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连锁反应
作品:《苟秦》 第195章连锁反应
永和六年冬十月十五,建节将军丁良遣破阵营督罗文惠率军三千,东出成皋,掠荥阳丶陈留二郡。00小税罔 哽欣罪全
至此,苟军的步伐算是将当初梁续义军东进的路线给重新走了一遍,声势上虽然没有十数万大军那般庞大,但脚下的步伐走得要更坚实丶从容,凶险则不弱之。
罗文惠此次东进,本只是一种尝试性的行动,目的则为了接应更多的秦雍流民。为此,他的行动沉稳之馀,而又不失果敢迅速,他也的确是苟军将领中少数知兵法丶懂韬略的大将之才,尽情地为达目的而挥洒才情。
渡水进入荥阳郡境内后,罗文惠并没有诉诸于武力,既不攻城,也不略地,更不扰“民”,所过之处,只是给沿途流民百姓,提供西归的路线指引。
同时,他向荥阳境内的官宦丶豪强派出使者,表明态度:他此来别无所求,
只是奉主公之命,迎接关西父老还乡,荥阳官民豪杰,只要停止对秦雍流民的迫害,纵其西去,苟军也绝不侵犯,事毕之后,也绝不逗留:
罗文惠的这番表态,传至荥阳境内豪右耳中,起到了出人意料的好效果,不管是那些打着魏旗的官兵,还是郡望豪强,都选择坐守城池丶堡壁,停止了一切阻止丶迫害活动,对罗文惠吸引转移秦雍流民的行为,完全坐视不管。
出现这种局面,倒不是罗文惠的面子有多大,苟军的兵势有多强,让他们有多忌惮。实在冉闵的政策不得人心,要知道,不管是的阻流亡还是斟民乱,可都是需要成本的,而军需粮,邺城那边可不会管一粟一麦,地方官长自然不那么乐意。
而对于豪强们来说,他们未必认识不到人口的好处与重要性,然而,就和苟政自起兵以来始终困扰于粮食问题一般,地方的豪强们同样要为如何养活部从而弹精竭虑。
这么长时间了,从流民中吸收人口丶劳力,他们早就做过了,只不过这等事务上,他们同样是有“预算”的。自赵末以来,中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状况,或许比河北少一些,但也极其勉强,而荥阳丶陈留可是经过梁犊大军祸害的,土民的生存情形本就堪忧。
在生存物资匮乏的时代,即便诸家堡壁有些储粮,那也绝不是为了招揽人口。因此,如果不是为了谋划叛乱丶制暴丶征伐之类的大事,没有哪一家敢放开了吸收人口。
当冬季来临,自上而下,从官到民,第一位考虑的只是如何熬过又一轮残酷的寒冬,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流民众并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他们有凝聚依靠,流民没有。_0+7·z_w¢..c·o^m/
相比之下,地方的豪强们,更加忌惮流民滞留境内,对自己的部众丶土地丶
财产造成破坏与损失,一干饿极了的人,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荥阳乃至中原诸郡豪强的做法,普遍是这样的:拣其少量精壮者充实堡壁,馀者任其自生自灭,若有侵犯则会同官兵豪右,一同扑灭。
当然,羯赵曾经从四方州郡徙入中原丶河北的人口达数百万,如此庞大的一股人口流动,卷起的声势也是不可小靓的,大河南北,也同样有大量城镇丶堡壁被流民众所攻破,只为一口吃的。
在这新一轮的大变局下,不论何等身份丶阶级的士民,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尤以法禁丧失丶生产荒废的中原丶河北州郡最为严峻。
如此背景之下,罗文惠不以刀兵威胁,只求吸收流民西归的做法,荥阳本地的豪强们,自然没阻止的意愿,甚至相当支持,这是一种“共赢”。
毕竟,人口少了,可供当地士民取用的资源自然就多了,在荥阳本地士民的眼中,过境的流民已经不是人了,而是一群可以吞噬一切包括自身同伴的蝗虫。
而罗文惠与豪强们达成共识之后,他在荥阳传播苟军名声丶吸引接纳流民的行动自然顺利许多,并且,从荥阳开始向东面的陈留丶济阴乃至更远的兖州郡县传播而去。
于是,罗文惠在荥阳开了一道口子,在自然与社会环境压迫下几乎陷入停滞的流民西归浪潮,又再度滚动起来。自西而东,受此影响的流民众,少说也有三十四万,然而,最终能够抵达目的地的,不足十之二三。
很多流民,走不出所处郡县,就因饥寒疾病而死,或者相聚为乱被官兵豪强扑杀,又或者盗贼所杀,又或者自相残杀丶掠夺,情况严重的地方,已经不是易子相食了,而是赤裸裸的“人相食”。
也是一路东来后亲眼见识经历了西归流民众的各种惨剧之后,罗文惠方深刻地明白,即便没有冉闵给诸州郡下达遏制流民的诏令,那些踏上归途的流民百姓,下场也不会好。
地方上的势力,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是绝不能容忍流民肆意过境,抢掠破坏,而缺衣少粮的
情况下,妄图穿越千山万水还乡的流民,更多也只是一种奢望。
如果没有接应,抑或是被沿途的豪右吸纳,是很难想象流民们有个良好的结局与归宿。
因此,也不得不感叹,当初王堕等人率流民西归,是何其不易。?y.k*r_s?o~f-t¢..c~o!m+而去年就踏上西归路途的贾虎等流民众,别看当时凄惨,用现如今的眼光来看,实在能用幸运来形容了。
总的来说,在徙归之事上,能够受到幸运垂青并获得生存权的实是极少数,
走得越早,生还的可能性就越高。
而苟政派军东迎,加之丁良丶罗文惠的自主性发挥,事实上能救的人同样不多,但至少让辛苦徙至河南丶荥阳丶陈留一带的流民众们多了些生存的希望。
如果没有外力干扰,让罗文惠就那么从容不迫接应流民,多的不说,二十万口总是能被他带回的,届时就轮到苟政头疼了。二十万张嘴,又是在不断迈入酷寒的冬季,想要完成迁徙丶安置与养活,困难是极大的。
但显然,罗文惠的此次行动,并不是打单机,时下的关东,也真不是苟军能够肆意弛骋的。罗文惠虽然勉强同荥阳乃至陈留的地方豪强达成默契与共识,但关东的局势也并不完全由这些地方势力决定。
很多事情,还得看邺城,看军威强盛的再魏,来自冉魏的反制措施也很快来了::
此时的冉魏,别的不说,至少表面上看起来还是相当强盛的。而作为“关东第一强国”,大国之威严岂容挑畔,还是与魏帝冉闵有过严重过节的区区苟政丶
小小苟军。
郑系丶吕护相继兵败,自金墉至成皋陆续失陷,这等变故对魏政权来说,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魏帝再闵脸上。
当洛州剧变及后续发展的消息传至邮城后,再闵自是勃然大怒,而以再闵的强悍个性,又岂能容之。于是,下诏以镇南将军苏彦率禁军五千,会同枋头驻军及兖州刺史魏统丶豫州刺史张遇,共击荥阳丶陈留苟军,并力西向,收复成皋丶
洛阳。
原本,冉闵是有亲自统兵南下,将东出苟军歼灭,以泄“穀水之战”的愤怒。已经时隔一年半有馀了,当初在穀水,被苟氏兄弟绝地反击丶饮恨而归的耻辱,冉闵可一直记着呢。
当然,最终按下亲征的心思,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则,丁良丶罗文惠等无名之辈,还不配他堂堂大魏皇帝出马,他再闵自称帝建国以来,遭逢的对手,可无一不是枭雄豪杰丶军阀强藩;
二则是,再闵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正在打算北征襄国,彻底消灭盘踞在襄国的石只等羯赵馀孽,获取完全的冀州统治权。并且已然调度起十万步骑,
蓄势待发,与襄国相比,大河以南的小小骚乱,实在算不得什么了。
哪怕入冬了,关东地区依旧战乱不已,这个冬季,也注定将为血色所染::
仅从硬实力来说,再魏调措用于乱讨贼的力量并不算强,但至少听起来很唬人,北面有魏军精锐,东南各有充丶豫之师。
而罗文惠闻之,也大为忌惮,审时度势,因势而为,是一个良将必须具备的素质。虽然心态上并不畏惧,但若让他以三千师旅抵抗三路数万之众的魏军,他还没那么狂妄。
至于,向丁良求援,集东出精锐,与之兵,也不可取。倒不是没有获胜的可能,只不过,用宝贵的力量去追逐微弱的胜利可能,智者不为。
而罗文惠始终记得苟政给他们的任务,流民!但这仍是有个前提的,若以自大损失去换取,也是不值当的。
于是,在苏彦初领军渡过大河时,罗文惠早已率军护送最后组织起来的一批七千馀众的流民,往成皋撤去。罗文惠的速度很快,忌惮魏军兵势是一方,虑荥阳豪强反复也是一方面。
在成皋,得到消息的丁良,已然亲自布置好防御,并发兵接应。也得益于罗文惠见得先机,果断撤离,方没有被魏军咬上,得以全师而还。
不过,危机并没有解除,再闵的诏令,除了讨贼戴乱,还有收复洛阳。于是,踏上荥阳土地的魏镇南将军苏彦,在荥阳会同了兖豫二州军队后,又在当地进行了一波“大动员”,很快组织起七万馀军众(很多流民百姓,都被苏彦下令,裹挟入军,准备做攻城的消耗品使用),西进成皋。
永和六年冬十一月,在魏帝冉闵,亲率十万步骑北上,进展神速,并迅速抵达赵都,将石只围困于襄国时。在河南,同样是由冉魏策动的一场战役,也如火如茶地展开了。
这自然又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襄国那边太远,暂时不提,但成皋这边,东出苟军却的的确确与魏军展开了一场硬碰硬的血战。
整场战役期间,成皋在死人,而在
各自背后,因战争而被强行抽调生存资源的士民也大量因饥寒而亡,只不过,在死人的效率上有所差异罢了。
而以关东当前的这种局面,这个冬季过去,滞留中原的百万徙归流民能活下一半,都是老天开眼了:
成皋苟军这边,因为苏彦那堪称疯魔的进兵计画,如何应对,也起了一场争论。苟威认为,魏军人多势大,他们兵少,且远离后方,资储因为接应救济流民消耗严重,不利于战,力主撤退。
罗文惠则认为,一旦撤离,魏军若追击,必然溃走,届时,河南得而复失倒是小事,军民损失乃至复没,才是大事。
同时,对流民的西徙,仍在进行之中,洛阳那边,杜郁弹精竭虑,也才把河南境内的那些流民丶及俘众从洛阳送走。当魏军西进之时,洛阳那里,仍有数万没来得及撤走的流民众。
在这样的条件下,苟军若贸然西撤,绝对讨不了好,往幸运的方向考虑,也不过是军队撤走,而辛苦了一个多月的努力大部分可以宣告白费。
那样,或许苟政因为现实局势的变化不会苛责他们,但丁良这些将领,却很难打心里接受这种结果。
出于这种考虑,在综合意见之后,丁良最终决定,凭借手中实力,以及成皋还算完好的城防,坚守拒敌。为洛阳流民西归争取时间,同时向长安请援。
值得一提的是,随罗文惠自荥阳丶陈留西归的流民中,有很多人主动留下,
拿起武器,与苟军共抗魏军。
同时,其他流民在听闻魏军西进的消息后,也表现得同仇敌气,在杜郁等将吏安排引导下,相当配合,很多人为了避免给苟军造成麻烦,甚至在领取口粮后,主动结队,自发向关西撤退。
在一场生与死的追逐与考验中,获得了新生希望的流民们,表现得极其坚韧与勇敢。
而成皋之战,就如再闵受挫于襄国城下一样,凭借精兵与城防,丁良等苟军将领,也生生扛住了苏彦所率魏军长达半月的进攻,
很多时候面对坚城,并不是没有办法,只是碍于实施的各类战场条件罢了,
而这些对成皋城下的魏军来说,都不具备。而为了突破苟军的防御,最后的办法,只有用人命去填,而苏彦武装起来的炮灰,也的确不少。
在一种残酷而血腥的战法之下,前前后后,死在成皋城下的魏军民,达两万馀众,就是炮灰,这样大的消耗,也实在严重,大损士气军心。
一直到十一月十七日,亲自领兵而来的豫州刺史张遇,再也忍受不了苏彦这种完全用任命堆的办法,率先撤军,豫州兵一动,充州兵也有样学样。
不得已之下,苏彦只能选择暂时撤军,退至荥阳城休整。而成皋的苟军,因为伤亡太大,也不敢贸然追击。
在苟魏两军于成皋兵血战之时,另一头暗中窥伺的饿狼,也趁机张开疗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