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向雍秦进军

作品:《苟秦

    第179章向雍秦进军


    永和六年夏六月既望,廊县苟军大营,中军师帐内,在召集全军将校文武,


    宣布完苟军下一步战略动向之后,苟政赌誓一般对他的部属们道:


    “全取雍丶秦之后,定要花个一两年,好好练兵屯田,休养生息!”


    事实上,到这个地步,苟政的战略意图,对部属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此前也已经讨论多时,并且在内部已经达成相当充分的共识。\t*i^a\n*l,a,i.s,k/.?c.o?m¢


    于是,这场军议,并没有什么异议与争论,仅是把众将聚在一起,做军事安排,同时继续给他们画饼


    苟政也算一个画饼大师了,而对苟氏集团的将军们而言,最近的一张饼,就是彻底平定关中之后,来自苟政的策功茂实。


    也正因如此,对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众将相当积极,这毕竟是他们短时间内继续积累资历丶捞取战功与缴获的机会。而苟政最后关于平定关中后续的发言,


    则加重了那些没有被安排军事行动的将领的遗撼。


    在持续向雍丶秦二州挺进的事业上,苟政总计动兵两万五千人。于吞并杜丶


    徐丶司马三路人马之后,一度膨胀到六万馀卒的廊县苟军来说,动兵规模可就不算多了。


    当然了,事情不能光看表面,军队的战力也不能仅着眼于人数,动用的两万五千卒中,固然有新编降军,但大头依旧是一路打拼丶扩张而成的苟军精锐。


    在进兵方略上,则兵分两路,一路以建宁将军苟安为主将,领军五千,自县北上,收取新平丶安定二郡,以期彻底控制渭北;另外一路,自是以二兄建威将军苟雄为帅,统兵两万,西进秦州。


    显然,苟政这回是将胃口彻底长大了,意欲一举荡平雍丶秦,全取关中,实现他筹谋已久的关中战略。椰县大战的胜利,进一步提升了苟政与苟军将士的信心,也给苟军的行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相比于渭北,苟政此番也终于将重心,放在更为偏远的秦州了。渭北土豪众多,形势混乱,但随着毛氏丶徐磋相继被吞并,白犊投降,馀者大多已经表明请降,收取的难度反而不算高了。


    而秦州方向,却有几根硬骨头,天水的石宁,陇西的王擢,既是羯赵馀孽,


    在几年前石虎伐凉之时,都参与其中,苟政入主长安的这几个月间,在秦州招兵买马,也积蓄了不小的实力。!w.6¨1+p`.¢c.o′m¨


    另一方面,苟政也不得不考虑,随着苟军向秦州进兵,凉州张氏丶仇池杨氏这两股势力,会不会也参与进来。


    对此,苟政不敢大意,司马勋的突然北上,已经很说明了一部分问题。放眼天下大局,他苟政或许还只是个边缘人物,但在关西,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整个西北局势的变动。


    为了预防类似梁州普军北上这样的“突发事件”,苟政不得不加强苟雄军的实力,除了锐骑丶先登这些他根基深厚的老部队外,还把弓蛀这样的猛将也调与其听用::


    军议结束之后,苟政又特地将苟雄丶苟安留了下来,拜托道:“二兄,子平,我们的事业,便拜托二位了,我在长安,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苟政如此郑重其事,苟雄丶苟安也不敢轻慢,皆肃然应道:“主公放心!”


    “主公!”表态完,苟安又有些迟疑地说道:“二将军领军去秦州,尚有石宁丶王擢之流,可以去消灭丶攻取。但末将北上,去打谁呢?安定丶新平二郡,


    皆已遣使,表示臣服:


    》”


    见苟安了一会儿,竟在纠结此事,注意到他略显茫然的眼神,苟政不由笑了:“你难道还怕北上之后,没有事情做吗?我们要统治关中,军事攻取,永远只是第一步,是最基础的一件事情!”


    “还请主公示教!”苟安望着苟政,立刻请道。


    见其状,苟政叹了口气,自起兵发迹以来,作为苟政最心腹的苟氏将领,苟子平的成长是极其迅速且显著的,苟政屡屡让他独自领兵,担当先锋重任,可不单纯因为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但显然,苟安的视野还需要继续打开,得从单纯的军事思维扭转过来。然而,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何其之难,此时让苟政进行一番说教,一时间都不知从何处谈起。


    沉吟几许,苟政看着苟安道:“子平,你要知道,到目前为止,渭北诸郡,


    只有冯翊,真正在我们掌控,但范围也相当有限。


    其馀各郡,虽然请降,但我们并没有形成实际的控制。过去我们坐视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初入关西,立足未稳,不得不将重心放在长安及其周边,


    >


    如今,形势大不一样了,我们态度与策略,也要相应做出改变。遣使,上一道降书,送一些礼物,就叫臣服了吗?”


    听苟政这么说,苟安若有所思,渐露恍然,最后干脆嘿嘿一笑,抱拳道:“主公的道理,自是英明正确的。·0.0\小/说.网′ _无!错^内.容.不过,末将愚鲁,您还是降下具体指示,


    让末将去做吧:::


    》


    说这话时,苟安那黑的面庞上,没有了平日里的憨厚,眼神中反而透着点精明。见其状,苟政不由笑骂一句:“苟子平竟也不老实了!”


    不过,在思吟片刻之后,苟政还是沉稳着声音,缓缓道来:“我给你定几个目标吧!北上之后,那些敢于反抗不臣的夷夏土豪,自当讨灭,我军威不能堕:


    渭北局势乱了太久,新平丶安定也相对僻远,地方的盗贼,要尽快着手清理剿灭,以恢复基本治安;另外,我听闻匈奴丶鲜卑等部,多有部族趁乱南下,于北塞肆虐,要加以防御。


    以上,是军事方面的事务!”


    顿声,见苟安认真地记着,似乎在背,苟政忍不住道:“现在仔细听,我稍后给你写下来了!”


    “谢主公!”苟安一拍额头,笑道。


    “至于其他!”苟政继续交待道:“民政之事,非你所长,暂且不要过多干预,我回长安之后,将着手制定整个关中的休养政策,配合好长安的政令即可;


    那些旧有的官员丶职吏,除掉那些有大恶于士民百姓的,馀者都可留用。郡县的官吏,我要一份名单,以存盘建制!


    地方上士族丶豪杰,愿意与我们合作的,要以礼相待,有贤名丶能才者,直接向长安举荐。


    要善于俯听民情,为民解忧,你也是见识过世道艰难丶民生疾苦的,有些事情费不了多少事,却能很好地收买人心,自己把握。


    我姑且给你列下这几条,徜若能够一一落实,安定丶新平的情况,就只会好,不会差”苟政道。


    闻言,苟安做回味状,退后两步,十分严肃地佝身长拜:“多谢主公!”


    “元直,你可不能厚此薄彼,秦州方向,有何交待,也一并说说吧!”这个时候,苟雄语调轻松地开口了。


    扭头看着二兄,他脸上的豪迈之气此时极具感染力,苟政也笑道:“秦州不比渭北,恰如子平适才所言,还是先把石宁丶王擢之流讨平,实现各郡军事控制之后,再谈其他。


    至于西征之事,有二兄出马,我可放心,我自当于后方,为二兄筹措军械粮米,供馈辐需!”


    虽然一副“全部委托二兄,我很放心”的样子,但在思吟少许后,苟政依旧忍不住提醒道:“我就多一句嘴吧!陇西诸郡,交杂着凉州丶仇池丶羯赵馀孽丶


    夷夏土豪等势力,情势复杂。


    欲定陇西,自是军事为主,但若一味用兵,诉诸于武力,只怕事倍功半。因此,要善加招抚统合当地士民丶豪杰,先清除石宁丶王擢这样的羯赵馀孽,再拒止张氏丶杨氏之扰,内平不臣作乱之夷狄土豪。


    总之一句话,多交朋友,少树敌人,聚众友而讨寡敌,自可战无不胜!此事,正是二兄所长!


    另,略阳可是我们故乡,如今我们率军归来,也算衣锦还乡了。正可趁机拉拢略阳豪杰,争取当地父老的支持,那样在秦州,我军后盾将更足,几可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苟政的交待,苟雄是连连点头,最后忍不住感慨道:“我费心筹谋的,


    只是如何击败石宁丶王擢,然听元直这一席话,何愁石丶王不灭,秦州不定!”


    “还有一事,军中新编的那些降卒,我全部调给你们,要趁此机会,尽量融合消化!”苟政又严肃地对苟雄丶苟安道。


    对此,苟雄眉头微凝,道:“这两日,我巡营时发现,渭北降卒尚且稳定,


    但那些梁州降卒,思乡心切,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归心的。


    并且,补充入各营的梁州士卒,多受排斥与欺压,更使其离心


    闻言,苟政沉默着了几步,他当然明白,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是苟军将士还是新编降卒,都不是数据,不是npc,哪里是短短数日的功夫,就能收服的,就更别提发挥其战力了。


    何况,就在月前,双方还打生打死的。琢磨了一会儿,苟政抬眼,指示道:“二兄,西进兵力,做一个调整,苟须丶卜洋所部撤下来,我新给你三千梁降卒!”


    “这可损失我两大战力啊!”苟雄眉头当即皱起,瞪着苟政,听其解释。


    苟政道:“通告所有随军西征的梁州降卒,凡作战能斩敌卒一人者,战后可给钱粮,放其回家!为


    免其质疑,此事当以我苟政人格与名誉担保,告知众人,


    绝无虚言!”


    听苟政出这么个政策,苟雄先是一愣,旋即叹道:“徜若此,何愁降卒不卖力!”


    显然,此策一出,能够相当程度地缓解梁州降众思归之心,让他们安安稳稳地为苟政当牛做马。或许会有那么一些幸运儿,在西进途中,斩获敌首,从而被放还。


    但这比起两万多的梁州籍降众来说,绝对是极小部分,就是这极小部分,也为苟政贡献了足够价值。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有能力的人,若是在苟军中冒头,获得功劳丶战获与地位,也未必就死惦记着回家了,尤其是占据大部分的无产者们::


    总之,苟政绝对不亏!对于此策背后的思量,苟雄当然无法在一时之间想清楚,但凭感觉也知其中的厉(利)害之处,因而感叹。


    在苟政于帅帐对苟雄丶苟安做完最后的交待之后,探骑营将朱晃前来拜见,


    收到探骑消息,陈仓以东,有一支队伍,正沿渭水向东而来,目的不明。


    此事,难免引发苟政的好奇,时下他军威大振,正是无敌于关中(至少雍州)的时候,想来应该不会有谁,胆敢这样来授虎须。


    那么来人的身份与目的,就有探究的价值了。也是在完成下一步战略安排之后,苟政心情舒畅,兴致勃勃吩咐朱晃,探明情况。


    很快,来者的情况便被打听明白了。西来的队伍,仅仅两百馀人,胡汉杂聚,但看起来都是悍勇之士,并且在其首领的凝聚下颇为团结。


    而重点在于,这股人马来自略阳郡,据其首领连英杰说,他们听闻“苟公”在郡县,特地前来投效。


    前者,苟政还提到略阳老家对苟军的意义与价值,后者这家乡便有人来投奔,苟政是倍感欣喜。当即遣人,前往迎接,对其首领连英杰,更表示要亲自接见。


    苟政的这种欣喜姿态,固然有作秀的成分,但至少有一半是发乎真心的。


    一直以来,苟政在兼容并蓄,发展壮大苟军的同时,对于苟氏的基本盘,也是在倾心打造。只不过,苟氏人才实在匮乏,潜力有限,入长安后,发展瓶颈就更加显著了。


    于是,慢慢地,苟政把心思放在略阳老家了,毕竟除了家族,还有家乡嘛!


    而家乡,可就不受限于血统丶氏族之别了。


    苟氏再小,也是地地道道的略阳土豪,而略阳可是出人才的地方,别的不说,就氏魔下的那些略阳精英,苟政在心中可一直惦记着。


    有鉴于此,六月十七日,苟政召集部分高级将领,亲自于郡县城中,宴请来投的略阳氏豪连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