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粮食危机(下)

作品:《科举改变生活,穿越古代中状元

    朝廷允许官府在秋粮入库前,将粮库里超过三年的粮食出售,原本是一项很好的国策,甚至楚云那个时代也在用,只是再好的东西都是人在操作。


    比如官府会在春荒的时候提前将旧粮出售,这样他们就能赚取不小的差价,这些钱自然都入了大大小小官吏的口袋。


    这样做风险很大,因为官府粮库里的粮食是全城百姓保命的粮食,遇到灾荒或者战事,城中的百姓就要靠这些粮食活命,比如这次。


    而有些胆大的官员,直接将粮库的粮食都出售了,等到秋粮下来再慢慢补齐。


    恰恰刘彦海就这么做了!


    楚云派人查封了粮库,就等于把这件事揭开了,如果不能及时补齐粮食,城中必然大乱。


    可现在秋粮还没上市,刘彦海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补不上这个缺口。


    楚云之所以如此笃定,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除了刘彦海的人品之外,他还从方清扬那得知,吏部每三年对各地官员进行一次考评。


    考评差等者降级,合格者留任,上佳者升迁,连续两次考评合格者也可以升迁,不过需要吏部呈请内阁,从中挑选优者升迁,其余大部分则评级调任。


    刘彦海上次考评是合格,他必须为两年后的考评提前做准备,所以他必须抓紧一切机会打通关节,这就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撑,所以他肯定会铤而走险。


    所以楚云在府衙门前的时候表面看似轻松,心里其实一点把握都没有,可看到刘彦海出来的一瞬间,楚云才算彻底把心放下来。


    “兄长你要明白,我这么做全都是为了兄长好。”


    “嗯,我相信。”刘彦海嘴上虽然这么说,可心里却不以为然,他次啊不相信楚云有这么好的心。


    “兄长立刻派人将城中粮商召集来,”楚云刚说完,一个差役跑进来趴在刘彦海耳边低语几句。


    “兄弟,他们都来了。”刘彦海一脸苦涩地说道。


    “嗯?兄长提前让人通知他们了?”


    “没有,是这群家伙闻着味了。”


    楚云无语,果然商人在任何世界都是最敏感的一群人,自己才动手他们就得到消息了。


    “那正好,让他们进来,我跟他们讲。”


    很快,李博和十来个穿着绫罗绸缎的商人进来,看到楚云两人都愣了一下。


    “大人,为何要查封粮库啊?”一个肥头大耳的商人急切地问道。


    紧跟着其他人也纷纷询问刘彦海,房间内乱糟糟一片。


    “都闭嘴!”刘彦海一声怒喝,那些商人纷纷闭嘴,全都急切地看着刘彦海。


    “现在城中粮库缺粮,需要各位筹集银两收购新粮补充进去,大家现在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各位就说实话,你们能筹集多少银两?”楚云此时对着众人开口道。


    刘彦海一阵无语,看楚云的意思是他也要出钱!


    这些人大多数不认识楚云,纷纷看向刘彦海。


    “我兄弟的话就是我的意思,你们都别藏着掖着了,这次可是关乎大家的身家性命,有什么就说什么。”


    众人其实还是不相信楚云,不过碍于刘彦海没有说出来,更不会说自己能拿出多少钱来。


    “我这边最多能筹措两万两。”李博率先开口道。


    有人开了头其他人见刘彦海没有说话,也不情不愿地报出自己能拿出来的钱数。


    “八十万两,差距有点大啊。”楚云轻声说道。


    “兄弟你算错了,我刚算了一下,他们一共能拿出来的只有七十七万两。”刘彦海纠正道。


    “剩下的自然是兄长破费了。”


    刘彦海脸色顿时垮了下来,虽说这些年他在大名府搜刮了不止这些,可他每年的开销也不少啊,府衙很多吏员都是他自己掏钱养着的。


    比如楚怀仁现在担任的功曹,和以后要担任的户房司吏,朝廷是不给一文钱的,都需要他自己掏钱,何况为了两年后的考评,他上下打点花费更多。


    楚云这小子还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让他掏钱他倒是大方,一句话自己辛辛苦苦攒的三万两就这么没了。


    “要不你们再凑点?”刘彦海转头看向一众商人说道。


    “大人,这些已经是小人家里能拿出来的全部现银了。”为首的那个胖商人脸都快抽成包子了。


    这些年他们虽然跟着刘彦海倒卖旧粮赚了不少,这次他们几乎全都拿出来。


    “兄弟你看差不多了吧?”


    “不行!我算过,想要补齐粮库亏空,最少要一百万两,而且诸位还是不相信楚某,我算过了,你们这些年在旧粮上赚了不止这点!”楚云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张清单。


    “多了我不敢说,最近三年光是出售旧粮,诸位最少获利百万两以上!”


    刘彦海一脸的难以置信,从楚云手中拿过清单差点没原地爆炸。


    他没想到这些该死的商人竟然赚了这么多,才分给自己‘一点点’!


    按照清单上,这些商人最近三年光是出售旧粮就获利一百一十万两,可他总共也就收了十万两,士农工商把商人排在末尾不是没原因的!


    刘彦海一点不怀疑楚云清单上的真实性,因为他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直观的东西。


    楚云将最近三年春荒的粮价和秋收后的粮价做了对比,上面那的数字刘彦海很熟悉,知道楚云不是胡乱编出来的。


    “哼,现在还不说实话,信不信本官现在就把你们关进大牢!”刘彦海怒吼道。


    “大人啊,我们虽说有些家产,可现银大部分都在生意上压着,能拿出来的就这么多了,况且就算有一百万两,也根本买不到那么多粮食啊?”


    “闭嘴,你以为本官不知道,现在正式新粮上市的时候,市价不过十两银子一石,一百万两足够填补上缺口了。”


    “大人有所不知,新粮上市确实只要十两银子一石,可就算把大名府市面上能买的粮食都买来,最多也只有十万石,根本补不上粮库的缺粮啊。”


    “对啊大人,补齐粮库最少要二十万石,想要全部补齐就要派人都附近周边采购,一来一回肯定来不及,况且从外地购粮运费也需要一大笔银子。”


    刘彦海听完顿时傻了,这些他根本不懂,他只能求助地看向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