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其实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
作品:《入棺活埋?重生嫡女手握空间杀疯了》 白泱泱眉眼微动,“为什么?”
“因为这是燕承上位后制定的第一条律法。”裴止戈神色悲恸,“大昭国的律法,女子可以和离带孩子自立女户。燕承狗贼为了斩断我姑母的所有后路,登基第一天便在朝堂上颁布了这条新律,严令各级官员依法实行。”
白泱泱也忍不住骂这个狗东西了,要不是这条破律法,她就可以自己一个人上路了。
“不仅如此,大昭国的田税是十之抽一,可大圣朝却上涨到了十之抽三。还有人丁税,如果一家有两个儿子,必须有一个去从军,不然就要缴纳高额的赋税。”
裴止戈神色郑重地看着白泱泱,“皇位上坐着谁?江山姓谁?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对我而言都无所谓。这天下百姓也曾是我大昭国的百姓,我也曾受天下万民供养,如今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做不到坐视不管。”
白泱泱心中微动,这个男人的人格魅力在此刻更上一层楼了,对古代的皇室子孙来说,不贪恋权欲实在是难能可贵。
“你如今有多少兵马?”
裴止戈没想到话题转变得这么快,却也如实回答,“如你所见,皆在此山林之中。”
峡谷里将近500人,其中200多人还是普通的庄户人家,战斗力约等于零。
要打天下,只依靠目前的200多西北军肯定是不切实际的。
和裴止戈把话说开了白泱泱也不再藏着掖着,“你要天下万民安居乐业,我要至高无上地位,基于这两点,我觉得我们还是可以愉快合作的。”
裴止戈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那么。”白泱泱微微一笑,“乱世正是英雄出没的时候,眼下胡人入境,镇边大将又战死沙场,不仅军心不稳,连民心也会跟着溃散。你那好舅舅恐怕焦头烂额,此时局便是给你我暗中筹谋的机会,他们越乱对我们才越有利。如果等他们平定战乱,到时候再图谋天下可能没那么容易了。”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又继续商讨了一番,一夜无眠。
而同样睡不着的还有杨三娘一家,霍三和霍耀祖是因为疼得睡不着,而杨三娘单纯是因为心里憋了一口气。
凭什么怪她儿子?要是每天都有好酒好菜,她儿子还至于贪嘴去掏蜂蜜吗?
那个该死的李青,竟然趁机折磨她儿子,还有那个贱丫头,怎么说给她喂了十六年的水米,竟然一点儿都不知道感恩,没瞧见她弟弟受伤了不知道送点儿好吃的来?
杨三娘是越想越气,情绪越来越亢奋,根本就睡不着,直接蹭地坐起身来。
他们的屋子可就不像白泱泱的住所那样严丝合缝,墙缝里能把风漏进来,也能把外面的火光漏进来。
借着幽微亮光,霍三看见杨三娘坐了起来,忍着疼痛起身问道,“大晚上的不睡觉,你想干啥?”
“睡睡睡,你就知道睡!”杨三娘压着声音没好气道。
自从知道她活埋白泱泱,所有人不约而同地疏远自己,哪怕现在和别人挤一个屋子,这些人避她如蛇蝎,虽然从来不搭话,但要是吵到他们,他们便要把自己一家三口撵出去。
这种情形,杨三娘还是会看的。
其实也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
声音虽然是压着的,可话里话外的怒气和怨气却分毫未减。
“咱儿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你就这样轻轻巧巧地揭过?”
霍三也是没有办法,自己身上被蜜蜂蛰过的地方还疼呢。
“你想怎么样?按你说的来。”
说完霍三便倒头睡了下去,他知道自己这个媳妇儿一贯是个又蠢又狠的,反正自己受了伤,她爱折腾随她去折腾。折腾好了自己也受益,要是搞砸了那也是她一个人的锅。
果不其然,杨三娘气鼓鼓地出了屋子。
守夜人在火堆旁打瞌睡,杨三娘不是没有想过干脆一把火把这里烧了,这样就能好好给这群贱民一个教训,但是这样一来自己一家也跑不脱,就算跑脱了在深山老林里也没有可以过冬的粮食。
粮食,杨三娘突然眼睛一亮,要是能搞到他们的粮食,到时候带着粮食下山,凭借自家男人的聪明才智,那还不是轻易和山下当官儿的攀上关系。
接下来几天,杨三娘总是在做饭的时候来跟妇人们唠嗑儿,大家都不理她,她却好像一夜之间变了性子,不仅不说话气人,还嬉皮笑脸的。
白泱泱和裴止戈都没功夫管这些琐事,天气一天比一天冷,需要足够的木柴过冬,得安排人手出去伐木。再有躲进山里好几个月,也不知道山下局势如何,需要派人下山查探一番。
最终在二人商议过后,决定由云霄带几个西北军下山,为了不让乡亲们多想,他们硬是等到天黑了才出发。
然而却被一心想偷粮食的杨三娘看到了。
杨三娘心思活泛,好好的为什么要大晚上出去?该不会这些人是先去探路的,等确定山下没有危险再偷偷下去,然后把他们一家三口扔在山里吧?
杨三娘越想越有可能,把霍三叫醒说了自己的猜测,“当家的,我看到有人下山去了,你说是不是山下已经安全了?咱们是不是也能走了?”
霍三没有这么异想天开,隔了好几个月,谁知道山下是什么样子?安全?谁说的安全?谁能确定安全?不过一直和这群人待在一起也不是个事儿,要是能搞到粮食,偷摸下山或者在别的地方躲起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他对杨三娘这么说,“这几天粮食藏哪儿你摸清楚了没有?”
杨三娘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家男人和自己想到一处去了,“差不离了,咱们现在去偷吗?”
霍三暗骂了一句猪脑子,“你先一点点拿在外面林子里藏起来,每次少拿一点儿,多跑几趟,别叫他们给发现了。等粮食偷得差不多了,我们就走。”
杨三娘是个急性子,当晚就摸出去找粮食。