项维度的信息。
屏幕上的数据流转速度极快,但现场的许多专家都目不转睛地看着。
五秒钟后,系统生成了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并预测该患者经此方案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可提高17%。
对于晚期肺癌来说,这个数字几乎是颠覆性的突破。
会场再次陷入短暂的沉默。
这不仅仅是人工智能给出的一个建议,而是基于全球最新医学数据库和个体化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
这意味着,未来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真正“量身定制”的治疗策略。
“这是目前由我主导开发的智能诊断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林修远声音沉稳有力,“它不仅能分析疾病本身,还能结合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遗传背景、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做出最科学的判断。”
这时,刘博士站起身来。
她是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在国际学术界颇具影响力。
她开口说道:“我在海外研究中也观察到了类似趋势,林医生的系统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她走上前几步,将自己团队所做的对比实验结果投射到大屏幕上——一组清晰的柱状图显示,林修远所开发的智能诊断算法在准确率上比当前主流模型高出近30%,尤其是在肿瘤识别和治疗路径推荐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整个医疗模式的转变。”刘博士语气坚定,“如果我们能将这套系统引入全球医疗体系,将极大地改善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现场一片哗然。
掌声再次响起,这次更加热烈,甚至带着几分激动。
林修远微微点头,嘴角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但他更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就在这时,他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一声轻微的震动,就像神经末梢被电流轻轻触碰一样。
【高强度推理完成,认知跃迁启动】
【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模块已激活】
林修远心中一震。
他不动声色地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平板,屏幕上闪过一道几乎察觉不到的蓝光,随后恢复正常。
“多源数据融合……”他在心里默念着这个陌生却又熟悉的词汇。
前世的他曾在2040年参与过一项跨学科研究,其核心正是整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影像学等多种来源的数据,以实现对复杂疾病的深度解析。
现在,这项功能竟然提前解锁了。
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他不仅可以分析单一病例的现有数据,还能将来自不同维度的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挖掘潜在病因、预测病情演变、优化治疗策略。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林修远的目光扫视全场,唐主任依旧眉头紧锁,陈宇轩眼神闪烁不定,郑浩然阴沉着脸,仿佛在等待下一次反击的机会。
而林婉秋则面带微笑,似乎早已预料到了这一切。
“这才是开始。”林修远在心底对自己说道。
他抬起头,面向全场观众,最后一句话掷地有声:
“真正的医学进步,不在于谁说了什么,而在于谁做了什么。”
话音刚落,会场上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林修远走下讲台,苏晚照立刻迎了上来。
“你太厉害了!”她眼中闪烁着光芒,低声说道。
林修远笑了笑,伸手接过她递来的水杯,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会场角落那个正悄悄收起手机的身影。
风暴还未结束,他已经在准备下一波反击。
茶歇时间很快到了。
人群开始散开,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刚才的演讲内容。
林修远刚放下话筒,就被几位国内外学者围住提问。
正当他一一作答时,一个低沉却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医生,你的系统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他回头一看,是李教授,正端着一杯咖啡,缓缓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