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医学擂台,新星评选风波
作品:《重生医圣:从抢救濒死校花开始横扫医界》 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灯火通明,水晶吊灯映照着会场中央的“青年医学新星”评选舞台。
台下座无虚席,来自各大医院、科研机构的代表与评审专家齐聚一堂,气氛肃穆而紧张。
林修远踏入会场,目光如电,迅速扫过评委席。
他一眼就看到了唐主任。
那位曾在医协理事会上试图阻挠《透明医疗白皮书》立项的中年医生,此刻正坐在第三排评委席上,身旁一名戴金丝眼镜的男子正低声与他交谈。
那人衣着考究,神情冷峻,正是这次评选大会最受关注的候选人之一——陈宇轩。
林修远眼神微沉。
他当然知道陈宇轩是谁。
此人出身名门,是医界协会会长的外甥,早年留学美欧,归国后被康泰集团力捧为“医界未来之星”,更在多个权威期刊发表论文,风头一时无两。
可林修远清楚,这人学术能力虽强,但手段阴狠,尤其擅长利用人际关系操控舆论走向。
而他刚才与唐主任交谈的内容,显然不简单。
就在这时,主持人清了清嗓子,宣布道:“下面有请本次评选大会秘书长林婉秋女士发言。”
掌声响起,一道高挑身影缓步登台。
林婉秋身着黑色职业装,气场凌厉,目光在全场扫视一圈后,开口说道:
“‘青年医学新星’评选,旨在挖掘具有前瞻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年轻医学人才。每位候选人需进行15分钟答辩,内容围绕一项创新性医学研究展开。评委将从学术价值、临床应用前景、社会影响等维度进行评分。”
她顿了顿,补充一句:“本次评选,全程录像,并由第三方公证机构监督。”
这句话落下,会场顿时安静了几分。
林婉秋话里有话,显然是对前几日医协会议上爆出的黑幕有所回应。
林修远站在选手席上,双手交叠胸前,目光冷静地望着台上。
接下来,便是正式答辩环节。
“首先登场的是陈宇轩医生,他的研究课题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慢性病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评估》,时间十五分钟,请开始。”主持人的声音响起。
陈宇轩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带,从容走上讲台。
他打开PPT,语调自信而流畅:“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是陈宇轩,我的研究聚焦于我国日益严峻的慢性病管理问题……我们团队通过收集全国三甲医院十年来的患者数据,结合AI算法建模,成功预测了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复发趋势……”
他一边讲解,一边调出图表、模型与临床案例,语言严谨且具感染力。
十五分钟后,他向评委鞠躬致谢。
掌声雷动。
“太精彩了!”有人低声赞叹,“不愧是医协重点培养对象。”
“这套系统如果真能落地,或许能改变慢性病治疗模式。”
陈宇轩嘴角微微扬起,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林修远的方向,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意味。
林婉秋随后宣布:“下一个答辩者:林修远,研究课题《智能诊断系统的研发与初步临床验证》,时间十五分钟,请准备。”
会场一片哗然。
林修远?
那个刚实习不久的年轻人?
还是前几天在医协大会上掀翻旧秩序的那颗“炸弹”?
人群中有不少人露出怀疑神色,尤其是那些康泰系的专家,脸上更是写满了不屑。
唐主任眯起眼睛,与陈宇轩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林修远缓缓走上讲台,步伐稳健,神情平静。
他没有立刻开始讲述,而是轻轻敲了敲麦克风。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林修远,来自江城市人民医院。我的研究课题,是我过去几年潜心开发的一套‘智能诊断系统’。”
他说得简洁有力,随即调出界面,投影屏幕上出现了一组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图。
“该系统融合了全球近二十年来的十万例真实病例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实现对多种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杂症的快速辅助诊断。”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十万病例?”
“他是怎么拿到这些数据的?”
质疑声此起彼伏。
果然,下一秒,一名须发皆白的老专家皱眉开口,语气略带严厉:“林医生,你提出的这套‘智能诊断系统’听起来很先进,但请问它是否具备临床推广价值?如何解决数据隐私问题?”
问题角度刁钻,明显经过设计。
林修远心中冷笑。
他知道这位老专家是康泰集团资助的科研项目负责人之一,今天这一问,恐怕就是冲着他来的。
但他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微微一笑:“关于临床推广价值……这个问题很好,也正好让我解释一下。”
他停顿片刻,调出系统界面,投射出一组真实病例数据与AI辅助诊断结果对比图。
“这套系统已在A市试点运行。”
现场一片寂静。
所有人屏息以待。
而林修远的嘴角,微微扬起。
“这些数据均经过第三方医疗评估机构验证。”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并且,我们采用区块链加密技术对患者信息进行多重保护,确保隐私安全。”
台下一阵骚动,不少专家纷纷低声讨论。
林婉秋眼神微亮,迅速记录着关键信息,嘴角浮现一丝赞许的笑意。
然而,陈宇轩冷笑一声,站起身来:“听起来很完美嘛。不过林医生,你这套系统真的适用于全国范围吗?不同地区的疾病谱、人群体质、环境因素都存在巨大差异,你怎么解释它的普适性?”
这句话一出,不少评委
显然,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直指林修远系统推广的最大软肋。
但林修远没有丝毫迟疑,反而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他敲击鼠标,大屏幕切换至另一组图表——三省九市的医院接入分布图,以及各地区常见疾病的分类与智能诊断系统的匹配度曲线。
“目前我们的系统已接入全国三省九市共计37家医院,累计处理病例超过10万例。”林修远语速平稳,逻辑清晰,“其中包括北方高发的心血管疾病、南方多见的风湿免疫病、西部高原地区的呼吸系统疾病等。”
他顿了顿,继续道:“从临床反馈来看,系统适应性强,误差主要集中在个别罕见病和早期癌症筛查中,我们正在针对性优化算法模型。”
话音刚落,现场一片哗然。
唐主任坐在评委席上,脸色愈发阴沉。
他转头低声与身旁助手说了几句,随后那名助手便在评分表上写下了一个极低的分数。
林修远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幕,心中已有判断。
而这,还只是开始。
十五分钟的时间很快结束,林修远鞠躬致谢,走下讲台。
掌声寥寥无几,但在某些角落,已经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频频点头,目光中透出欣赏之意。
主持人宣布下一个答辩者时,会场重新热闹起来,但关于林修远的议论仍在持续。
“那个年轻人……真有两下子。”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他居然能搞出这么个东西。”
“可他的背景呢?谁给他那么多资源?十万病例的数据?这不太正常吧?”
质疑声此起彼伏,但也夹杂着越来越多的认可与好奇。
林婉秋作为秘书长,一直在观察全场动态。
她轻轻合上手中的评分册,
而那些不愿记住它的人,也已经开始想办法抹掉它。
答辩环节结束后,评委团宣布进入闭门评分阶段,并请各位候选人前往指定休息室等候结果。
林修远被引导员带入一间布置简洁的休息室。
刚坐下不久,门就被轻轻推开。
苏晚照端着一杯温水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担忧。
“刚才那个老专家的问题,是不是有人提前安排的?”她低声问道,将水杯递到林修远手中。
林修远接过水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微微一沉。
“嗯。”他缓缓开口,“而且不是普通的学术质疑,是冲着我来的。”
苏晚照眉头紧蹙:“他们到底想干什么?你明明做得很好。”
林修远笑了笑,笑容中却透着一丝冷意。
“因为他们怕了。”
他放下水杯,望向窗外夜色中的灯火,眼神深邃如海。
“怕我会改变这个圈子里的游戏规则。”
门外的脚步声渐渐靠近,似乎有人要进来。
而屋内的气氛,却仿佛凝固了一瞬。
真正的风暴,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