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利秦国

作品:《苟秦

    第398章利秦国


    已是隆冬腊月,一场大雪突然发动袭击,持续数日,给关中大地披上一件素衣,紧跟看便迎来关内今年最凶猛的一波寒潮。山叶屋 冕肺岳毒


    冻雨与飞雪,似乎给整个关中都划了一道休止符,自官府到民间,从贵富到寒贱,一切大的活动都停止了,关中百万士民都默默地握着严冬,等待春日到来的一刻。


    不论如何,秦国的君臣官民需要感谢姚襄,否则强顶着北方的严寒去进行大规模军事动员,以应对晋军北伐,不知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一场不合时宜的战争,其中产生的非战损失,或许比战争本身还要严重。


    从确认姚襄反晋,殷浩惨败之后,秦国战车转动的车轮便逐渐停了下来,已经集结起的军队重归驻地,征召的役夫也尽数遣散。


    不过为防不测,这个冬季,所有在成中军都取消休假,保持着一定紧张的战备状态。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中国台湾→?】


    进出关中的主要信道,加强管制。


    至于如武关丶陈仓这样的关隘,更增兵派粮,增强守备力量。


    而不论天气怎样,形势如何,奔走于东西道途间的军骑与信使,却越发频繁,来自关东的大量军情消息,传送至长安,至秦王案头。


    长安上空中的雨雪已经停了,但天气之严寒,却更加让人难以忍受。


    太极殿内,鼎炉熊熊燃烧着,汹涌的火苗几乎窜出来,驱散着无孔不入的寒意。


    苟政端居王座的,苟武丶郭毅丶王猛丶薛强丶邓羌等几名秦国重臣俱在,一起倾听着三千里外淮南战争近况。


    荀羡闻姚襄背反,作乱于淮南,江北接连告急,率徐州兵马一万五千馀众,


    自彭城南下,意欲夹击姚襄,配合谢尚歼之。


    荀羡既走,徐州空虚,故魏徐州刺史周成见机,自沛国起兵五千东进,连取彭城丶下邓。


    周成降普数载,为晋国士族厌弃,久郁郁而不得志,早有怨愤。姚襄举事,普师败北,受姚益鼓动,因而悍然发难,


    下邳既克,周成又率师南下,追击荀羡,同时散播徐州失陷消息。其时,荀羡已至淮阴,其军中多徐州籍将士,事变消息传来,军心动荡。


    后周成军至,荀羡遣师迎击,为周成所败,荀羡大军,由此而溃,逃亡甚多。秒漳洁小说网 已发布罪芯漳节周成趁机收拢败卒,扩充军力,留兵于淮水防御,自回师攻略东海丶琅琊等地。


    荀羡兵败淮阴,仅率数千扬州兵马退回淮南,然军力受损,士气跌落,难以有效支持合肥一线战,只能镇守广陵,抵抗姚丶周所部两面侵扰.”


    别部将军朱晃,从容地向秦国君臣汇报看所探情报,清淅地将徐州事变的经过描述开来。


    听完,邓羌不由发出感慨:“荀羡,终一书生耳!”


    “晋国尽以这些清谈名士统军,行征伐之事,焉能不败?”嘴角一咧,邓羌又语带讥讽道。


    “也不能这么说,晋国还是有不少厉害人物!”邓羌言罢,薛强摇头道:“谢尚能于危难之间,整军布防,阻姚襄于江北,足见能耐。更湟论桓温,他的摩下,可有不少英才勇将”


    “空有俊杰,而不知善用,与无人何异?”闻之,邓羌蔑言道。


    目光一闪,邓羌又道:“那姚襄也是虚有其表,都打到合肥了,为何不一鼓作气,趁晋军散乱,一举打过长江去?


    在江北与晋军峙,纵得一时之威,必难久持,他早晚还得失败!”


    邓羌完全一副代入过深的样子,听他如此点评晋军与姚襄,在场的秦国大臣们,都不禁会心一笑。


    显然,不管淮南战事如何发展,对秦国来说,都能称得上一件好事了。


    此时,苟政突然开口,打断邓薛二人之间那并不激烈的争论:“年初,殷浩以王渎丶


    魏憬丶姚襄丶周成四人,屯于中原,欲以这四名降将,作为北伐前部。


    1


    “而今,魏憬死,姚襄丶周成相继反叛,分据淮南徐充!”说着,苟政又拿起案上的一道降表,悠悠说道:“再加之王渎以许昌来降,晋国在中原之形势,算是彻底崩乱了,


    数载经营,毁于一旦啊”


    说到这儿,苟政不禁喷喷感叹起来::::


    没错,在姚襄丶周成相继反晋,于中原攻城略地之时,此前奉命北上占领许昌的冠军将军王渎,也趁机自立,并且遣使奉降表来长安,向苟政献诚。


    闻言,郭毅轻轻摇头,说道:“晋廷对这些降臣北将一向防大于用,殷浩更驱之为牛


    马,不能以诚待之,又无法剥夺其部众,制约其势力,遭其反噬,也不足为奇!”


    苟政颌首,又问朱晃:“中原发生如此大变,充州燕军可有动静?”


    朱晃拱手应道:“禀大王,据充州密报,燕军暂无异动,不过慕容军下令治下各郡加强戒备,似乎没有参战之意!”


    微微沉吟,朱晃又道:“倒是青州段龛,正在集结兵马,似乎有趁势南下,攻略徐州之意。_小-说`C¨m′s! .无/错.内\容~州已然战开...


    一“段凳:::”闻之,苟政眉梢微微挑动,露出一丝笑意:“果然青州军南下,那我们这个盟友,倒是选了个好时机!”


    经过几次秘密的使节往来,秦国这边与段凳,终于达成了一个脆弱的攻守同盟。当然,这个同盟是针对燕国的。


    在对燕事务上,双方秉承“秦齐之盟”,但对晋,还是各顾各,你当你的反王,我当我的忠臣。


    段齐毕竟不比,在燕国的兵锋威胁下,段龛承受的压力要大得多,他必须寻求晋国的支持,即便无数历史教训证明,东普朝廷根本靠不住::,


    顺着苟政的话,王猛也说道:“姚丶周并反,徐州失陷,若段龛以平叛为名,发兵南下,攻略徐州,只怕普廷非但不会猜忌他,还会褒奖封赏。


    段凳若能击败周成,占据徐州,便可对姚襄形成制约,避免晋国江北局势持续恶化,


    于段龛而言,若能兼有青徐二州,届时对抗燕国,将更有底气:


    听王猛分析,苟政发出一阵笑声,轻吁一口气,故作为难道:“只是如此,倒使孤为难了,是支段龛占领徐州,还是鼓励姚襄在淮南坚持更久一些呢?”


    谈及此事,苟政面露深思,眼神之中,甚至有少许恍惚,或者说疑惑::,


    随着“姚襄反晋”的后续进展,连同中原形势变化的不断传来,苟政有些不自信了。


    他的“回忆”中清淅地记录着,历史上确有姚襄反晋之事,但姚襄把建康朝廷逼到如今这个份上了吗?


    但不管如何,随着姚襄纵横江北,晋廷左支右出,中原形势剧变,苟政为首的秦国君臣们,都意识到,他们此前对天下形势的预估,已经出现严重偏差,秦国的军政战略,也当进行相应调整。


    就一条,晋国在中原甚至江北的局势,已然彻底糜烂,徜若姚襄真能在中原站稳脚跟,做出一些成绩来


    那么苟政必定是要捐弃前嫌,支持姚襄的,无他,姚襄坚持得越久,对晋燕两国的吸引与牵制就越大,便能给秦国争取更多独立发展丶休养生息的时间。


    最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前秦国君臣,一直顾虑桓温撰取东晋大权后,北伐关中。


    毕竟,秦国的地盘,不论关中抑或洛阳,都在荆州的直接攻击范围之内。


    但是,徜若让姚襄占据淮南,甚至长期于合肥一线,骚扰晋国沿江地区,那么桓温焉能舍姚襄而就关中?


    对桓温来说,北伐大业,显然是一桩政治生意,对政治利益的谋取,显然要重要军事胜利。


    北伐嘛,打谁都是打,但先后次序,可就大有讲究了。


    于桓温,需要考虑远近难易丶形势变化;于苟政,自然是,越晚越好,最好别来打我可以说,姚襄此番反晋,在苟政眼中,可以创造更多可能,带来更多对秦国有利的影响,也实在让苟政忍不住生出无限遐想。


    关于此事,从姚襄与谢尚兵江北开始,苟政与王猛等臣便已仔细筹思过了,得出的结论一致,徜若姚襄能坐大,立足中原,那对天下局势之演变,必将之深刻的。


    而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他姚羌的大旗能否在中原树立起来,尤其是淮南,能否立足?


    如果可以,苟政真想给姚襄再提供一些有力的帮助,让他吸引更多的仇恨。


    但是,以目前秦国国力,辐射能力太弱,影响范围太小,尤其是中原,基本只能干看着,除非发兵,东出虎牢,千里远征。


    不过那样,显然就不划算了。


    当段凳有可能发兵南下,对姚襄形成牵制与威胁,他都没法阻止::


    此时此刻,苟政心中甚至生出这样的妄想:段龛与姚襄能够联合,二者合力,北拒燕,南抗晋。


    但是,世上哪儿有这么好的事情,全依苟政的意志,朝着有利秦国的方向发展。


    说到底,眼下还只是个自守之国,在关河以外,能够做的事情,实在不多!


    苟政难免患得患失,对在场秦臣们来说,这可少见。见状,王猛侧身直立,拱手说道:“大王,晋燕皆我强敌,要对抗二国,最终只能依靠我秦国军民物力。


    如姚襄丶段


    龛,周成丶王渎,乃至其他关东豪强,只可作为牵绊二国的力量,实无需抱以过多期望。


    还请大王明鉴::::


    7


    听王猛这么说,苟政微讷,抬眼看去,正对上王猛那略显严肃的眼神。


    轻轻地吸了口气,苟政思虑着,快速眨巴几下眼睛,终于摇头苦笑道:“景略所言甚是,孤有些着相了!孤太希望,秦国能有更多时间,修内政,谋发展了!”


    “大王孜孜以求关中复兴之心,臣等感佩!”一旁,郭毅开口,略表恭维。


    对此,苟政摆摆手,道:“中原形势变幻无常,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总该做些什么,总不能就这么干看着?”


    闻问,薛强略一思索,建议道:“恕臣直言,不论姚襄,抑或段龛,都无法为我秦国所左右。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不利战争,中原局面虽乱,但已陷入僵持,短时间若无外力,


    是难以打破。


    大王若欲维持,或可遣使东赴,居中调和,只是结果,未必如意::,


    斟酌少许,薛强又道:“另,许昌王渎,既主动降附,当善纳之。其实力虽则微弱,


    若为我秦国驱使,或许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听薛强建议,苟政微微点头思量,而后沉声道:“总好过无所作为!”


    旋即抬首,看向殿中监赵焕,吩咐道:“拟制,封王渎为豫州刺史丶平南将军!”


    又对郭毅道:“尚书台挑选合适僚属,携厚礼,出使广固丶寿春,尤其姚羌那边,告诉姚襄,苟姚同出关右,若能捐弃前嫌,消除旧怨,孤愿与之守望相助,共抗晋国!”


    “诺!”郭毅丶赵焕,齐声拜道。


    定下处置基调,苟政又瞧向朱晃:“桓温那边,还没有动静?”


    朱晃应道:“桓温上表发兵被拒后,再无动静。不过,根据近期探报,荆州有兵马调动,桓温遣其弟桓冲,率水师五千东下,进驻武昌::::


    7


    “看来,桓温还是坐不住了!”闻之,苟政脸上绽开一道笑容,环视一圈,问在场秦臣道:“诸位以为,对江北战局,桓温会作何处置?”


    对此,薛强主动发表见解:“臣以为,不论战局如何发展,桓温终将搜取普廷内外大权!殷浩惨败之后,谢尚虽苦苦支撑江防,然其建康朝廷,再无有效制衡桓温之实力!”


    薛强的见解,显然得到了在场秦臣们的认可。观众人纷纷点头,苟政目光落在了今日有些沉默寡言的大司马苟武身上,笑问道:“德长,你在想什么?为何不见你开言?”


    闻问,苟武缓缓抬首,面上仍带思付,迎着苟政目光,轻笑道:“臣在想,若桓温掌权,发兵北伐,果真先打姚襄,届时我军亦当有所作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