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你们有这个能耐吗
作品:《明末:糟糕,我被东林党包围了》又是数道圣旨宣读,囊括了此战所有战死之将领,尽皆得到追封,故去将士的抚恤也在圣旨得到天子的承诺。所有人的嘉奖都宣读完毕后,满朝文武仍旧不敢开口,因为他们都心里清楚,此战最大的功臣——天下兵马大元帅张世康的嘉奖令还未宣读。果然,王承恩又从身后取出来一道圣旨,这道圣旨没有跟其他人的圣旨一样堆放在一起,而是单独列出。对孙维藩、黄得功等副手的嘉奖已然如此,对于此战首功张世康的嘉奖,在场的人自然都有了心理准备。当然,他们只是自己认为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当王承恩将最后一道圣旨缓慢的展开时,几乎是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就连百姓们也一样。如今的京城,镇国公、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越是曾经吃不饱饭的百姓,越是记得最清楚。他们也都知道,如此大胜仍旧是他们的恩人打出来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只念出第一句,海中期、李邦华便不自觉的对视一眼。诏曰与制曰不同,又是要昭告天下了,不由得都看向了张世康。“朕惟‘疆圉不靖,国耻莫雪’。辽西故地,京师之左臂,屏蔽山海之要冲也。自万历三十年来,建虏屡犯我疆,陷广宁、据义州、掠锦州,烽燧相望。边民耕牧无依,商旅断绝于途。朕念此恨于寝食,垂涕而思恢复,十又四年矣。今兵马元帅张世康,领兵六万,奔袭千里,先败敌于锦州,遂至官山,以其谋略惑敌,迫其决战。官山一役,毙敌者十万有余,使伪清精锐尽失,再无力犯我疆土。卿乘胜而击,携万夫不当之勇,横刀立马于辽河之畔,复我疆土,三十有奇也。昔汉有班超定西域,唐有薛仁贵复辽东,今卿之功,迈于前贤,朕心甚慰。敕令。晋卿为武英郡王、右柱国,赐丹书铁券,赏蟒服玉带五副。赐金一万两,锦缎两百匹,字画玉器十车。望卿毋改初心,慎终如始,以期大明之中兴也。昭告天下,咸使闻之。钦赐。”武勋到顶!异姓王!世袭罔替!饶是群臣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可他们仍旧吃到了凉皮。给孙维藩晋爵为世袭国公虽然罕见,但大明开国以及靖难时,毕竟封过。可异姓王这玩意儿,大明终其国祚两百七十年,也就给过追封。譬如黔宁王沐英、岐阳王李文忠、开平王常遇春、中山王徐达等,皆是死后追封不得世袭,而他们生前也都是公侯。活着的异姓王在大明不能说凤毛麟角,压根就没出现过。就连张世康都愣了一下,而后悄摸抬头看了一眼崇祯老哥,发现对方在对着他姨妈笑,不由得抖了一抖。李邦华终于忍不住了,待圣旨宣读完毕,张世康还未来得及接旨之前,率先跪倒在地道:“陛下,我朝以汉制为鉴,有非皇族不王之祖制,况镇国公年仅及冠,望陛下三思呀!”李邦华一打头,其余文官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都跪倒在地,希望崇祯皇帝收回成命。倒不是李邦华嫉妒,之所以自汉之后,历朝历代皆有非皇族不王的制度,最重要原因无非就是王权过大,容易滋生叛逆。而李邦华反对也大抵如此,张世康的威望已经够高了,位列三公、世袭罔替的国公,剑履上殿、入朝不屈、赞拜不名……这若晋爵为王,还昭告天下,陛下呀,你当真是认真的吗?张世康其实对李邦华并无恶感,即使现在李邦华反对他晋爵,张世康仍旧没有生气。在此之前,李邦华已经连着上了几十道奏疏,希望天子免去他兵马元帅的官职。张世康身为锦衣卫一把手,这些事都知道,可他一次都未反击过。因为他担心,只要自己稍微一反击,这厮就没了。因为他更明白,直臣有直臣的作用,如果满朝都是屈服于他淫威的人,他反倒会觉得反感了。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张世康觉得目前的朝堂,总算是能称得上众正盈朝,才真的萌生退意,至少把军权卸掉一部分。以至于李邦华额头杵地不住的磕头,张世康都有些心疼了。心道那么大岁数了真不容易,便拱手看向崇祯老哥,想着干脆推辞掉算了,反正他对爵位也不是很在意。然而,他还没开口,就听崇祯皇帝不高兴的道:“尔等若能收复辽西三十城,朕也封尔等为王!可你们有这个能耐吗?”当着所有人的面,崇祯皇帝的话掷地有声。如今没在朝堂,周围还围着大量的百姓,君臣如此互相不客气的对话,其实影响还是很大的。可崇祯皇帝心里着实有气,群臣首先不顾场合反驳他,就不能怪他不讲情面。以前总是朝臣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驳斥他,崇祯皇帝还是少有的也站上了高地,三两句话,说的朝臣哑口无言。又跟他提祖制,现在崇祯皇帝听到祖制就来气,恨不得直接将剥皮实草的梗拿出来再喷一遍。“封爵乃皇家私事,尔等休要再言,伤了君臣和气。无忌,还不领旨?”见群臣终究没有再敢多说,崇祯皇帝这才调转过身,白了一眼张世康道。他刚才都看见了,如果不是自己嘴快,崇祯皇帝觉着那小子似乎是想抗旨来着。张世康咧了咧嘴,该说不说,刚才的崇祯老哥实在是霸气,侧漏了都。见事已至此他也不扭捏,直接道:“臣张世康领旨谢恩!”当了俩月伯、仨月猴儿、两年国公,咱现在是个王啦!张世康并未有多激动,可他身后的次子团、乃至跟过来的那三千近卫军将士,可就激动多了。四处都在爆发欢呼声,那些百姓得知他们的恩公晋爵为王,也都跟着欢呼。甚至还有不少家境好点的百姓放起了鞭炮,德胜门外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以至于掌管安保的五城兵马司直呲牙。接过圣旨后,见崇祯老哥冲他招手,张世康便走了过去。“这两个多月,累坏了吧?”崇祯皇帝言辞很是温和,以至于张世康都不好意思喊累。“还成吧,就是官山之战,差点玩脱,死了不少弟兄。”张世康唏嘘道。能让张世康这么说,崇祯皇帝自然脸上露出担忧,毕竟即使泾水之战,张世康的奏报都很轻松。“以后还是不要犯险才是,如今朝廷财政充盈,待今秋有了收成,我大明便再也不会缺粮了,朕不允许你再犯险知道吗?”崇祯皇帝言辞间几乎都是关切。以前朝廷穷,没粮没钱,后来变成有钱没粮,如今新作物遍地开花,北方的水渠已经有过半通了水。按照户部、工部估算,大明的粮食危机,将在年底彻底解决。以前犯险是因为打不了富裕仗,包括此次出征,之所以打到辽河河畔就折返,也是因为存量不足。可是以后,估计再也不会发生了。张世康挠了挠头,打仗这种事,可不是他想不犯险就不犯险的,茫茫大草原上,鬼知道敌人从哪儿冒出来。但他懒得与这老哥辩驳,毕竟对方连草原都没见过,于是便岔开话题道:“陛下难道就不想其他人吗?”崇祯皇帝疑惑,张世康无奈的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亲卫。在那里,朱慈烺身着亲卫军服,向着师父和父皇,悄摸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