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内政

作品:《苟秦

    第271章内政


    永和七年以前的关中,最缺的是一个稳定的生产秩序与社会治安环境,


    而这两点,在入主长安之后,苟政通过两年半的努力,终于勉强实现。′e/z`k.s\w′.+o′r_g\


    诚然,眼下关中的稳定,也只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但即便这种初步的丶脆弱的治安,带来的也是生产力的快速恢复发展,尤其其中还有苟政为首的关中集团花大力气推动而到了当下,各项满足土民基础生活所需的物质如粮米布油盐柴等,依旧处于一种短缺状态,但于关中士民而言,一切有助于生产力恢复的各项生产资料(包括工匠丶农民丶粮种丶畜力丶水利丶耕具等),其稀缺性也日益突出起来。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中国台湾→?】


    苟政是有一定预见性的,因此关中局势初定后,便有看手改善的动作,


    但迫于内外形势与现实资源条件,力度不大。


    但自去岁苟符大战之后,他便开始有意识地丶大力推动生产力的进步了,更准确地讲,应该叫恢复。


    比如制盐,比如治铁:::为此,苟政在财政拮据的情况下,依旧调动了不少人物力,投入了不少资源,但规划很好,建设艰难。


    仅仅一个犁头所需之铁,就已成为提高屯垦效率的重大阻碍,还不算其他翻垦工作所需之铁,农耕之外,更有军事建设以及其他手工业所需生铁::


    然而,生铁产能的提升,又岂能简单的?绝不是苟政在长安动动嘴皮子,签发一些指令就行的,人物力钱粮,还有更为可贵的技术工匠,包括管理人才,都不是能够凭空变出来的,苟政又没一个系统空间。


    作为关中自古以来的冶铁重地,漆县(今彬县)那里冶铁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但建宁将军苟安自去岁秋开始,便抽调人物力,重开矿山,大炼钢铁。


    然而,花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才向长安贡献了不到两方斤生铁,到今年开春,产量方才有明显提升。


    还有冯翊夏阳县(今韩城)那边,苟范同样抽调人手,进行铁矿之发掘,但进度更为缓慢,不过那边探明的铁矿条件,倒是相当喜人,据有经验的匠人说,有大规模开发冶炼的潜质:::


    仅仅一个“铁务”,便牵涉到上下游诸多事务,面临众多问题与麻烦,


    然关中生产力的恢复丶民生之发展,又何止铁务一项。


    而每每直面这些问题,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困境,苟政只能用老子那句经典名言来宽慰丶勉励自己:治大国如烹小鲜!


    随着由他主导的各项政策事务,逐渐推行开来,苟政对这句话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也没法不深刻,个中有太多经验教训丶酸甜苦辣了。墈书屋 庚新醉筷


    不过值得庆幸的,大抵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一切似乎开始走向正轨了。


    或许诸多事务,仍旧不尽如人意,很多事项推进依旧缓慢,但总归在前进,在发展。


    另一方面,在一些朴素的社会规律下,即便没有苟政的主动干预,关中的恢复发展依然在进行。


    到目前为止,偌大关中诸郡,在那些苟政“无为而治”的地方,当地士民焕发出的生产热情与积极性,一点不比苟氏下属军民低,毕竟都是要生计的。


    这些情况,对苟政来说,同样是一种宽慰,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在努力,关中潜力与底蕴依旧摆在那里,在默默滋长看,等看他去发掘。


    “听说杨间在北郊搞了一个‘胡市”?”结束又一轮屯垦视察,返回长安途中,苟政忽地问道。


    “正是!”骑着匹瘦马跟在苟政身边的程宪,应道:“主公开放长安,


    广迎四方商贾,关中亦有诸多胡商响应而来,然胡人不知礼节,在城中屡屡启畔滋事,以致长安市内胡夏士民冲突不断,影响恶劣。


    为止风气,减少冲突,保长安城内安宁,杨主簿特地于长安北郊,重开榨场,供给外来胡商交易。


    这段时间以来,北郊‘胡市”吸引了大量胡人前往货殖交易,长安城内胡夏冲突果然减少许多


    ””


    “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分流减轻矛盾的办法!”听程宪的解释,苟政微微颌首,道:“不过,长安城内的矛盾,又岂止于胡人,不知礼的胡人屡屡启畔,然知礼之夏人士民难道就人人守法?怕也不尽然吧!


    因此,解决问题,还需从根本着手,要维持长安城内治安和谐与市场繁荣秩序,还当明律法,立规矩,不论胡夏,敢触法者,必法办之,如此方有震镊效果,方能长治久安!”


    苟政这番侃侃而谈间,包含有诸多情绪。作为侍从近臣,程宪也深知他那颗“法制之心”


    ,听其所述,略作沉吟,道:


    “关中法禁败坏多年,幸赖主公收拾河山,方有今日初宁。然立法强令,仍非一朝一夕之事,还请主公稍宽其心,待得民丰食足,王化沐浴,何愁法理不昌,关内不兴?


    ,


    “也是,总该要步步为营!”苟政笑了笑:“先不急回城,去北郊看看!”


    “诺!”


    依托着长安,在城池四郊,前前后后兴起了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墟市,以供城郊士民交易物资。微趣暁说王 更欣最哙


    这些墟市的出现,最初是因为苟政对长安严格施行的进出限制政策,作为长安市场贸易的补充存在。


    后来,关中局势渐定,各方物资的输入,在能够满足基础供养的情况下,长安的人口禁制也得到解除,重新开放。


    但四郊墟市却没有就此沦落,相反,在治安强化丶生产力不断恢复后,


    爆发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


    渭南屯营丶城外豪右士民,包括驻军,以及从各地前来长安的一些小商小贩,成为墟市贸易的主要角色。


    而长安城郊墟市的日益繁荣,也是关中日益复兴的重要表现之一,非得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以及交易须求,方能催发贸易活动。


    主簿(长安令)杨间创建“胡市”,大抵也是受到郊外墟市的启发。位置选的是极好的,比邻城北大道,距离渭河也不远,交通相当便利,面积也不小。


    只不过,建筑设施,相当简陋,甚至能称之为建筑的,大概只是一个“胡市”的门头,加之一圈高矮不一栅栏,以及“市内”参差不齐的棚寮丶帐篷。


    序属暮春,还不是交易的旺季,但苟政巡至时,依旧能望见诸多活跃其间的人影,各种戎言胡音,充耳可闻,当然更多的,还是此起彼伏的牛马羊驼等牲口的叫声。


    不似“汉”商,往来胡商最具价值的商品,除了各类皮货之外,大抵便是各种牲口了,尤其牛马,但凡输至长安,总是不缺买家。


    胡市内龙蛇混杂,为安全故,苟政并没有亲身涉足其间,而是绕行于外。当然,仅从栅外往里看,总是不够真切,了解也仅浮于表面。


    因此,一边嗅着从墟市内不断溢出的屎尿臭味,苟政一边笑着问被唤至身边对话的市吏:“从未觉得屎尿也能如此亲切,这些牲畜的粪便,可是上好的肥料,平日里都是如何处置的,可不要浪费了”


    市吏有些战战兢兢,但面对问话,还是忍着志忑,道:_“凛秦公,每日闭市之后,皆有附近屯户前来收粪,不曾浪费!”


    点着头,苟政问道:“设立‘胡市’,将这些外来胡人吸引至此交易,


    之护寸午可座安分2


    闻问,市吏苦笑道:“不敢欺瞒秦公,这些胡人在城外,更加放肆,冲突频繁,屡有斗殴之事,小人每日做的最多的,便是带人居中调解,维持贸易”


    “显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苟政轻笑道。


    且胡人来源颇广,言语难以互通,交流不便,甚为苦恼。所幸,有杨主簿制定交易办法,又有吏卒严格约束,纵有闹事,事态也往往能够控制。


    另外,在‘胡市”内,也少了许多犯我士民之事:


    “都有哪些胡人前来长安?”听其所述,颇有条理,苟政兴致更高,问道。


    市吏道:“关中各郡氏丶羌丶鲜卑诸族皆有,另有一些内迁的杂胡,前者,还有两支匈奴商队。”


    “匈奴!铁弗人?”苟政眉毛上挑:“胆子却是不小!”


    这个当口,能到长安贸易的铁弗人,大概率出自左贤王刘务桓所部。而就在去年,趁看苟符大战期间,刘务桓还遣部卒南下,意欲趁火打劫。


    铁弗兵一度深入渭北,兵临洛川,直到杏城(今黄陵)方才为邓羌击破。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损失数千兵马,以及上万牛马羊驼牲口。


    在战后,知道苟军不好惹后,刘务桓很是习以为常地遣使南下,前来长安,向苟政表明,此前皆是误会,他左贤王部,愿意与苟公消除误会,从此再无兵戈,睦邻友好。条件则是,希望苟政能释放那些被俘的铁弗部卒:


    对铁弗人的求和示好,苟政并没有拒绝,这个时期,他的重心将放在苦修内政上,对周边这些大大小小的势力,暂时还顾不上。


    铁弗人能长教训,主动服软,并不是一桩坏事,因此也就“宽容”地答应其修好请求,并让铁弗使者向左贤王刘务桓问好。


    不过,对其释放俘虏的请求,可就没那么干脆了,苟政正处在“雁过拔毛”的阶段。为表诚意,苟政还是同意俘虏的释放,但要求刘务桓那边拿东西来换,牛羊马匹,皆可。


    而这样的回复,让刘务桓异常愤慨,难怪苟政略阳乡下土豪出身,毫无名门高族的气度,如此小气,是如何成事的?


    怒则怒矣,对苟政的提议,刘务桓却不能不有所考虑,最终,还是忍着不满,用一批牛马,换回了两千多首领丶军官及铁弗本部士卒,至于从征之杂胡别部,就顾不上了。


    当然,刘务桓也没有怎么亏,用来交换的牲畜,大多由下属的部族贡献,他甚至还借此收了一笔“手续费”::


    大约在去岁初冬,随看在杏城完成俘虏交换事宜,苟政与刘务桓双方算是就此前“误会”的解除达成一致,甚至苟政还同意,在渭北开辟权场,准许铁弗人前来交易。


    但这,大概率只是场面上的应付,铁弗人在苟政这边吃了大亏,而苟氏集团还远未到征服铁弗部的地步,双方的过节,哪里能如此轻易了结。


    正因如此,当听闻有铁弗人的商队,到长安来交易,苟政也难免惊讶,


    叹其大胆。


    “主公,铁弗人与我们旧怨未消,竟敢深入长安,必然心怀回测,是否下令驱逐?”程宪在旁听了,不由请示道。


    闻言,苟政仔细沉吟几许,最终摇了摇头,道:“不,只要彼等正常贸易,遵守我们的规矩,就不必为难!”


    “此事,尔等吏卒,该当谨记!”说着,苟政扭头看向那市吏。


    “诺!”市吏哪敢怠慢,当即躬敬表示道。


    见程宪面有隐忧,苟政则怅然一叹,道:“孤自能驱逐铁弗人,然关中各族夷狄,数十万之多,岂能尽数逐之?


    自胡人内迁,关西早已是夷夏杂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析分。


    孤虽有振兴华夏之志,然现实如此,欲固关中,还需兼容诸族,化夷入夏,


    方为正道”


    听苟政此言,程宪也不由颌首,而后赞其胸襟开阔。


    当然,苟政也是没法不开阔,现实条件就是这样,且不提关中基础现状的问题,就苟军之中,包括匈奴丶鲜卑丶氏丶羌各族在内,已经有不少军政人才。


    早期有以匈奴丶鲜卑等胡人为主组建的“统万营”,西取关中之后,各地也有众多胡人豪杰主动投靠,比如已经在苟政身边担任亲卫军官的连英杰,这虽是个略阳氏豪,但一直以来,对苟政表现得十分忠诚服从。


    还有苟大战后,从符氏集团转身投靠苟政的一些人才,比如吕婆楼丶


    吕光父子,比如梁安为首的略阳梁氏,还有南安雷弱儿:::


    这些都是氏丶羌之中有名有望的豪杰,汉化已深,根本不能将之蛮夷看待,然而,若从苟政这边有“排胡”之意,那么这些胡族精英,也必然离心背叛,稍有不察,甚至可能引发不可预估之后果。


    虽然扯得有些偏,但苟政对关中胡人的态度与政策,倒是一致的,他要做的,也要化为己用。


    此事,再闵当初在邺城,也干过,只不过再闵傲慢无备丶反复无常,且基础条件丶面临局势都远远不足,而强行为之,结果被狠狠背刺。


    苟政与之相比,:情况则要好上太多。


    当然,嘴上虽然说的冠冕堂皇,苟政暗下还是没有掉以轻心,铁弗匈奴比之关中腹地的氏丶羌族众,总还是有不小区别的,也该区别对待,有所防备,得让长安的司隶校事们干活::::


    甚至于,对渭北高原上的鲜卑丶铁弗等尚未归化的夷部,也要加强刺探了,终究不可能永远放任,早晚是要收拾的。


    带着对关中胡人问题的思考,苟政结束了对“胡市”视察,返回长安。


    而那名应对得体丶颇为干练的市吏,在主簿杨间的安排下,也很快就升了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