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契丹人来了
作品:《科举改变生活,穿越古代中状元》 临近年关,大名府城内没有了往日的热闹,虽然大街上人还是很多,可大家都是行色匆匆,没有春节将至的喜悦,反而是带着浓浓的担忧。
“大人,已经按照云公子的安排做好了布置,只是这五百骑兵真的要出城吗?”
“这个,要不你去问问他?”刘彦海有些犹豫地说道。
赵昆山一脸无奈,这个时候他可不敢去找楚云,这几天楚云安排安排守城的事,就没睡多长时间,好不容易布置差不多了休息一下,这个时候去找他肯定被一顿狠骂。
不过赵昆山现在是发自真心佩服楚云,就手头这点兵力,在楚云的调度下竟然将大名城防御做得滴水不漏,起码赵昆山找不到一点毛病。
“云公子是在内堂休息,末将不敢随便进入内堂重地。”
“就是书房,又不是本官的后宅,你有什么不敢去的。”刘彦海一阵无语,怎么什么人跟楚云待时间长了就都变得这么狡猾。
以前赵昆山多听话的一个人啊,最自己那是俯首帖耳,现在好了,自己下个令他学会推诿了,而且理由还这么充分。
“那也是府尊大人的重地,末将不敢僭越。”
“让你去你就去,哪来这么多废话。”
刘彦海阴沉着脸说道,这也是他跟楚云学的,既然讲道理你不听,就用官职压你。
赵昆山无奈地低着头朝着书房走去。
“不是都安排好了吗,就不能让我好好睡一觉!”楚云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脸不高兴地进来。
“你看,我就说按照我兄弟说的办,他都安排好了,你怎么还去麻烦他,这几天他够辛苦的了,你这武夫就不知道心疼我兄弟!”刘彦海一脸肉疼地指着赵昆山说道。
他看到楚云手里拿着他书房的一方端砚,那可是他高价买来的,这次又被楚云顺走了。
赵昆山一脸无语,刘彦海果然不愧是文官,明明是他让自己去喊的楚云,现在反倒是他的不对了。
“兄弟是这样,我刚和他商量了一下,城中只有五百骑兵,你全都布置在翠屏山是不是有些,”
“不放在翠屏山放哪?大名府周边就这么一个地方有山林可以藏下他们。”
“为兄不是那个意思,那个赵昆山你把本官的意思跟我兄弟说一下。”
“云公子,现在城中只有这五百骑兵,全都派出去的话,如果需要出城击敌就无兵可用了。再者翠屏山距离大名城有百里,无法策应守城。”
“你的意思是?”
“兄弟,我知道你是想放一些骑兵在城外策应,等契丹人来了他们可以骚扰契丹人,不让他们全力攻城,可城中也需要护卫,能不能留下两百骑兵协助守城?”
“都这个时候了,就别藏着掖着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想着万一城破了,有骑兵护着突围?”
刘彦海老脸一红,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朝廷的急令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别人都可以跑,你们俩必须带着家人死守!”
“云公子,府尊大人不是那个意思,守城之时骑兵可以出城突袭减缓契丹人攻城,还可以夜袭骚扰契丹人,所以将骑兵布置在翠屏山太远,等他们杀过来契丹人早就做好准备了。”
“赵将军,你对你手下的骑兵这么有信心?就算五百骑兵全都在城外扎营,你觉得他们能挡住多少契丹人的攻击?就算他们能挡住契丹人的攻击,他们还有余力策应守城?”
“这个?五百人确实少了点,可要是恢复之前一人一骑,我们就有一千骑兵,有这一千骑兵契丹人肯定不敢轻易攻城。就算是放在城中,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出城退敌。”
“你知道这次契丹人来了多少?我告诉你,不少于五万!就算那些骑兵以一当十,也不够他们一个冲锋的。还有什么出城退敌?”
“大名城能守住就不错了,你难道还想着出城追杀契丹人不成?”
“有这个想法是好的,不过现在我们做不到,与其抱着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不如老老实实守住大名城,保住这一城百姓就行了。”
赵昆山还想再说什么,可是想想还是没开口。
楚云说得没错,五万契丹大军就算他将原本的一千骑兵全都放在城外,也不够人家一个冲锋杀的,更不要说出城冲杀了。
只是他不明白,楚云为什么将原本的一千骑兵打散,让每名骑兵配备一人双骑,让原本就不多的骑兵一下少了一半。而且还将这仅有的五百骑兵全都布置在百里之外。
“如公子所说,可将他们布置在百里之外也起不到什么用啊?”赵昆山还是没忍住问道。
“因为只有那能藏下这些骑兵,摆在明面上被契丹斥候发现了,他们就完蛋了。”
赵昆山点点头,契丹斥候作战时的探查范围是五十里,驻扎的时候会放出一百里,让骑兵驻扎在翠屏山确实不容易被契丹斥候发现。
可契丹人这么做不是没道理的,一百里是骑兵一天急行军的极限,就算翠屏山可以藏下这些骑兵,但要是想要攻击骚扰契丹人也不可能啊。
“报!契丹大军距离大名城不足五十里!”赵昆山打算问楚云缘由的时候,一个士兵急匆匆跑进来禀报道。
“快,把这个交给骑兵营指挥,让他们马上前往翠屏山!”楚云说着从怀里拿出一个信封交给士兵。
士兵接过楚云递过来的信封,转身跑出去传令了。
这段时间府衙上下,还有这些经常出入府衙的士兵,已经习惯了听从楚云的安排。
“兄长,你把这份奏折誊写一份,马上派人送去汴京。”楚云说完递给刘彦海一个信封。
“传令鸣钟,全城进入一级戒备!”楚云对着外边喊道。
刘彦海顾不上招呼手下,自己直接跑出去传令了。
很快,城中传来阵阵急促的钟声,街上原本行色匆匆的百姓,顿时加快脚步回家。
很快大街上除了一队队巡视的差役,就只有按照之前演练过的在各处奔走的士兵和壮丁。
没人注意到,大名城的南城门并没有马上关闭,一队五百人的骑兵从城中出发消失在大地的尽头,就在城门马上关闭的时候,一匹快马从南门冲出直奔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