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个人合伙私营企业

作品:《七零随军怀孕就跑首长追妻火葬场

    林婉清裹紧了身上的大衣,和武宝信一起,走进了律师事务所。


    这地方是江楚的朋友,李律师的办公室。


    屋里烧着煤炉,暖意融融,和门外的萧瑟判若两个世界。


    李律师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戴着黑框眼镜,气质斯文,说话不急不缓。


    他推了推眼镜,将一沓厚厚的材料在桌上理顺。


    “林同志,武厂长,所有的申请资料都在这里了。”


    他的目光落在林婉清身上,带着一丝审视。


    “个人合伙私营企业,这个口子是今年刚开的,但审批流程…会很严。”


    武宝信搓着手,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一个搞技术的,何曾见过这种阵仗。


    “李律师,我们这把握大吗?”


    李律师笑了笑,笑容里带着职业性的谨慎。


    “政策是好的,但执行的人,有自己的考量。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所有能准备的,都做到无可挑剔。”


    他将文件推到两人面前。


    “走吧,第一站,海淀工商科。”


    工商科的办事大厅。


    长长的木制柜台被岁月磨得油光发亮,


    几位穿着蓝色或灰色干部服的办事员,正低头处理着文件。


    整个大厅安静得只能听见翻动纸页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电话铃。


    林婉清深吸一口气,然后迈着沉稳的步子走了过去。


    她和武宝信站在柜台前,像两个等待审判的学生。


    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同志抬起头,眼神从老花镜后面扫了过来,不带任何情绪。


    “办什么事?”


    “同志您好,我们想申请注册个人合伙私营企业。”


    林婉清的声音清晰而礼貌,将那一沓沉甸甸的材料,双手递了过去。


    女同志的眉头几不可见地皱了一下。


    “私营企业?”


    她的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几个竖着耳朵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一时间,几道好奇、审视、甚至带着些许警惕的目光,都落在了林婉清和武宝信的身上。


    女同志没有再说话,只是慢条斯理地翻阅着材料。


    她的手指在“林婉清,法人代表”这一栏上停顿了许久。


    一个女人,还这么年轻。


    半个小时后,两人被叫进了里间的一间小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一张办公桌,两个铁皮文件柜,墙上挂着一幅印刷的领袖画像。


    桌上的搪瓷茶缸里泡着浓茶,热气氤氲。


    坐在桌后的是一位头发微白、面容严肃的老领导,姓王。


    王科长的目光如炬,仿佛能看穿人心。


    他将那份申请表放在桌上,用手指轻轻敲了敲。


    “说说吧,为什么要搞这个化妆品厂?”


    他的语气很平淡,却带着审问的语气。


    武宝信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手心里全是汗。


    林婉清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迎上王科长的目光。


    “王科长,您好。”


    她先是礼貌地问好,然后才缓缓开口。


    “我们想办这个厂,有两个原因。”


    她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清晰地送入对方耳中。


    “第一,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搞活经济,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这句话说得冠冕堂皇,却也是最正确的开场白。


    王科长的表情没有变化,示意她继续。


    “第二,是我们看到了市场上的需求。”


    林婉清没有说空话,她从随身的挎包里,拿出了那个记满了字的硬皮笔记本。


    “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调研了北京各大百货商店和供销社的化妆品柜台。”


    她翻开本子,上面是她用速记符号和清晰的表格整理出的数据。


    “目前市场上的国产品牌,比如郁美净,


    主打产品都是几毛钱到一两块的雪花膏,功能单一,以基础保湿为主。”


    “而从日本进口的资生堂,一瓶润肤露就要卖到二十八块,


    这几乎是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但即使是这样,依然有人买。”


    “这说明,我们的消费者,特别是城市里的女性,已经不满足于只用雪花膏了。


    她们需要更好、更有效的产品。但国货和进口货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和品质断层。”


    她的讲述不带任何情绪,只是在陈述事实,分析数据。


    王科长的眼神从最初的审视,慢慢变成了好奇。


    他没想到,眼前这个看起来文静的年轻人,竟然做了这么详尽的功课。


    “我们的目标,就是填补这个空白。”


    林婉清的声音里透出自信。


    “我们有武厂长潜心研究多年的‘三露’配方,


    以中草药为基础,温和有效。


    我们想做的,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高品质的民族品牌。”


    武宝信听到这里,像是被注入了力量,他挺直了腰板,接口道。


    “王科长,我的技术评估报告,是北京日化研究所出具的,货真价实!


    我的配方,绝对不比那些外国货差!”


    王科长沉默了。


    他看着林婉清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又看了看旁边一脸赤诚的武宝信。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


    “材料先放这儿,等通知吧。”


    走出工商科的大门,武宝信长出了一口气,后背的衣服都湿了。


    “小林,你刚才可真行!”


    林婉清只是淡淡一笑。


    “我们只是说了实话而已。”


    但她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日子,变成了漫长的奔走和等待。


    第四天,林婉清按照李律师的指示,


    将江楚准备好的五十五万现金,存入了海淀工商银行的验资户。


    当银行工作人员盖下章,递给她那本写着一长串零的存折时,她的指尖都在微微发烫。


    这笔钱,是她前世今生都不敢想象的巨款。


    它代表着江楚的信任,也承载着她未来的希望。


    同一天下午,在海淀公证处,


    她、武宝信还有作为江楚代理人的李律师,


    正式签署了《隐名出资协议》和那份决定她未来命运的《对赌协议》。


    公证费,十元。


    薄薄的几张纸,却重如千斤。


    从第八天开始,她和武宝信拿着工商科的受理回执,开始了新的征程。


    区防疫站的《化妆品生产卫生许可证》。


    市一轻局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每一个部门,都是一道关卡。


    他们一次次地递交材料,一次次地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